高中历史课堂学生自主管理策略研究

2017-05-18 18:52肖丽清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自主管理高中历史策略

肖丽清

[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是当前我国课堂改革的重中之重。要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教师就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备课中做到以生为本,课前要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课后要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体系,构建知识框架。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生;自主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0007502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适应这种新形势。为了应对挑战,笔者所在的学校提出了“三全四自”的德育管理模式,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通过自主管理,实现全面发展。然而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学生、教师、家长以及学校等方面坚持不懈地努力,因此,奋斗于教育一线的各科教师,要牢牢树立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的教学意识,并在教学实践中一一落实。

此外,传统观念忽视文科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认为自主学习和自主研究模式是理工科教学的专利。事实上,由于当前高考采用了全国卷模式,对学生的历史能力有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加上历史教科书的编写特点以及我校学生的已有学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迫切。

具体说来,首先,相较于广东卷,全国卷试题更灵活,难度更大,对学生解读信息、归纳整理信息以及探究论证问题的能力要求更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若是靠机械记忆根本无法提高成绩,这就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次,目前国内的高中历史教材是按照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个专题独立编排的,但历史事件的发展却是政治、经济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就意味着专题与专题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内在逻辑性,不能将它们割裂开,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构建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结构,以应对教材专题编写的局限。最后,我校是第六生源组,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也相对较低,不懂得自主梳理知识体系,探讨并解决历史问题,对教师有着较强的依赖性,总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因此,我校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只有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方能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下的严峻挑战。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落实学生的自主管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关于此问题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在备课中要做到以生为本

思想是行動的指导。要想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学会自主管理,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很多时候,由于历史课时紧张,教师总是担心学生自主学习会浪费时间,降低效率,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总会不自觉地帮学生把问题解决了,结果教学任务是完成了,但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在这种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导着课堂,学生只是一个听众、旁观者,被动地接受学习,课堂缺乏活力,从而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更别说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以及素质的提高了。再者,现在的90后、00后个性张扬,喜欢表现自己,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传统的教学会让他们觉得索然无味,难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沉闷,效率较低。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迎接挑战,思想转变了,行动才会有变化。正如苏联教育学家阿莫纳什维利所说:“如果我们要认真地进行教学改革,那就必须从改造教师本身的心理开始,如果教师本身的内心世界依旧不变,即不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他们会改头换面地使用任何新的教科书去适应自己的旧观念。”教师必须要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要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激活课堂。因此,在备课的时候教师除了要研究考纲、课标和教材之外,还要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情况和能力水平,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让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前提和条件,这就是教育家魏书生所说的“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而不能让教师在课堂中唱独角戏。

二、课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预习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学案教学已经成为一种热门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好学案,并于课前将学案印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课前预习,并完成课前检测内容,同时将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由小组长进行整理,课前交给教师。这样,学生在课前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初步掌握主干知识,同时,教师在课前能对学生自学情况有大致的了解,在授课的时候也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更好地把握教学重难点,对症下药。如在学习必修一《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这一课时,学生对于罗马帝国的历史略有耳闻,但并不深入,且对罗马法相对陌生,在理解相关法律条文的内容和精神时存在一定难度。针对这些情况,在导学案中,笔者除了引导学生整合主干知识外,还在课前预习部分设计了一些问题。

归纳概括罗马法的发展历程。

根据材料回答:平民情绪为何激愤?他们的权利为什么得不到保障?最终贵族做出了怎样的让步?

结合材料一、二,你认为罗马帝国面临怎样的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根据教材【学思之窗】,分析《十二铜表法》反映出当时罗马国家怎样的社会性质和状况?

通过课前预习的反馈,发现大多数学生能理解习惯法演变为成文法,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的原因,但是并不理解罗马法的实质,也没能理解习惯法和成文法是法律形式上的不同,而公民法和万民法是法律适用范围的差异。于是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已经理解的内容仅做简单分析,没能理解的知识点就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面面俱到,这就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而学生在课前就根据导学案进行了预习,并且将不懂的知识点记录下来,这样上课的时候学生的求知欲望就更强烈了。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由被动地接受学习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以激发,自主管理意识也得以增强。

三、课堂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新课改的主流,是一种以小组为基本形式,小组成员通过合作探究来完成学习任务的模式。在小组内,各成员都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大家相互学习、相互监督。这种模式既调动了学生个人的能动性,也发挥了集体的力量,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那么教师要怎样做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获得效益的最大化而不会流于形式呢?既然是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就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水平来分析究竟在什么节点设置合作学习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因为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太简单的问题,没有合作探究的必要性,不具挑战性,浪费课堂时间;太难的问题,忽视了学生的基础和认知水平,探究难以进行下去,没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在突破重难点、解答开放性问题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以高中历史必修一的内容举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有哪些影响?为什么希腊孕育了雅典民主政治而中国孕育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巴黎公社失败的经验教训有哪些?这些问题都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发表各自的见解,最后得出结论。这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当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多巡视和观察各小组的情况,适时地进行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四、课后指导学生梳理知識体系

高考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广东卷,都非常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因此夯实基础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学生除了要深入理解每个知识点外,还要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掌握事物发展概况。这就需要学生从横向和纵向梳理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网络,从宏观上把握重点难点,这一点在高三复习课中显得尤为重要。如在复习必修二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后,笔者引导学生将该阶段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活动进行梳理,同时让学生结合必修一和必修三相关的知识构建知识框架,从宏观上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的概况,把握阶段特征。

每学习完一个专题,我们都可以采用此方式,让学生自主梳理知识。其实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的过程也是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既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也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从基础年级抓起,从每一个单元的学习抓起,从每一位学生抓起。在这一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学生敷衍了事、学习积极性不高、合作学习的参与度较低、自主学习的效果远没能达到教师的预期等,这需要我们教师调整心态,不断改进策略,寻找最适合本班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吴琪.高中历史教学中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

[2]郑宇明.历史学科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3]胡光柱.高中历史教学中自主学习方式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4]刘治军.中学生历史学科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责任编辑袁妮)

猜你喜欢
自主管理高中历史策略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在自主管理中分享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