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读、议、练、评、结的阅读教学课堂结构

2017-05-18 10:01雷慧芳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4期
关键词:小女孩环节读书

雷慧芳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100-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学科提供的阅读教材或文字优美,琅琅上口;或形象生动,扣人心弦;或哲理深刻,发人深思……一篇课文就是就是一个敞开的文本,具有生命的灵性。阅读教学课堂作为学生读书的场所,教师可构建“五步曲”——读、议、练、评、结,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一、读——目标导读

读书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记忆能力的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过程。上课后,教师出示导读提纲,让学生自己读书。读书时要求“三读”,即粗读、细读和精读,“四到”,即眼到、口到、、心到和手到。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思想感情与作者的写作目的,并圈圈点点,标出课文重点、难点、疑点。这一环节完成的标准是让全体学生对每一个问题都建立自己的见解,而这种见解必须是通过学生反复阅读,经过自己思维加工而获得的。

教师导读还要注意激起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其读书积极性,关键在“导”,重点是“读”。导读提纲的设计既要扣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又要使其成为学生自己读书的向导,使之对每个问题都建立起自己的观点,逐步使学生养成遇到问题积极动脑及对问题迅速形成自己独立见解的习惯,培养学生会读书、会学习。

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我在课前设计了四个问题:1.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2.为什么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3.黄河由摇篮变为祸河的原因是什么?4.我们应该怎样治理黄河?让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去读课文,在反复阅读中寻找答案。

“导读”这一环节的实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读书,自己探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从而使主动性、自觉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议——释疑解难

所谓“议”即是“认真研读和交流议论”。就是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读”变换思考的角度,敢于质疑,善于释疑,进行积极的自我探究。即在“目标导读”结束之后,按照导读提纲以回答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说出对每一个问题的各种见解,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见解,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争议、辩论,直到把所有不同的见解都摆出来为止。

在课堂上巧妙地引导学生解决一两个难点、疑点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将他们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发现”。这对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练——拓展实践

“练”即“导练”。就是让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之后,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语言实践。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教师精选习题,明确语言文字训练四个层次:一是感知性语言训练,主要训练学生初步理解生字新词,初步理解课文,初步理清文章思路,并能使用工具书;二是理解性语言训练,即是培养学生对词、句、段、篇的理解能力;三是运用性语言训练,就是训练学生对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段不但能读懂,而且要掌握并能迁移运用;四是熟记性的训练,主要训练学生对课文片段或全篇进行复述或背诵的能力。

如教学《燕子》时,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理解“光彩夺目”,让学生看图圈画:哪些景物构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学生交流后,师小结:课文写细雨、微风、柳丝、青草、绿叶、鲜花构成了多彩的春天,你觉得多彩的春天仅仅这些景物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各抒己见。于是,我顺势让学生说说春天还有哪些景物与缤纷的色彩,再指导写一写,既梳理了课文,又进行了语言训练。

通过导练,促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实现知识的内化。导练这一环节的实质是学生运用所获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即是在教师正确认识指导下进行实践过程。

四、评——反馈品评

“评”即是“品评”。就是教师在处理反馈信息上,因人而异进行启发点拨,内化知识,转换化技能。这一环节,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成功点、闪光点,热情关注所有学生学习过程,为学生创设学习氛围,尤其对有进步的后进生,应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表扬,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的正确评价,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学”是核心,“评”是关键。教育心理学认为:“反馈要考虑学习者使用矫正性信息时的内部状态。若学生心情处于不良状态,教师要采取妥善的手段予以消除,然后再提供矫正信息。”这就是说评价时教师态度要诚恳,方式要讲究,对于小学生应该多给些鼓励。

评价是处理反馈信息的重要体现。它的作用并不限于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与目标达到差距,还应该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坚定学习的信心,交流师生感情,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实践表明,一句影响小学生自尊心的话语,往往会使活跃的课堂骤然降温,使师生关系紧张起来。因此,反馈与评价,不仅是学生认识过程的需要,更是调节师生关系的杠杆。

五、结——系统总结

“结”就是“总结”。即是根据本课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强化记忆,是对前几个环节学生的学习进行系统地回顾与总结,找出薄弱环节,提出新的学习目标,达到学生自能读书的境界。总结的内容一般为:一是本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及其内在聯系;二是在运用所学的知识应注意的问题;三是本人自学的体会;四是抓住教材的延伸点,达到知识的迁移。

如教完《卖火材的小女孩》一文时,我提出问题:“小女孩飞走了,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话音刚落,一个小女孩倏地站了起来说:“小女孩太可怜了!我想让她和我生活在一起!”接着,一双双小手纷纷举起,道出自己的心声。借此机会,我以《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为题练笔,学生挥笔速写,写出心中的爱。通过对比,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学生情感也得到进一步升华。

总结这一环节虽然所占用的时间不长,并且在一般课上并不难进行,但它却是前四个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取代的。这一环节又是学生经过练习实践后进行再认识的过程,是学生完成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猜你喜欢
小女孩环节读书
大扫除
可爱的小女孩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小女孩的三、六、九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我们一起读书吧
穿格子裙的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