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区的博物馆建设

2017-05-18 11:18何新华
东方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共建共享公共文化服务

何新华

(北京市怀柔区博物馆)

摘要:现代社会“社区”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个名词,长期以来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社会功能,当前,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战略构想的前提下,对北京社区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社区博物馆作为一种兴起于国外的新型博物馆,正在我市悄然兴起。社区博物馆建立和发展是城市化进程中,民众人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体现,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可能。北京市文物局曾对市内社区(乡村)博物馆做过普查工作,笔者有幸参与到这项调查当中去。了解到目前社区博物馆一个整体发展概况,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本市将新添100座社区博物馆,越来越多的小区、村子都将有自己的博物馆,本文就着重探讨社区博物馆建设发展过程中现在那些问题,在建设社区博物馆中需要考虑到那些重要因素。

关键词:社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新城镇化建设;共建共享

一、什么是社区博物馆

历史的进步总是伴随着深深的怀旧与乡愁,无论是就地步入现代化的社区生活,还是从传统的村落走进城市和新的社区,不管是进城务工还是永久性定居,所有的人都迫切需要了解或者重新认识自己生活的这个城市、这个社区的过去与现在以及自然与人文环境,社区博物馆这一概念到运营理念几乎都是舶来品。著名的博物馆学者肯奈斯.哈德森于1987年考察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后写的《有影响力的博物馆》一书。举例了世界上首任被冠以博物馆之名的美国安纳考斯提亚社区博物馆,它是由美国斯密森尼博物院院长芮普莱倡议,由该博物院与社区合作在美国华盛顿贫穷的黑人社区用一座废弃的小影院改建的。成立于1967年,尽管斯密森尼博物院为博物馆提供了很多帮助,但是博物馆设立、管理包括日常运作与展览策划实施等,都有社区居民的热心参与,而正是如此,才造就了安纳考斯提亚社区博物馆的成功。因此,居民参与成为社区博物馆自开创以来,一直秉持的重要理念。

國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段勇在出席《福州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规划与近期实施方案》论证会指出,社区博物馆从狭义来说就是在社区里面的博物馆,从广义上说则是将整个社区作为博物馆。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社区博物馆应该是两者兼有,重点在广义上。社区博物馆突破了以往传统博物馆:馆舍建筑+收藏+专家+观众的组织模式,而是以“地域+历史传统+记忆+居民”的模式重新组织与展示,做到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的有机结合。所以说,社区博物馆另外一个秉持的理念就是“活态”。1995年在我国贵州六枝特区隆戛乡深山上建立的一处梭戛苗族生态博物馆就是在“活态”展示方面一个重要的尝试。

社区博物馆需要面向社区居民、面向社会展示开放,所以服务社会也是社区博物馆秉持的一个重要理念与功能定位,要尽可能成为对外展示社区的窗口与交流的文化机构。吸引包括旅游者或者感兴趣的人来。

总之,如果要下一个定义,社区博物馆是博物馆功能与社区需求的成功对接,是博物馆文化基因或种子在社区土壤上的落地和生成,它立足于社区,为了社区,以社区的自然与人文遗产为主要展示资源,在社区居民的主导下开展遗产保存、整理、研究、展示,对内对外开展社交服务与交流的文化机构或工具,是博物馆大家庭中的一个特殊的门类。重要的构成要素包括上文谈到的服务于社会、居民共享共建参与,展示一个社区历史底蕴、传承记忆方面的文化遗产。

二、北京地区目前社区博物馆发展情况概况

(一)北京博物馆数量和发展概况

目前截止到2016年底,北京地区在文物局备案登记博物馆已达到176座,范围覆盖了全市16个区。可以说北京地区博物馆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博物馆展示内容涵盖了人文、历史、地理、自然、科技、行业发展等方方面面,基本能满足人们的不同喜好。为确保博物馆质量,规范举办者的行为,北京市先后在全国范围内颁布了《北京市博物馆条例》、《北京市博物馆服务接待标准》。北京市博物馆发展存在不平衡的现象。从区域发展来说,博物馆多集中在中心城区,远郊区博物馆数量明显不足,乡村社区的博物馆更是屈指可数,博物馆区域分布不平衡造成公共文化供给不均衡,乡村地区居民没有享受到博物馆提供的公共服务。北京市文物局日前暂未收到全面的社区(乡村)博物馆登记备案申请,所以还不能掌握全市目前的社区博物馆的准确数量。

(二)目前走访的北京市社区博物馆的发展情况

北京市社区博物馆目前主要有这几大特色,胡同地区历史文化类、历史街区类、非遗手工艺类、社区名人故居类、个体主题类等等。或者是综合性的全面展示社区方方面面的。

胡同文化的社区博物馆主要有东城建国门社区博物馆、史家胡同博物馆、和平门社区博物馆等。建国门街道,是北京地区历史最悠久的胡同群之一,现存胡同72条,从元代至今已有700余年历史。建国门社区博物馆分别介绍建国门地区的历史、文化、名人、古迹等。从火烧赵家楼等发生在建国门地区的历史事件,到蔡元培等名人故居的缩影等等,博物馆都一一作了详细的介绍。此外,博物馆还将贡院、古观象台等历史文化遗迹以实物形式进行了还原。尤其是贡院这种已不复存在的景观,老物件展区。老式照相机、面具、门锁、瓦当……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老物件都是建国门社区居民无偿捐献给博物馆的收藏品。2013年首都博物馆与北京市档案局所办的《北京的胡同与四合院》展览中的许多的展品就是建国门社区博物馆所提供的。

史家胡同博物馆是北京市首个胡同博物馆,它的特色在于“时代记忆”展厅一间像录音棚一样的小工作间更是将胡同的原貌用声音记录了下来。房间里布置了专业的音响设备,只要点击触摸屏,就能够听到不同的“胡同声音”。这些声音分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前、五六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三个时间段,和平门社区街道选址很有特色,利用地下腾退的空间,社区居民讲述了和平门地区的前世今还有反映不同时期的街景,以及居民生活的老照片、老物件。

东城区花市社区博物馆,属于展示非遗手工艺类。“花儿金”第四代传人金铁铃制作的“绢花”玉兰、“葡萄常”第五代传人用玻璃吹出的逼真“葡萄架”,馆里收藏了几百件老北京民间手工艺品。这个社区博物馆让专业性强的大师作品有地儿放,老百姓的手艺也有舞台,作品大部分是邀请民间手工艺人的传人特意制作的,居民还能在这里学习,百姓手艺常年展示,新作品源源不断。

历史街区特色类,主要有前门历史文化博物馆、牛街地区、天桥地区历史街区等。社区名人类包括,金鱼池社区老舍博物馆、龙潭社区时传祥博物馆等。个性主题类有白纸坊纸文化博物馆、奥林匹克社区博物馆、安定门京城老物件博物馆等等。

据了解北京城区的东城区、西城区未来辖区内街道社区都将建立“百姓身边的博物馆”,朝阳区目前已经建立了53家博物馆, 而乡村博物馆和区级博物馆建设是朝阳区推进博物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朝阳区认真贯彻落实《朝阳区大力发展博物馆事业的工作意见》和《关于鼓励促进朝阳区民办博物馆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通过新建、扶持、引进等方式,推进区域多层级博物馆建设,逐步形成国际知名博物馆、高端专题博物馆、民办博物馆、地区特色博物馆四类层次分明、互为补充的博物馆服务网络

(三)怀柔乡村(社区)博物馆发展状况

怀柔区社区(乡村)博物馆陈列室发展情况有着自己的特点,从地理位置来讲,怀柔地处北部山区,属于远郊区县,全区范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土地是山区。平原面积较少,全区共有二个社区街道和14个乡镇。从经济发展来看,怀柔目前是以旅游产业、影视文化产业为主,未来以今年召开“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为契机,将着力打造会议会展、文化科技产业为主,建设首都宜居新城为发展目标。以上这些原因,为怀柔社区(乡村)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这些原因也注定怀柔的社区博物馆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目前社区乡村博物馆主要形式有:乡情村史陈列室发展异彩纷呈、特色满族风情文化民俗馆、红色爱国主義纪念馆等主要形式的博物馆(陈列室)。

2012年开始首都文明办、怀柔区文明办陆续召开了农村乡情村史陈列室建设工作推进会,对乡情村史陈列室建设的意义、发展思路、建设规划等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为建设具有怀柔区特色乡情村史陈列室铺平了道路。文明办启动了“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农村乡情村史陈列室的建设规划,通过培训部署、摸底调查、试点村外出考察等形式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结合各村的特色,怀柔区的乡情村史陈列室有传统民俗型、特色产业型、发展规划型、综合体验型。传统民俗类的陈列室建立在民俗村中,一般介绍本村发展的历史概况,展出本村发展历程的老照片、老物件等。展品是村民自愿捐献的。这类陈列室展示了农村乡土风情、纪念村内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呈现村庄在不同历史年代的变迁,让村民尤其是年轻人更了解家乡历史,让游客了解当地文化。特色产业型陈列室,主要建立在一些有特色产业的乡村中。例如怀柔镇的芦庄村种植文玩葫芦,是远近闻名的葫芦村,本村就建有“葫芦街”,它的村史博物馆主要是让游人体验如何加工小葫芦、葫芦烙画等手工制作形式。总之,怀柔的村史陈列室主要是反映当地历史文化和特色产业为主。

怀柔区自汉代以来就是北方的军事重地,明清更是保护京城的“北大门”,辖区内蜿蜒盘旋的长城就是当时重要的军事屏障。当时的汉八旗官兵就驻扎在怀柔北部。喇叭沟门满族乡是北京地区最大的少数民族乡,而且满族人口以“彭姓”居多。近年来,该乡在发展满族特色民俗旅游中不断传承满族文化历史,满族文化博物馆就是在这时建立的。博物馆建筑是依山而建,满清王爷府规格,占地面积两千多平方米,博物馆主要展示两个部分的内容,民间征集的满族生产、生活实物和北京地区满族名人书画作品。目前该馆吸引了北京地区许多喜爱满族文化的观众前来参观。喇叭沟门乡依靠优美的自然环境、民俗博物馆、满族文化风情节,特色满族民俗接待和特色满族实物吸引了大批的国内外游客。

红色旅游以一种相对轻松、灵活的方式来进行思想教育活动,是当前比较受欢迎的一种参观学习形式。庙上村党支部是怀柔区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村中设有革命传统教育展览室5间,照片、绘画等展品52幅。现在仍然保存有当年党支部活动用过的窝棚及储粮、藏伤病员的山洞。

怀柔目前有乡村社区博物馆10余家。主要分布在山区,集中在民俗村。例如田仙峪村,紧邻慕田峪长城,是远近闻名的民俗村。2012年春节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来到田仙峪与村民一起欢度春节。该村的博物馆建在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中,展示了田仙峪村的历史沿革,村民捐赠的老物件,修建长城留下的碑刻等文物。免费向村民和游人开放。

三、北京地区社区博物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分布不平衡

北京的社区博物馆处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现象。从区域发展来看,博物馆多集中在中心城区,乡村社区博物馆发展滞后。

(二)资金、场地筹措困难

通过走访调查,一些地区在创建公共文化示范区,发展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也想创建自己的社区博物馆,但是苦于没有场地建设,没有政府资金支持。例如,怀柔的两个街道,都没有反应自己辖区发展历史的社区博物馆,主要原因因为没有场地。笔者在调查中感到,社区完全可以“走出去”多学习参观一下北京市东城区的社区博物馆建设,和平门社区利用地下腾退空间。既解决了社区遗留的环境整治问题,“变废为宝”化身现代“社区博物馆”,笔者通过走访发展,在郊区的农村,由于城镇化的建设,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存在大量的村级废止的小学校、村委会旧址等,这些地方通过设计改造完成可以成为微型“社区博物馆”留住乡村社区历史的“根”。现在关于社区博物馆建设这块,大部分是地方财政通过其他项目,或者村民、市民自发募捐所建立的。但是每年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这部分的财政支出还是相当可观的。村村都在建文化中心,有些文化中心里面就有社区博物馆,这也是一条发展之路。完成可以利用文化中心建设里来做社区博物馆,解决部分资金问题。

(三)千篇一律、缺乏创新

现在的社区博物馆普遍存在挖掘社区历史不够深入这个现象,社区历史展现千篇一律,地区特色不够突出,有些地区建立社区博物馆完全是“随大流”、“走形式”,或者为“政绩”,东拼西凑,从内容设计到形式设计,都不够深思熟虑,我们要建立社区博物馆,但更要在注重的“量”的同时也要注重“质”。要广泛听取居民的意见,反复论证推敲,才可以做出有自己社区特色的博物馆。

四、关于社区博物馆建设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当下北京城市发展正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城乡转型,因此,适应新时代需求的社区及其文化建设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了。转型时期的新文化建设中与社区建设相对的社区文化尤为急迫,因为这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保存与延续问题,而且和基层社会的健康与活力密切相关,尤其是和谐社会建设应从和谐社区做起,因此,应该考虑充分利用博物馆——尤其是社区博物馆这一新型的文化工具。走访中,大部分的社区、街道从领导层面到普通居民,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说到底,每个人都有触动心底的乡愁,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人口的流动,社会的变迁,人们迫切需要传承社区历史文化,共建一个属于这一地区的精神家园。“十三五”期间,注定是博物馆高速发展,“百花争放”的一个时代,国有博物馆、民办博物馆、社区博物馆必定争先斗艳面向观众。我们在社区博物馆考察、建立的过程中就不得不注意到一些重要的因素。

(一)居民共建共享

国际博物馆协会原秘书长雨果.戴瓦兰曾指出:“社区博物馆是从底层产生的,而不是上面强压的,博物馆不仅仅展示帝王将相的遗物,更多的是关注普通人物的生活,让每一个人可以参与到社区博物馆建设中来”。走访中的社区博物馆,老物件、展品许多都是居民无偿捐献的,例如:北京史家胡同博物馆、建国门社区博物馆,郊区怀柔的田仙峪村博物馆等等,这也体现了我们居民对于建博物馆的支持。但是共建共享的范围应该不仅再此。笔者认为,从选址、改造建设、形式设计、内容展陈设计、策展,向公众开放等等都可以征求社区居民的意见。正向雨果.戴瓦兰所指出的,社区博物馆从底层产生的,不是上面强压的,这个地区祖祖辈辈生活的人,是历史的亲历者,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最为重要最有说服力。居民共建居民共享,而不是凭空建造一个社区博物馆摆上在这里征集的老物件。这样的博物馆并不能唤起居民的精神共鸣,不能打动自己,也就更不能打动想要了解这个社区历史的参观者。

(二)坚持公共文化服务

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机下,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民众的文化自尊自信心迫在眉睫。2016年底,国家颁布了《中国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文化服务已经成为文化建设的目标和社会广泛讨论的一个重要课题。社区博物馆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它扎根于基层,社区博物馆的发展必须以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惠民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传承历史文化的脉络,强化文化凝聚和引领作用,努力彰显社区独特的文化气质

(三)、创新教育形式开展

社区博物馆增强吸引力,应充分考虑到社区居民因不同的年龄、文化、职业等形成的不同的文化需求,以及居民不同的爱好、追求和意愿。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一定要新颖,有特色。尽量多样化,引导吸引居民参与。既要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又要搭建社区居民相互沟通、互动的平台。将居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成为构建和谐社区的有力帮手。不能仅仅成为社区内一个建筑,避免社区博物馆内门庭冷落的现象。

五、结语

在当今城市化、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要善用社区博物馆这一促进社区历史传承、满足基层居民文化需求、构建现代化和谐新社区这一有利的文化工具。这就需要我们在建社区博物馆时,科学规划性质、功能、定位,动员居民共建共享,创新活动形式和方式,让社区博物馆真正成为居民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法国 于格.德瓦兰 《未来的社区博物馆》

[2]首都博物馆 辛辛 《社区博物馆文化傳承》

[3]曹斌武 《谈社区博物馆与新型城镇化及城市社区文化》

猜你喜欢
共建共享公共文化服务
驻地网光纤到户共建共享有效策略探究
高校动画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构想
Interlib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的应用初探
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的青少宫青少年阅读推广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分析与法律构建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现状思考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