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廊道构建视角下的滇越铁路滇段特色小镇开发研究

2017-05-18 14:08熊焰刘玲彤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滇越铁路廊道小镇

熊焰?刘玲彤

多民族聚居的云南不仅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一条“滇越铁路”南起越南海防港,北抵云南昆明市,全长855公里(其中越段长389公里,滇段[1]长466公里),在漫漫历史长河里,滇越铁路背负着沉重的民族血泪史却也成就了沿线各地、各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今天,滇越铁路作为交通要塞的意义正在逐渐淡化,其作为文化遗产廊道所承载的文化意義却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滇越铁路滇段诸多小镇也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镇”是“十三五”规划纲要的一大重要指示,培育发展特色小镇和小城镇,适应四化同步的时代潮流,搭建城乡优势整合的新载体、促进城乡创业创新的新平台、推动城乡要素交流的新机制,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动能转换,有利于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2]滇越铁路沿线历史人文资源与自然景观资源丰富,跳脱传统零散个体的保护开发思路,以整体的、区域性开发的思路对滇越铁路滇段沿线小镇的开发展开研究,不仅能有效整合当地历史文化资源,以其为依托实现特色小镇建设,推动当地发展,创造就业岗位,还能将滇越铁路滇段沿线自然景观、历史遗迹、人文景观等资源串联,在进行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实现多方互利共赢的局面。因此,以“文化遗产廊道”的构建为视角,整体梳理滇越铁路滇段沿线可利用资源并将其作用于滇越铁路滇段沿线特色小镇的开发将成为一个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论题。

一、滇越铁路滇段文化资源类别概述

滇越铁路始建于1903年,历时七年于1910年正式建成通车,由昆明始发途经河口过越南河内直抵海防港口,它是云南第一条国际铁路,也是云南境内的首条铁路。滇越铁路的建设始于近现代殖民主义的贪欲,为了从中国大量掠夺原材料与劳动力,法国殖民者用中国各族劳工的血与汗水建成了这条被称为“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相媲美的世界第三大工程”的米轨铁路,在逝去的历史时光中它曾是控制云南交通、操纵云南金融、吮吸中国血液的工具,见证了民族的苦难和一段屈辱的历史。而随着1950年人民政府对滇越铁路滇段的接管,这条铁路也渐渐显露出它促进沿线文化交流、民族经济发展的纽带作用。今天的滇越铁路滇段遗址更像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者”,作为一个文化遗产廊道,它链接着山川河流、印刻着漫漫历史、承载着多彩的文化。

(一)自然景观资源

滇越铁路一线经过南盘江、南溪河及红河,途经昆明、宜良、弥勒、开远、建水、蒙自、屏边、河口等地,穿越了12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横跨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热带山地季风雨林气候三大气候带,沿途自然风光壮丽秀美。鬼斧神工一般令震撼人心的元阳梯田、世外桃源普者黑万亩荷花、屏边县与河口县交界地带的大围山森林公园、河口南溪河湾景观等多个自然景观层峦叠翠、水碧山青,将滇越铁路滇段沿线妆点得美如画卷。

(二)人文景观资源

滇越铁路滇段沿线居住着十余个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热情奔放崇敬“火”文化的彝族、美丽温柔崇敬“水”文化的傣族、歌声宛如天籁之音的苗族、舞姿曼妙且意蕴悠长的壮族……循着滇越铁路的痕迹一路走下去,经过这些古老的村落与小镇,民族礼俗、民族艺术、民族工艺等形态各异且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风貌将一览无余。除此之外,昆明、蒙自、建水都是云南历史文化名城,也有许多人文景观资源有待开发与利用。

(三)历史遗迹资源

滇越铁路蜿蜒绵长的铁道线上设有62个站点,规模较大且保存较为完整的有昆明火车北站、开远车站、鸡街车站、碧色寨车站、芷村车站、河口车等站。在抗战时期,滇越铁路上数不清等火车穿越河口隧道、坡渡箐站至倮姑寨站区间的43-70等隧道,跨越五家寨人字桥、白寨大桥、白鹤桥、小龙潭大桥等桥梁,承担了物资运输、人员转移的重责,成为我国抗战烽火中的钢铁动脉,一路见证的都是历史刻下的烙印。这些烙印不仅印证着中国人民的血汗,也将一座座工业遗产永远地镌刻于中国近代史上,留给后人的不止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二、滇越铁路滇段特色小镇发展思路探讨

滇越铁路滇段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丰富多样,以遗产廊道构建的视角来看,承载了这些景观的沿线小镇像一粒粒沧海遗珠,这条铁路像是一颗锦线把它们串联在了一起,与传统的对单一小镇的开发利用不同,文化遗产廊道构建视角下的特色小镇开发是把与滇越铁路建造至今在时间、空间、文化上与其有所关联的遗产点所位于的小镇看作一个个文化创联单体,并最终实现综合性的保护与开发,使其相互关联而又各具特色。

(一)民族文化特色小镇

滇越铁路滇段沿线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昆明主城区、宜良、弥勒、开远、蒙自、屏边、河口等地居住着彝、苗、回、白、壮族、傣、哈尼、傈僳等多个少数民族,其中部分为云南世居特色少小民族。如下表所示,铁路沿线区域小镇特色民族文化涵盖了民族工艺、民族歌舞、民族节庆等内容,将这些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加以提炼整合,发展民族民间手工艺产业、民俗旅游产业、民族节庆旅游产业,利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产业进行特色民族文化价值营销,通过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研发、推广吸纳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鼓励少数民族农民工返乡创业,使民族文化的开发推动民族特色小镇建设。(见表1)

(二)自然景观特色小镇

滇越铁路滇段穿梭于云南壮美巍峨的高山与奔腾不息的江河之上,沿线风光迤逦迷人,以这些天赐瑰宝为核心,在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前提下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可以建设起和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小镇。(见表2)

(三)历史遗迹特色小镇

历经百年沧桑的滇越铁路沿线留下了车站、隧道、桥梁、法式建筑等历史遗迹,这些宝贵的财富应该得到充分挖掘、整理和记录,使它在得到良好保护的同时得到合理开发利用,使其与产业融合发展,成为独特的地方文化标识。例如,建立红色旅游基地、历史教育基地、历史文化创意空间等,把对它们的保护从单一的“博物馆式”馆藏传承变为多元活态传承。(见表3)

如图1所示,滇越铁路沿线特色小镇的开发可以分为“民族文化特色小镇”、“自然景观特色小镇”及“历史遗迹特色小镇”三条主要线路, 以滇越铁路滇段为枢纽,将沿线具有相同、相近特色的小镇“串联”在一起,整体开发、保护。三条线路即是一个整体,又各具特色。

三、滇越铁路滇段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思考

(一)在保护中开发

滇越铁路滇段特色小镇的开发涉及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与利用,这些资源是最为宝贵的财富,一旦损坏将不具备再生性,因此在小镇建设中应该以保护为前提,以开发作为“更好的保护”的动力。以资源优势与开发潜力为依据,科学地选择培育对象,避免开发“同质化”与“一头热”现象。

(二)因地制宜的开发

滇越铁路滇段特色小镇的开发应该做到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因地制宜的进行创新规划建设管理,做到密度适宜、布局合理、环境优美且建筑彰显当地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避免盲目跟风、盲目造镇。

(三)彰显特色的发展

滇越铁路滇段特色小镇的开发应该彰显其个体特色,例如气候宜人、风景秀丽、适合居家养老的区域,可将休闲旅游特色小镇作为其发展目标;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的区域,可以着力于建造民俗特色小镇;拥有各色历史遗迹的区域可以着重打造历史文化特色小镇。

(四)体制机制的活力

滇越铁路滇段特色小镇的开发应离不开“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这一内生动力,创新发展理念与创新经济模式能推动小镇建设管理模式创新和升级,是小镇建设与健康发展的助推器。

(五)设施服务的完善

基础设施同步开发与完善是滇越铁路滇段特色小镇开发的又一要点,其中包含了小镇生活用水、垃圾处理等与居民基本生活和环境保护等直接相关项目,也更大范围涵盖了如教育、医疗、商业、文化等在内的配套设施服务。

综上所述,将滇越铁路视作一条文化遗产廊道,将沿线民族文化资源、自然景观资源、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保护、统一开发,使每条开发线路在以“滇越铁路”这一范畴为纽带的同时保持各自的独特性,以此为依托,将能更好地建成一批以“滇越铁路滇段文化”为品牌的特色小镇。

参考文獻:

[1]也被称为“昆河铁路”.

[2]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召开特色小(城)镇经验交流会主要意见,2016年10月.

猜你喜欢
滇越铁路廊道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CK小镇”的美好
熊的小镇
大美黄河生态廊道
爱国主义教育视角下滇越铁路档案资源建设策略研究*
滇越铁路云南段研究述评①
长城廊道能使陕西旅游更丰富多彩吗
抗日战争时期的滇越铁路
郑州市2014年拟再建千公里生态廊道 共涉9条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