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解毒颗粒对小鼠血液指标影响的研究

2017-05-18 08:15骆延波胡明齐静李璐璐张印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小鼠

骆延波 胡明 齐静 李璐璐 +张印 +张庆 刘玉庆

摘要:

为考察长期使用扶正解毒颗粒的毒性,选取体重(18±2)g昆明小鼠1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及高、中、低3个剂量药物组),每组雌雄小鼠各20只,分笼饲养。根据毒理学评价标准及相关参考文献,其中高劑量为推荐临床用药量(即4 g/L饮水)的20倍,中剂量为推荐临床用药量的10倍,低剂量为推荐临床用药量的5倍。给药周期为90 d,将药物混于饮水中自由饮用,采食不限。主要从一般指标、增重及饲料利用、血液学常规、血液生化检查等方面研究该制剂对昆明小鼠的慢性毒性反应。结果显示:无论30 d末还是90 d末,受试药物的3个剂量组的上述各项指标测定结果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该新制剂无明显毒性,在临床上长期应用是安全的。

关键词:扶正解毒颗粒;小鼠;血液指标

中图分类号:S816.75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7)04-0116-04

Impact of Fuzhengjiedu Granule on Blood Index of Mice

Luo Yanbo, Hu Ming, Qi Jing, Li Lulu, Zhang Yin, Zhang Qing, Liu Yuqing

(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Shandong Key Laboratory of Animal Breeding and Disease Control, Jinan 250100, China)

Abstract This research wa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toxicity of Fuzhengjiedu Granule for long-term use. One hundred and sixty Kunming mice with half males and half females weighed (18±2) 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as high-, medium- and low-dose groups and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Every group had 20 male and 20 femal mice, and they were housed in cages separately. According to the toxicological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relevant references, high dose was 20 times of recommended clinical dosage (4 g/L water), medium dose was 10 times of recommended clinical dosage, and low dose was 5 times of recommended clinical dosage. The drug was used for 90 days through mixed in drinking water freely and feeding without limitation. Its chronic toxicity to Kunming mice was analyzed from general indexes, weight gain and feed utilization, routine hematology and blood chemist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ither in the end of 30 days or 90 day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se indicators between drug groups and control group. It indicated that the drug showed no significant toxicity, and it was saf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 Fuzhengjiedu Granule;Mice;Hematological indexes

扶正解毒颗粒是将《中国兽药典》扶正解毒散经过剂型改造而研究开发的新兽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提升家禽免疫力。为考察扶正解毒颗粒临床上长时间应用的安全性,进行了该制剂的亚慢性毒性试验[1-3]。本试验通过将高剂量扶正解毒颗粒在一定时间内反复饮喂给试验动物,观察动物出现损害的靶组织或靶器官及剂量效应关系,并了解试验动物对扶正解毒颗粒能够耐受的剂量范围,从而为评价扶正解毒颗粒能否安全应用于临床提供科学依据,以保证用药安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动物 体重(18±2)g的昆明小鼠160只,雌雄各半,购自河北医科大学试验动物中心(合格证编号1207032)。小鼠购入后观察饲养一周,投入试验。

1.1.2 主要药物及试剂 扶正解毒颗粒:山东明发兽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中试产品(含量:每克含原生药0.5 g;批号:120603)。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试剂盒(产品编号001234)、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试剂盒(产品编号001254)、尿素氮试剂盒(产品编号001245)、肌酐试剂盒(产品编号001217):购于北京北化康泰临床试剂有限公司。

1.1.3 主要仪器设备 BC-2800Vet兽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A-6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北京松上技术有限公司;721型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制造;OLYMPUS生物显微镜:日本制造;KD-202轮转式切片机:浙江省金华市科迪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电子天平型号:Precisa 92SM-202A。

1.2 试验方法 [4-8]

1.2.1 给药方法选择 由于扶正解毒颗粒在临床实际应用中,需要在鸡的饮水中连续添加2周,所以将本试验的给药周期定为90 d。考虑到长达90 d的灌胃难以确保不对小鼠食道及胃造成损伤,同时巨大的应激也会影响试验结果,因此不建议采用常规的灌胃给药方法。经前期预试验发现,将扶正解毒颗粒以8%浓度给小鼠饮用,饮水总量与不加药对照无明显变化,故给药方法选择饮水给药。

1.2.2 试验动物分组 体重(18±2)g昆明小鼠1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每组雌雄小鼠各20只,分笼饲养。

1.2.3 试验剂量及给药方式 依据《兽药实验技术规范汇编》新兽药一般毒性试验技术要求,确保给药量不影响动物正常的营养需要,并根据毒理学评价标准及相关参考文献设置高、中、低3个剂量以及一个空白对照组,其中高剂量为推荐临床用药量(即4 g/L饮水)的20倍,即在饮水中加80 g/L扶正解毒颗粒;中剂量为推荐临床用药量的10倍,即在饮水中加40 g/L扶正解毒颗粒;低剂量为推荐临床用药量的5倍,即在饮水中加20 g/L扶正解毒颗粒。给药周期为90 d,将药物混于饮水中自由饮用,采食不限。

1.2.4 观察指标与测定方法 ① 临床表现。每天观察各组小鼠的活动、采食、饮水及发病情况。包括被毛是否贴身或稀疏竖散,是否神态萎靡、蜷缩不动、过度兴奋、躁动惊跳、肌肉麻痹或震颤、步态异常。出现中毒反应的小鼠取出单笼饲养,发现死亡或濒死小鼠时在1 h内尸检。

②体重及饲料利用率测定。分别于给药30 d和90 d末对各组小鼠进行称重,比较其体重变化情况。同时全程记录各组饲料消耗量,计算各组饲料利用率。

③血液常规指标检测。于给药30 d和90 d末,每组随机选取20只小鼠(雌雄各半)断尾采血,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

④血液生化指标检测。于给药30 d和90 d末,每组随机选取20只小鼠(雌雄各半)断头取血,分离血清,用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试剂盒、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试剂盒、尿素氮试剂盒和肌酐试剂盒测定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素氮(BUN)和肌酐(CRE)等血液生化指标。

1.3 数据处理

用SPSS 11.5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多个试验组和一个对照组间的两两比较方法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临床表现变化情况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高、中、低剂量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小鼠,毛色始终洁净,四肢、眼和瞳孔正常,能自由摄食、饮水,粪便成粒正常,无皮肤过敏反应。整个试验过程所有小鼠均存活,未出现中毒性临床症状。

2.2 动物的体增重及饲料利用率测定结果

连续饲喂扶正解毒颗粒30 d末和90 d末,各组小鼠平均日增重和饲料日耗量测定结果见表1。可知, 1~30 d及30~90 d期间,无论雌性还是雄性小鼠,各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

2.3 试验小鼠血液常规指标检测结果

连续饮喂扶正解毒颗粒30 d和90 d后,血液学指标测定结果见表2。可知,给药30 d和90 d后各试验组与对照组及各试验组之间的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长期饲喂扶正解毒颗粒对小白鼠的血液学指标无明显不良影响。

2.4 试验动物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由表3可知,给予受试小鼠扶正解毒颗粒30 d和90 d后,试验组的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素氮(BUN)和肌酐(CRE)的含量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且各试验组各剂量水平之间差异也不显著(P>0.05)。说明,长期饲喂扶正解毒颗粒对小鼠的肝肾功能没有明显不良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3.1 本研究依据相关标准研究扶正解毒颗粒对动物的影响,试验设计和方法参考相关资料[9,10],整个试验操作规范,数据真实可靠。

3.2 对新兽药扶正解毒颗粒进行为期90 d的亚慢性毒性试验研究,主要从一般指标、增重及饲料利用、血液学常规、血液生化检查等方面研究该新兽药对昆明小鼠的慢性毒性反应。结果显示,无论30 d末,还是90 d末,受试药物的3个剂量组的上述各项指标测定结果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该制剂无明显毒性,在临床上应用是安全的,这可能与该制剂的成分是黄芪多糖、淫羊藿苷等成分有关。这些成分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毒副作用较小,因此对血液等指标未造成影响。

参 考 文 献:

[1]

农业部兽药审评委员会办公室.兽药试验技术规范汇编[G]. 200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饲料安全性评价 亚急性毒性试验[S].NY1T 1031-2006.

[3] 胡元亮主编.中药饲料添加剂的开发与利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 许巧丽,王加才,张宗和,等. N,O-羧甲基殼聚糖对小鼠的亚慢性毒性试验[J]. 畜牧与兽医,2006,38(9):40-43.

[5] 袁伯俊,顾长虹. 新药长期毒性实验的剂量设计[J].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7,24(2):97-101.

[6] 李建科,卢健雄,杨具田,等.甘肃棘豆饲喂小白鼠的亚慢性毒性试验的血液学分析[J]. 中兽医医药杂志,1996(3):6-9.

[7] 王新春,郭淑丽,杨竞春,等.愈痹丸亚慢性毒性实验研究[J]. 中国医师杂志,2003,5(4):566-568.

[8] 赵峰,刘丹,黄所含,等.构树叶饲喂小白鼠的亚慢性毒性试验[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6(6):30-32.

[9] 李娜. 天然绿色饲料添加剂——蜂胶的毒性试验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05.

[10]陈杖榴主编.兽医药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小鼠
小鼠大脑中的“冬眠开关”
雄性更擅长应对急性压力,雌性更擅长应对慢性压力
肠道细菌改变小鼠更难克服恐惧
发现少睡基因
多吃“回锅油”或可促癌症发展
PSGL—1+/—;IL—2—/—小鼠模型的构建
宠物小鼠
小老鼠的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