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前店后院、旺出淡归”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017-05-18 08:28
河北职业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后院校企实训

沈 芳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6)

人才培育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前店后院、旺出淡归”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沈 芳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6)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紧扣旅游业旺淡交替的行业特征,利用旅游服务企业在旺季阶段人力需求强劲的契机,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倡导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予以创新性的实践,提出并实施了“前店后院、旺出淡归”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显著提高。文章剖析了“前店后院、旺出淡归”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实施背景,并系统地总结了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前店后院;旺出淡归;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旅游专业

一、“前店后院、旺出淡归”人才培养模式的时代内涵

“前店后院”中的前店代表的是专业的校内实训场所和校外的实习实践基地,其基本功能是让学生通过课程实训或岗位实践来完成专业技能的有效培养。而后院则代表的是课堂,通过构建与前店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以源于前店的仿真性任务为训练载体,通过学做一体化的学习方式,完成专业知识的构建。学生通过后院学习为前店实践储备理论基础,利用前店实践实现对后院学习的巩固与升华,两者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共同的价值取向,相辅相成且不可分割。

而所谓“旺出淡归”,则指的是一种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打破传统的学期框架限制,实施弹性假期的前提下,在旅游旺季阶段,组织学生出校进入企业进行岗位技能实践,而淡季则让学生离开企业回归学校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从而实现学习与工作的有效交替。

因此,“前店后院、旺出淡归”人才培养模式,其实质是旅游管理专业紧扣旅游业旺淡交替的行业特点,并结合旅游服务企业“旺季强劲、淡季过剩”的人力需求周期性变化特征,充分利用校企双方的共同利益点,促使企业深度参与专业的人才培养,并按“旺季出校实践、淡季回校学习”组织教学活动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本质是“校企结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一种创新实践。

图1 “前店后院、旺出淡归”工学结合关系示意图

二、“前店后院、旺出淡归”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背景

(一)前期工作引发的反思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以此带动专业建设与调整,引导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自后十余年间,全国各高职院校对此展开了长期的实践探索,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也深度参与其中,但由于校企利益契合点的缺失,双方的长效合作机制始终未能得以建立,校企两个主体,工学两条轨道在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中,存在着诸多明显的矛盾与问题:首先,校与企一头热,各行其是,职业教育的内涵属性使得高职院校迫切需要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来,但作为一个经营实体,企业的价值目标是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其在双方合作中面临的“投入多回报少、责任重风险大”的客观现实,使得企业缺乏合作热情,部分高职院校即使实现了与企业形式上的合作,但双方仍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企业在学生实训方面据自身需求随意安排,企业生产与课堂学习脱节,使得课堂知识难以转化为职业能力;其次,工与学匹配失衡,矛盾重重,缺少了企业的积极参与,多数高职院校难以提供充足的生产性实训资源,在教学体系中被迫加大理论教学和模拟实训的比例,从而导致工学匹配失衡,在有限的零星企业实践性训练中,企业提供的实践工位数也远低于学生数,同时学校教学学期制无法满足企业生产实训对于时段集中的要求,工与学显得矛盾重重。因此,在校企缺乏利益契合点而导致长效机制长期缺失的局面下,高职教育工作者如何将“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具体专业中进行创新实践已迫在眉睫[1]。

(二)行业特点引致的契机

在旅游行业中,游客一般会选择在气候适宜的季节和假期集中时段出行,我国旅游目的地的客流状况因此而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其中每年的四月至十月这一时段客流相对集中,而从十一月开始直至第二年的三月客流则显著减少,从而使旅游业每年都呈现明显的旺季和淡季[2]。在旺淡交替的行业特征下,旅游服务企业的人力需求会产生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并面临着“旺季不足、淡季过剩”的人力资源配置难题。因此,在旅游旺季阶段,部分企业不得不通过大量引进员工的方式来缓解用工压力,但到了旅游淡季阶段,因前期的过度招聘又导致人力过剩,不得不采取强行裁撤员工的方式来降低经营成本,这种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不仅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信誉,同时也会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3]。旅游服务企业人力需求周期性变化的特征,给校企双方的合作带来了契机:一方面,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可以组织学生在旅游旺季阶段进入企业顶岗实践,从而缓解企业的人力需求压力,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另一方面,旅游淡季阶段可让学生回到学校进行课程学习,企业的人力储备回归合理平衡状态,避免人力闲置而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在旺淡交替的行业特点下,“旺出淡归”的教学组织模式将企业经营、学校人才培养和学生职业发展有效结合,实现了三方共赢,从而使校企合作缺乏“利益契合点”的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的可能性。

三、“前店后院、旺出淡归”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以服务行业岗位为目标,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在“前店后院、旺出淡归”人才培养模式下,“后院淡归”和“前店旺出”两个环节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前者为后者储备理论基础,而后者帮助前者实现巩固与升华。因此,后院的课程体系必须与前店的实践岗位实现紧密衔接。为此,笔者所在单位以行业主管部门、旅游服务企业、兄弟院校、往届毕业生为对象,就行业发展趋势、企业人才需求、毕业生就业情况等内容进行了详实的专业调研,并在对其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计调、导游、景区讲解员等岗位在旅游服务业中的核心地位,明确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同时对上述目标岗位的岗位任务进行了分析,归纳了26个典型工作任务,然后在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知识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了整合,开发了包含导游实务、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等10门专业课程,包括岗位基础、岗位核心、岗位拓展等三个模块的专业课程体系。

(二)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据,重组项目化教学内容

为保证学生在学校阶段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能有效服务于企业阶段的岗位实践,必须从课程对应岗位的工作任务出发设计教学项目,以实际产品或服务为原型设计训练载体[4]。以《旅行社产品设计》课程为例,笔者所在单位专业团队首先以合作企业“湖南新康辉国际旅行社”的计调岗位为对象进行了课程建设调研,对该单位计调岗位关于旅游产品设计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分析,归纳提炼出了计调岗位旅游产品设计的五大业务类型,然后以此为原始依据,按照单一到综合、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对其进行重组与序化,确定该课程设立“国内观光旅游产品设计”“出境观光旅游产品设计”“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设计”“商务旅游产品设计”“专项旅游产品设计”等五个教学项目及教学组织的先后顺序,然后将企业计调岗位旅游产品设计的真实业务原型进行教学化处理,再将其作为训练载体后引入课程,如在教学项目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设计”中,根据企业的典型业务样本,结合三种典型的休闲度假旅游类产品分别设计了“海岛浪漫风情三亚双飞六日游行程设计”“绿色武功山+五星万龙温泉汽车二日游行程设计”“纵情山水——桂林湖光山色之旅四日游路线设计”等三个任务载体。

(三)以校企双元投入为支撑,建设层次化实训基地

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是“旺出淡归、分段轮岗”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运行必备的硬性条件,这种硬性条件的建设一方面要求校内基地具有充分的企业元素,企业深度参与其中,另一方面校外基地具有接纳学生的完全意愿与条件,二者缺一不可。在本模式的实践探索中,结合旅游行业旺淡交替的周期性特点,利用校企利益的契合点构建了含三个层次实训基地体系,给人才培养模式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充分保障。

1.职业化的校内专业实训室。为使学生在课程教学中能最大程度地体验真实的职场环境,校内实训基地必须遵循“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的原则[5]。我校以学校投入为主,在合作企业的协助下,模拟企业的职场环境、设施设备、工作制度、管理规章,建设了导游讲解实训室、旅行社业务实训室、多通道环幕情景导游实训室、沙盘实训室等。校内专业实训室主要用于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和识岗阶段的技能训练。

2.运营化的旅行社校内营业部。我校与长沙湘亚旅行社、湖南新康辉国际旅行社、长沙教育旅行社等企业达成合作协议,通过校企共建模式,在校分别设立了三家旅行社营业部。营业部由合作企业提供业务指导,学校负责硬件投入,完全执行公司化运营理念,校企双方经营共管、风险共担、利润共享。营业部主要面向部分已经具备一定岗位技能,但暂时未获职业资格的学生开放,由其在具备行业资格的教师或企业员工的带领下进行跟岗训练。

3.规模化的校外企业训练基地。作为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核心支撑,结合旅游行业旺淡交替的季节性特点,准确抓住校企双方的共同利益点,先后开辟了湖南新康辉国际旅行社、张家界国旅旅行社等二十余家校外实训基地。这些基地主要面向已经具备行业职业资格的学生,由其在旅游旺季阶段进入企业进行独立的顶岗实践。

图2 三层次实训基地“分段式”使用示意图

(四)以紧扣行业特点为原则,实施分段式教学活动

在“前店后院、旺出淡归”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我校旅游管理专业一方面遵循专业知识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技能的养成规律,基于能力递进安排了三个阶段的课程教学、岗位实践活动(如图1所示),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旅游业旺淡交替的行业特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以“完整学期”为时段单元的集中授课制,执行小学期制度和弹性假期制度,旅游旺季学生出校进入企业实践,淡季回归学校进行课程学习,实现学习与工作的交替。

第一阶段:识岗阶段。识岗阶段的教学安排呈现典型的“学为主、工为辅”的特点,学生主要进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同时进行总共2周的岗位认知实训,该阶段的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专业认同,树立职业归属感。

第二阶段:跟岗阶段。跟岗阶段的教学活动安排充分体现了“工学相融、旺淡交替”的典型特点,即旅游行业的淡季阶段(每学年度的10月中旬至第二年的5月),学生以岗位能力课程的学习为主,地点安排在校内理实一体化实训室,而旅游旺季阶段(每年的6月至10月上旬),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旅行社学院营业部进行跟岗训练。这两个时段的学与工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中“淡学”为“旺工”提供基本技术和理论知识,让学生在企业工作有依托和针对性;“旺工”为“淡学”提供岗位实践机会,使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鲜活的职业岗位能力。

第三阶段:顶岗阶段。顶岗阶段的教学活动以“独立实践、能力提升”为主要特征,旅游淡季阶段学生在校以岗位拓展课程的学习为主,旅游旺季阶段,学生进入校外合作企业,在企业员工的引导下进行独立顶岗实践。

表1 2016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教学活动安排表

四、“前店后院、旺出淡归”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成效

(一)工学匹配平衡,学生职业能力快速提升

“前店后院、旺出淡归”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后,学生的实训实践学时大幅增加,工学匹配基本平衡,学生的岗位实践与课程学习紧密对接,工学实现有效衔接。学生通过岗位实践训练,了解了企业的服务规范、岗位标准,熟悉了岗位的工作流程、专业技能,并加深了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巩固,其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快速提升,整体人才培养质量明显增强。近三年,我院本专业学生在省旅游专业类技能大赛中获奖人次和获奖等级取得明显进步,获一等奖5个,二等奖4个,导游资格考试通过率每年均达80%以上,远超过全国平均通过率。另据麦克斯公司关于我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提供的相关数据,旅游管理专业近三届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一直位居全校第一,分别为88.26%、91.32%、92.65%。(二)校企合作加深,教师业务素养显著增强

“前店后院、旺出淡归”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后,旅游企业自身的利益点促使其深度渗入到了学校专业人才培养当中,同时校内专业教师进入企业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岗位实践,通过双方的互动交流,一方面教师能了解到行业前沿的新动态、新规则、新标准,从而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教师的实践技能也得到了有效提高。近三年,本专业教学团队分别有2人获省信息化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2个,省说课程竞赛旅游管理专业组一等奖3个,获省导游大赛一等奖4个,另有一名教师入选省导游百名工匠。

[1] 吴满财,黄慧微,张文秀.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发展的综合探讨——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6,(4):128.

[2] 王志凯.旅游度假饭店旺季与淡季矛盾探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4):84.

[3] 刘英.校企双主体模式下“旺季”顶岗实践教学探索——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6,(2):72-75.

[4] 刘彩勤.中职商务英语专业“课岗对接、课证相融”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29-30.

[5] 程君青,楼春晓.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社会化服务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6,(11):51-53.

2017-01-23

沈芳(1982-),女,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旅游管理。

猜你喜欢
后院校企实训
“前院”与“后院”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后院建个过山车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