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等职业院校办学定位

2017-05-18 10:01尹新珍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4期
关键词:定位办学院校

尹新珍

【摘要】合理的发展定位不仅有利于高等职业院校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整个社会及高等职业教育系统的健康运行。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了高等职业院校办学定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高等教育的三大职能指出了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上应有的定位。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办学定位

【基金项目】2014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定位与办学模式研究》(编号:2014Y628)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030-01

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是高职院校根据社会经济和政策环境的不断改善,在各种类型高职院校不断应运而生的基础上对院校未来发展的方向选择、角色定位和办学特色等方面所做出的发展规划,其实质是要回答“办一所什么样的高职院校”的问题,它是学校沿着正确方向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保证。但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在发展定位仍存在种种问题,导致办学毫无特色,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一是舍近求远,定位空乏。有些高职院校热衷于追求高大上的办学定位,将学校放在广阔的视野中进行定位,致力于将学校建设成具有国际影响、区域名校或省内一流的院校。一些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也模仿发达地区高职高校的定位,由于定位不符合发展需求,以至于办学定位成了摆设,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被束之高阁。有些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仅是对院校未来发展方向的泛泛描述,缺乏具体的定位,如有些院校将其定位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而社会需求的人才是各种各样的,这种办学定位就是“万金油”型的办学定位,放之四海而皆可适应。

二是急功近利,定位偏差。部分高职院校管理者急切地希望学校得到又快又好的发展,在确定定位时缺乏充分的调研,导致办学定位存在严重偏差。由于受教育传统的影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仍处于重学术轻技术的阶段,注重教授学生理论知识,轻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用存在严重偏差的办学定位来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后果就是在同一专业上,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由于其理论素养不及本科生,动手能力又无法和专业培训的学生相比,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符合社会需求而就业困难,不仅浪费了原本紧张的办学资源,也使得院校自身由于毫无特色而失去竞争优势。

三是摇摆不定,定位分散。办学定位对学校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指导性作用,不能出现经常性的变动,也只有定位了学校始终如一的发展定位,才能保证其教育教学质量。部分高职院校不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出现各种相异的定位主张,主要集中在这两类院校,一是新办或刚升格为高职的院校,这类院校由于办学历史短,办学经验不足,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方向还未有深入的思考。二是部分民办高职院校由于管理层的频繁变动以及不同时期办学利益的驱使等因素,使得办学定位发生经常性的变動。有些高职院校由于办学层次的复杂多样性,办学层次重叠交织,导致办学定位分散,这就不可能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建设好自己的重点学科和优势特色专业。

办学定位是一所学校的顶层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办学定位足以指导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一所高质量的大学必定有一个明确的而且生机勃勃的办学目标,所以它不可能是满足所有人的所有要求的大杂烩,它需要在众多要求中做出选择并确定哪些是应予以优先考虑的重点。在高等教育激烈竞争的背景下,凡办学定位准确的,往往发展目标明确,发展稳而快。

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是高等学校的三大基本职能,高等职业院校属于高等学校范畴,同样具备这些基本职能。三大职能的辨证统一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在考虑其办学定位时,必须统筹兼顾。高等职业教育的职能从形式上看与普通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职能差异不大,但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异于普通本科教育的职业性、实用性、实践性特征,其职能的本质却是有差异的,定位也就有了差异。

在培养人才上的定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规格上应与普通高校培养理论型人才和工程师有所不同,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是动手能力强的技术师或高级技术员。单就一个产品而言,普通高校培养的工程师完成的是产品从理论到设计的过程,是产品的理想阶段,而高职院校培养的技术师完成的是这个产品从设计到成品的过程,是产品的实现阶段。高职院校更多要以能力为本位,打破原有的学科本位理念的限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在培养过程中重点掌握从事本行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核心素质,更加强调岗位的匹配性,岗位能力才是其能力结构的核心,反映在教学目标上应是侧重应用技术和重视实践教学,“让学生获得从某个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完成这一级学业的学生具备进入劳动市场所需要的能力与资格”。

在发展科学上的定位。近年来,高职院校的科研活动十分活跃,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受各种基本条件的限制,潜力和优势还未得到充分发挥。由于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属于行业性高校,不同行业的状况是不尽相同的,高职院校在发展科学上的定位受到行业结构的制约,同时不同行业结构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对高职院校提出了要求。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注重理论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其独特性,在发展科学上应致力于技术科学的研究,应将科学研究同教学改革结合起来,有选择、有重点的办好特色专业,并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技术创新为支撑点,形成教、学、研相结合的互动模式,从而促进科技技术的发展。

在服务社会上的定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与区域经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高等教育形式,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多数高职院校属于地方性高校,在服务社会的定位上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以为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责任,充分发挥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适应、服务并推动特定区域社会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所学校的办学定位要综合考虑各种内外因素,因此必要是不完全相同的”。由于不同区域的发展定位、产业结构和生产力水平的差异,这对高职院校定位提出了特色要求,也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调整、改革、发展的主要依据,地方高职院校要在人才培养规格、专业设置和教育规模等诸多方面寻求办学特色。

总之,针对高职院校在办学定位上存在的舍近求远、定位空乏;急功近利、定位偏差以及摇摆不定、定位分散等种种问题,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应尽力克服办学过程中的攀比心理和浮躁心态,不能因为过多的考虑院校的高等教育层次性特征而忽略其职业教育特性,应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在其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三大功能上的独特作用来确定院校办学定位,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征和自身办学特色,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能在院校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刘一良.欧美国家高职院校的定位模式及其比价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

[2]苏华.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与高等职业教育指数[J].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

[3]任君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4]李蓓春,金川 .论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确定的方法和途径 [J].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

猜你喜欢
定位办学院校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难与易
巧用“余数定位”,突破周期函数的计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