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课程微课制作的实践研究

2017-05-18 10:01郑小霞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4期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技工教育微课设计

郑小霞

【摘要】微课的使用使教学效果有了较大提升。在食品检验这类实操性很强的专业一体化教学中,微课变得更为重要。本文通过食品一体化课程微课的制作实践,总结微课制作中的常用技巧和注意事项,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制作出更多适合技工教育的微课。

【关键词】微课设计 脚本编写 技工教育 一体化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242-02

一、引言

微课是指长度在10分钟内,集中说明知识点、技能点或方法的在线视频。微课既不是课堂实录片段,也不是完整课堂的局部片段。它的本义是一种支持学生自主个性高效学习的微型在线网络课程,要有完整的教学设计,讲述完整内容。微课自兴起以来,已越来越多地被使用在教学中。

微课一般要求内容高度提纯、时间短,有完整的内容,通常有片头片尾,最好有字幕。微课形式多样有讲授型、解题型、实验示范型、答题型。不同微课特点不同,使用场景也有不同,需要注意区分。

二、微课制作

由于食品分析课程实操性很强,微课拟以实验示范形式为主。通过对课程任务点进行分解,拆分为21个微课视频,制作微课。制作过程中,结合录屏软件、录像机拍摄、动画添加等方法制作微课内容,并将微课视频运用到一体化课程教学实践中,根据真实经验,总结个人的对微课制作和运用中的一些想法。

(一)课程整体规划

1.学情分析:学生为一年级第二学期中级班学生,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个人表现力强,但控制力弱、自觉性较差。

2.课程目标:能按照标准规范操作完成食品营养成分(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等)的分析,学生在团队合作、个人展示、结果汇报等方面的综合职业能力上有所提升。

3.知识点分解、重难点突破:将课程内容分解为水分测定、旋光度测定、蛋白质测定等21个小知识点;教师换位思考,以学生关注点为切入点,将重难点、易错易混点,拓展性知识碎片化、形象化后,制作微课。

(二)制作流程:拍摄前准备(准备素材、制作微课教学设计、课件PPT、编写微课脚本、现场准备)→拍摄→后期制作→反馈修改→微课成品。

1.拍摄前准备:拍摄前做好素材准备、微课教学设计、课件PPT制作、脚本编写、现场准备等工作,是微课制作成功的前提。

(1)微课设计

选题:首先应思考微课的用途和使用时间点,课前、课中还是课后使用?用途不同,设计思路也应不同。课前侧重引导学生预习和思考;课中侧重引导学生关注操作点和重难点,用电脑展示难以全班同学一起观看的操作细节,及时解决重难点;课后则更关注学生的课后的拓展和巩固。

时间:5-8分钟,一般小于10分钟。

教学设计:要求简短、完整,能展示重点信息。包括总体结构设计、教学内容设计、设计顺序和教学策略的选择。建议少用提问式,多用示范式。拍摄角度要从学生的视角了解学生的兴趣点,该怎么拍。问题的难度要适中逐层深入。

出镜设计:要提前考虑教师是否出镜及出镜的时间点。

(2)脚本编写是微课整体效果的引导,既体现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也指引现场拍摄的各个环节;脚本设计思路清晰、文字表达清楚、语句通畅,对微课现场制作起关键作用。脚本编写需先设计好整体思路,可以采用以问题贯穿的方式展开;将1个大问题拆解为4-5个小问题,问题跨度不超过1分钟;画面变化频度建议在3秒~10秒之间。

(3)PPT制作:PPT中插入带有动画播放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后期用录屏软件穿插在视频中,指示清晰,协助理清思路,让学习者跟着思路完成学习。

(4)拍摄现场:如果拍摄的同时需要录音,应选择一个安静无杂音、无闲杂人等的环境,背景最好干凈,既易于后期制作也不会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背景可用纯色布或白板进行布置。

2.拍摄和录制阶段

(1)常用工具:电脑和录屏软件、微课大师、DV和白板、手机、单反相机或录像机、录音笔、补光灯、布幕、脚本和PPT资料等。应运而生的新开发软件——微课大师,针对性强,有微课录制、作业分析、翻转课堂、公开课四个使用场景,简化了部分设计的步骤,不过目前仍需收费。

(2)拍摄和录制注意事项

①拍摄尽量在一个固定背景下拍摄,减少变换;背景尽量干净整洁,现场光线要明亮。

②制作者尽量不要出镜。微课视频,如果为了某种版权或者比赛等特殊要求必须出镜,出镜者应着装得体,可化淡妆。但综合众多微课制作者的经验,出镜常常让微课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建议尽量减少出镜的镜头和出镜时间。

③操作过程,至少准备双机位同时拍摄,分别取远景和近景,便于后期切换。

④拍摄时一般分小片段进行,根据脚本和设计一个个小片段进行拍摄;要及时做好记录,以免后期制作混乱。可采用长短视频结合、双画面多画面同时比较、PPT录屏和视频拍摄切换、重复镜头、突出放大镜头、快进慢放等方式完成某些重点难点的讲解,既丰富了画面、也突出强调了重难点。但需要和摄影团队做好沟通。

⑤拍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画面的细微调整、视频效果的优化,需要现场修改或补充脚本,需要结合整体设计、及时调整,以便后期制作。

3.后期剪辑:后期剪辑涉及很多技术问题,因此最好由专业的拍摄和剪辑团队协助完成,参与到拍摄制作的全过程。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个人剪辑自行制作。使用录屏软件、Prezi、会声会影、Camtasia Studio 8,可以录屏、录音、剪辑、加字幕、插图片、编辑声音。其中Camtasia Studio功能比较齐全,但是视频的导出较为麻烦。

4.修改和成品:第一版的微课制作完后,需要对微课的画面、语音、字幕、设计效果进行审核,和制作团队沟通修改事宜。如果微课设计、脚本编写准备充分,现场拍摄记录和调整及时,修改工作就会很轻松。否则,出现补录、补拍、重拍影响效果。

三、微课管理与评价

1.使用效果:制作好的21个微课视频,分段的穿插在项目式的一体化课堂教学中。比如《旋光度的测定》,微课中提出了三个小问题:气泡、视野调节和读数,是以往教学中学生最容易碰到的问题。其中调节视野和读数问题最难,以往教学中,由于仪器台数不多,一般要分批进行讲解,耗费大量的时间,效果还不明显。使用微课视频讲解,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操作,遇到困难可以先重复播放操作再进行操作练习,直至熟练为止。

2.注意事项:微课设计时,要考虑使用时机,不要随意使用或滥用微课,走进微课制作误区,失去了它本义。它适于演示难以集体展示或集体讲解的难点操作要点、适于某些内容的形象化具体化、适于学生课后反复播放深入学习、强化重难点内容。但是,微课只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不能替代课堂教学。

四、总结

微课的制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经验累积和教学反思的过程,它凝集了制作团队的智慧和心血。微课使教师间好的经验方法得以广泛流传、资源共享。微课制作的核心是设计,要重视思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另外,微课资源平台的开发和资源整合,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微课的效用。

参考文献:

[1]徐文静.微课实践探索经验与思考——以“装懂哥课堂”为例. 鸭绿江月刊, 2016(5).

[2]梁鹏等.《食品添加剂》微课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安徽农学通报, 2016(2).

[3]许瑞等.基于微课对食品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求知导刊,2016(32): 141-141.

猜你喜欢
一体化课程技工教育微课设计
一体化课程
非遗传统手工技艺“嫁接”技工教育下的教学传承探究
基于一体化教学《电子产品生产与管理》课程的改革
浅谈一体化课程的教案设计
微课程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
浅谈一体化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技工院校礼仪课课程建设
微课在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浅谈微课设计与制作的几大关键点
智能手机在技工教育中的研究与应用
浅谈在市场导向机制下如何做好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