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通气状况对平菇生长发育的影响

2017-05-18 21:09杨鑫星谢倩徐扬姚鑫怡
东方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平菇光照

杨鑫星+谢倩+徐扬+姚鑫怡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金华 321004)

摘要:平菇易栽培、生产周期短、原料来源广泛、生产成本低,是市场需求量极高的可食用类菌菇,但平菇的生长发育易受不同外界环境条件影响。本实验通过熟料栽培,设置不同光照、通气情况下的对照实验,观察不同时期平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情况,以此确定光照、通气状况对平菇生长发育的影响。

关键词:平菇;光照;通气状况;熟料栽培

1 前言

平菇学名侧耳(Pleurotusostreatus),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1]。平菇由菌丝体和子实体组成,菌丝体纽结发育,形成子实体经过桑椹期、珊瑚期、形成期和成熟期四个时期发育成熟。平菇具有抗逆性较强、栽培容易、周期短、出菇快、产量高的特点[2]。它以价格低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和特有的保健作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本实验通过控制光照、氧气,研究生态因子对平菇生长发育的影响,希望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菌丝体生长状况相当的熟料袋式栽培平菇。

2.2 实验方法

2.2.1 熟料栽培菌丝培养方法

培养料配方:棉籽壳 92%(4.6公斤)、玉米粉 2.5%(125 g)、黄豆粉 2.5% (125 g)、石膏(硫酸钙)2.0 %(100 g)、碳酸钙 1.0 %(50 g)、pH 6.0-6.5、水= 60-65 %(约3.25公斤)。

按上述配方称取原料,拌料后调节含水量65%左右后装袋。在1.5 kg/cm2,1.5~2 h的条件下灭菌后冷却,往装有熟料的袋中平铺一层菌种,在25℃-27℃环境中培养,待菌丝长满袋后扩大成栽培种用于实验。

2.2.2 不同生态因子对平菇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

2.2.2.1 光照强度

选取菌丝体长势相当的平菇6袋,分为黑暗、弱光、日光3组,每组设2个平行实验。将黑暗组放在密闭的箱子里(有透气小孔);将弱光组放在室内阴暗处;将日光组放在室外。控制其他条件相等(每日浇水一次,袋口均敞开)。

2.2.2.2 通气状况

选取菌丝体长势相当的平菇6袋,分为无氧、少氧、开放3组,每组设2个平行实验。将无氧组袋口绑紧;少氧组袋口向上粗绑;开放组袋口向上敞开。保证其湿度情况(每日浇水一次)和光照情况(弱光)相同。

3结果与分析

3.1 光照对平菇生长发育的影响

从时间来看,日光组的发育速度最快,最先长出子实体;弱光组其次;黑暗组尚未形成完整的子实体。从菌体活力来看,弱光组的菌体数量最多,体积最大,长势最好;日光组其次;黑暗组长满了白色菌丝,菌體数量较多,但都未形成完整的子实体。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①光照是平菇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忽略的因素,菌丝体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强光会抑制菌丝的生长,应尽量避免光照;在子实体的形成阶段,需要一定的散射光;黑暗条件下,平菇只能生长至珊瑚期,无法形成子实体;而在强光照射下,原基数量减少,子实体发育成熟速度快,但过强的直射光会妨碍平菇的正常发育。②光照会影响菌盖的颜色,弱光时菌盖由淡灰色转为白色,直射光时菌盖由灰黑色转为褐色。

3.2通气程度对平菇生长发育的影响

“大脚菇”。

注:无氧组白色菌丝不断增加,覆盖整个培养基;至第20天,出现小的原基。

从实验结果来看,开放组发育速度最快,最先长出完整子实体;少氧组未形成菌盖,未产生完整的菌体;无氧组连珊瑚状菌体都未产生。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①氧气是平菇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忽略的因素,有助于平菇的发生发育。②氧气不足时会影响菌的水分吸收,无氧条件下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气孔关闭,菌菇吸水量减少。

平菇是好气性真菌,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都需要氧气。菌丝体生长阶段能忍受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但子实体生长阶段,平菇对氧的需求量骤增,当二氧化碳比例超过20%时,子实体的形成与生长受到抵制,甚至在后期发育中会畸形,形成“大脚菇”。因此,栽培平菇时,菌丝体阶段应置于黑暗下,封口处理,子实体阶段应置于弱光下,给予充足的氧气。

4 讨论

本实验选取了两个变量:光照强度和通气程度,并且设置了三个不同程度的光照和通气梯度。在控制其他变量时,因条件有限我们没有借助高端精密仪器,因此对变量的控制并非十分严格,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对光照强度组的各袋进行条件控制时,每一袋我们都尽量采取了最大的通气量,以保证菌丝体在生长时能够有充足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供应。我们将黑暗组放入纸箱中,为了避免透气孔引入过多光线,只打了少许透气孔,可能影响该实验组的通气程度;将弱光组放在桌下避光,依然会受到室内少许光线的照射,可能影响光照强度的稳定性;将强光组放在阳台上接受充分光照,所处环境的温度比室内高,因此实验结果还带有一定的温度影响。

对通气程度组的各袋进行条件控制时,我们给无氧组和少氧组浇水时打开了袋口,为菌丝体提供了短暂的通气,可能影响结果。

另外,浇水时我们虽尽量控制各袋的浇水量,但还是无法做到非常精确;各袋菌丝体长势和耐受性也各有差异,这些都是可能导致各实验组平菇形态、大小不同的因素。

总的来说,本实验结果仍具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建化,王萍,孙高飞.一种传统食用菌——平菇[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5):140-141.

[2]哈申吐力古尔,白福林.平菇的生物学特性[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6):79-80.

猜你喜欢
平菇光照
积雪
光映经典
隐蔽的力量
折叠积雪
高温富硒平菇栽培技术要点
看盆栽平菇如何生出财富风景
菇菇成长记
健康时令菜
水禽舍的光照及其控制
蛋鸭的光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