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效果的分析研究

2017-05-18 08:00周杨金唐何景周
科技视界 2016年19期
关键词:现状分析创新创业建议

周杨 金唐 何景周

[摘要]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目前各大高校研究实践的热点。改革人才培养,强化创新创业能力翻I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以培养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人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不久,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存在的问题繁多。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流程和学校师生的认知程度论述入手,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扣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现状分析;对策;建议

0概述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和《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12]2号),教育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开展创新创业训练,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得以实现素质教育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各高校积极组织实施创新创业训练及实践项目,让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各高校致力于培养文化素养高、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如何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目前高校实践研究的热点。

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效果的现状

为适应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自2011年起,教育部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中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分设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三类,并于当年启动实施了中央部委属109所高校的16300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随后对项目实施学校做了较大的扩展,鼓励地方政府支持所属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教育部组织实施的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良好平台,各普通高等学校均有机会申报该项目,中央部委所属高校直接参加,地方所属高校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推荐参加。

就目前来看。申请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流程基本如下:一,学生自己寻找指导老师,表明参加的意愿并询问指导老师该做什么,指导老师向学生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及承担的课题。二,指导教师按自己的研究课题给学生介绍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请书写作的要领,并提供基本模板或者科研项目申请书模板,拷贝文献供学生搜集。三,学生按要求按时完成项目申请书,提交指导老师审稿,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项答辩。

以皖西学院为例,2012年皖西学院首次获批69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根据公布在校园网的“2012年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期检查结果”表明,评价等级为良好的项目占60%,为优秀的项目占4%,为未通过的项目占7%,为通过的项目占29%。201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期检查结果显示,在参与的一百一十六个项目中,限期整改的项目为35%,不合格的项目为40%,合格的项目为25%。而在随后公布的“皖西学院2013(2012)大创计划项目结题评审结果公示”中,参赛项目为103项,相对于中期检查时的117项减少了14项。其中不合格项为7%。合格项目为75%,优秀项目为18%。在项目中期检查时,学生没有做足够充分的准备,直接套用导师的子课题,对自己研究的课题还不甚了解,参加答辩前也没有与项目导师讨论,导致表现不佳。甚至有的团队未来参加答辩。

创新创业能力是培养新型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在我国,受长期高考招生制度和就业体制的影响,很少出现高校自主独立地设立创新创业教育部门,“让学生进入大学校门,就意味着有好的工作”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想法。无论是学校的领导者、教师还是在校学生,思想上都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重视程度不高。这使得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计划缺乏成熟的发展环境和赖以生存的土壤。这种教育条件下,大学生走出校门便直接面临由学校过渡到社会的尴尬境地,从而不可避免的遭遇各种各样的问题。因而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便显得紧迫且必要。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转变就业观念,提高毕业生质量,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高素质人才,使得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同时,毕业生也可以更为顺利的适应社会,走向工作岗位。

2大学生创新創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效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尽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必要且紧迫,但存在的问题却很繁多。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2.1学校方面

2.1.1教育教学理论不完善

由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尚处于起步阶段,部分高校行政工作者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了解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创新创业相关教育课程设置还处于摸索阶段,很多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仅为面向少数学生的选修课程,从而导致受众面狭窄,学生参与度低。

2.1.2组织管理体制不完善

高校行政工作者的了解重视不够还会带来组织管理体制不完善的问题。体制不完善导致了项目经费难以跟进,扶持力度不够,审批环节出现纰漏等诸多问题,从而影响参与者的项目进展以及参与积极性,甚至导致项目流产,

2.1.3评估反馈体系不完善

目前,很多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往往采取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更多侧重于对结果的评价,而忽略了对参与的学生科研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这种评价体系导致参与者参与目的不纯,主观能动性降低,无法达到培养大学生真正的创新能力与在研究过程中的所学所获。不完善的评估反馈体系还会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成果转化率低,这是因为在审核过程中很多项目因为结果不够实体化从而被迫中止从而流产。种种原因都会导致师生参加项目热情降低,不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开展。

2.1.4学校环境氛围不浓厚

学校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良好的校园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热情,而部分高校更多注重于应试教育或者急功近利,导致创新氛围不够浓厚,学生创计划项目实施效果评价体新热情低下,不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开展。

2.2教师方面

尽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主体是学生,但指导老师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所起到的操作指导和培养目标指向方面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由于大多数参与学生是低年级本科生,本身具备的理论知识和科研实践能力还很薄弱,创新意识也亟待培养。在这种条件下,指导老师的作用尤为重要。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问题也并非不存在。

2.2.1課题选择单一

在很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指导老师从自己的研究范围里直接给学生提供课题,而忽略了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与发展方向,这样不但会造成学生自身的积极性降低,也会带来学生对项目认识不清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对很多操作不够熟悉,进而产生茫然厌倦等不良情绪,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进行,

2.2.2自身经验不足

部分指导老师自身缺乏创新能力与创业经历,仍然采取“学科主导”的教育模式,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难以有效的对学生及整个科研课题进行有效的指导,缺少了指导老师的帮助,学生自然难以完成有效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创新能力也不会得到提高,进而形成恶性循环,无法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发展。

2.3学生方面

整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作为项目的主体,自然显得尤为重要。尽管在国家学校方面存在问题,但学生本身的素质能力也需要提高。

2.3.1创新精神不够

在传统的理念中,学生的任务即是学习。在校期间,很多学生认为只要本科课程达标便是完成任务,上进者便为了奖学金等荣誉提高绩点,甚至申请创新项目来达到发表论文,争取保研名额的目的。这样的观念导致了当今大学生缺乏创新精神与严谨的科研态度,急功近利,注重结果,从而自身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在日后的工作岗位或者科研经历中,缺乏创新精神,难以取得科研成果。

2.3.2创业观念落后

如今国家的就业形势渐渐转变为鼓励自主创业,因而学生创业观念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社会上仍有观念认为创业就是不务正业,家庭也对创业缺乏信任,多数学生形成了对自主创业的抵触情绪。并且很多高校注重对学生适应职业和岗位的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创造职业岗位的引导以及自主创业观念的培养,教师层面也缺少创新创业精神,从而让学生产生了对自主创业的不信任,学生没有了创新创业意识,便会抵触参加与创新创业有关的项目。

3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效果的对策和建议

3.1学校方面

3.1.1完善教育教学理论

首先,各高校行政工作者应该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抱有高度的重视,积极学习先进事例,开设更多致力于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相关课程,并且将此类课程面向大多数在校学生,提高课程影响力。同时,对教师队伍也要开展培训工作,增加老师的创新意识,尤其针对创新项目指导老师。

3.1.2完善项目管理体制

高校可尝试设立专门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部门,从而便于管理,也有利于项目资金的跟进,项目进行程度的监督等等工作,从而避免出现由于各管理部门对自身管理范围不明确而引起的各种问题,有利于相关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3.1.3完善评估评价体系

高校应当摒弃“结果至上”的评价体系,更多关注项目进行过程中出现的亮点与效果,更多关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审核过程中,要加强把关,对于滥竽充数,缺乏创新性的项目应果断淘汰。

3.1.4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首先,高校主管部门应当加大宣传力度,挖掘成功案例与典型事迹,搭建学生交流平台,利用典型事例的影响力,增加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的勇气与信心。同时,高校可利用自身的资源,邀请知名企业、知名校友回校与大学生开展创业交流活动,并积极为大学生创造更多创新训练的机会以及创业平台。其次,鼓励优秀学生,优秀指导老师走出去,参加校际间交流,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共享资源,增加影响力,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良好的氛围。

3.1.5聘请企业导师

由于学校里的老师大部分缺少创业经验,即使积极学习,也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可以聘请企业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创业训练。企业导师不仅能够直接指导学生,也可以与学习老师积极沟通交流,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3.2教师方面

3.2.1丰富训练课题

由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通常情况下是以专业为背景,导师应当通过自身的引导,鼓励学生通过已学的知识搭建创新思路,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社会经历与体验寻求新的想法。在想法提出后,老师不应该局限于自身承担的课题,应当与学生一起,以学生的创新点为依托,帮助学生寻找理论依据,给出合理的导向,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

3.2.2提高自身经验

指导老师自身应该积极提高自己,在学校的帮助下积极向企业家与校友们学习,丰富自身的创新创业经验,从而给学生提高更好的帮助。

3.3学生方面

首先,大学生应该明确创新精神的重要性,积极投身各类创新训练项目,参加各类竞赛活动,例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大赛,挑战杯大赛,职业能力规划大赛等,培养自身创新创业能力;其次,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学校搭建的平台与提供的资源,与指导老师或者优秀校友沟通,吸取成功的经验。寻找创新思路,进而开展相应的创新项目;最后,学生应当改变自身对自主创业的态度,从自身出发,挖掘自身的长处,寻找与自身长处对应的创业途径,寻找创业助力,开展自主创业活动。

4结束语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便显得尤为重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不仅符合国家培养新型创新性人才的战略目标,也能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助力。尽管目前大创计划仍处于起步阶段,尚存在诸多问题,但只要参与各方共同努力,不断摸索新的思路。不断寻找新的方法,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创新性人才。

[责任编辑:杨玉洁]

猜你喜欢
现状分析创新创业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