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与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途径

2017-05-18 10:01孙千峰许金海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4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创新

孙千峰 许金海

【摘要】身处于九零年之后的大学生,由于其时代的影响,所展现出来的特点是个性鲜明,思维跳跃,以自我为中心等,面对着九零后大学生这些特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很好的将这些学生教育好,这时候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就必须创新出新的方法,来更好的迎合当代大学生。本文分别叙述了九零后大学生的一些思想行为上的特点以及想要把九零后的大学生教育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几点创新路径,希望给各大高校提供一些微薄的建议。

【关键词】九零后 行为特点 思政教育 创新

【课题项目】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学风建设专项)阶段进行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080-01

九零后的大学生个性非常鲜明,上课时思维活跃,平时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主体意识比较强烈,作为民族发展的根本,九零后的大学生承载着国家以及民族的希望,他们发展以及学习的好坏程度,严重影响着我国未来的发展。基于此上这些原因,高校教师就必须肩负起将九零后大学生教好的重任,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为人处世方面。想要将现在的大学生较好,就必须认真的了解到当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上的特点,因人施教,不同的学生不能用同一种方法教育,积极的去探索新的可以迎合九零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九零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具体体现

(一)功利性太强

九零后的大学生身处于经济全球化的年代,他们的思想积极向上,爱国的表现随处可见,他们关心国家热点,关注时事新闻,社会责任感特别强,虽然九零后大学生积极上进,但是有的时候行为有些过激,缺少一些理性。面对于对未来的选择,多数学生表现出迷茫和焦虑,在价值观的选择上,多数大学生偏向于自身的生活和前途,比较自我,缺少民族责任感。

(二)个性独特以自我为中心

在这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网络飞速的发展,使大学生对社会上的一些认知比前人便捷,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多半非常务实,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且会努力的去实现,只会对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感兴趣,其他的就表现的漠不关心。他们个性张扬,对事情有自己的理解能力,新鲜的事物接受的比较快,注重个人价值的体现,时刻秉承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思想。但是就是这样的个性,导致他们不会去在乎别人的感受,集体活动参加的很少,表现出来的协作能力很差。

(三)性格要强内心脆弱

由于现在的大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过着被家长“捧在手心”的生活,每个学生的竞争意识都特别强烈,都想突出自我,而大学又是一个他们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多数学生适应不了这种过渡,不能够很好的自己面对问题,遇到困难就会退缩,调节能力特别差。经常因为一些选择感到迷茫,甚至会迷失人生的方向。

(四)沉迷网络人际关系差

据相关调查显示,现在的大学生多半沉迷与网络,在我国网民总数达到5.38亿的之后,学生所占的比例高達百分之28.6。由于学生多半沉迷于网络上的交际,所以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也是一塌糊涂。

二、九零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创新方法

(一)教学中以学生为本施行科学的教学方法

想要教好九零后大学生,就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观。认真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在教育中以学生为本,充分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素质教育,让学生更好的认清自我,从而不断的自我完善。

(二)知识和行为统一化着重教育大学生的心理

九零后的大学生个性鲜明,不喜欢传统的说教形式,这样做只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用意,运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将教学内容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之中。

(三)在网络上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互动

利用如今先进的媒体设备,在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下,通过学生常用的网络平台进行平等的互动式的政治教育,积极的运用微博,微信等新的载体,向当代大学生弘扬健康的思想文化,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上政治事件的讨论中去。

九零后的大学生承载着国家以及民族的希望,教育好九零后大学生是高校最主要的任务,想要将九零后大学生教育好,要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进行教育,知行统一,注重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在学生喜欢的网络平台上以平等的身份与其沟通以及通过自身的好习惯来感染学生,做到言传身教,高校教师如果能够将这些付之于教学之中,相信九零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一定会得到显著地提高。

参考文献:

[1]曾兰.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与教育引导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

孙千峰(1985-),男,广西桂林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创新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