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乐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2017-05-18 10:01李菲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4期

李菲

【摘要】现今,很多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乐理课教学仍在采用以讲授为主的课程教学模式。部分乐理教材专业程度深且内容复杂,造成学生学习困难,不适宜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大部分学生音乐底子薄、音乐基础薄弱,更造成了其恐惧厌学的心理,加之高职院校的老师没有及时创新改善教学模式和方法,致使学生厌学的情绪更是雪上加霜。高职学前教育乐理教学应把握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学生兴趣为入手,应删繁就简。教师需要不断创新、调整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使固化的教学内容焕发生机,以学生容易学、感兴趣为切入点,为学生将来开展幼儿音乐教育教学打下深厚的乐理基础。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 乐理知识 乐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255-02

引言:乐理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音乐理论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门户。由于高职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与职业能力息息相关,已出版的很多适用于音乐专业或是本科程度的乐理教材并不是非常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其在课程内容设置、培养目标、教学手段方面无法适应高职类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改革和提升,以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课教学的有效性。

一、当前高职类学前教育专业乐理教程与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音乐素质参差不齐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其受到的教育水准不一,导致学生的个人素质有较大差异,造成了在入读学前教育专业时的音乐基础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对音乐知识一无所知,加上乐理课大班授课的教学模式,导致一些本来音乐基础薄弱的学生会觉得这门课程难学乏味,进而对课程产生畏难心理,致使其对这门课程失去学习热情。

(二)教学手法保守单一,缺乏针对性与开创性

担任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乐理授课的老师,大都来自于音乐学院或是专业的高等师范学院,他们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都非常出色,但大多数人都缺少教授高职学生的教学经验,其教学大都生搬照抄音乐专业院校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没有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同时还缺少对学前期儿童生理、心理、思维的了解,导致其教授的课程过于专业化、学术化,与童真化、趣味化的学前教育格格不入,致使教学与学习两方面严重脱轨。

(三)针对高职类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课的教材单一,教学资源缺乏

当前高职类学前教育专业所用的乐理教材主要适用于有音乐基础的音乐专业的学生。专业性太强,课程高深,内容复杂。对乐理基础专业知识参差不一的高职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不适用。

二、高职类学前教育专业乐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首先,教师应该了解每一个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程度,只有在了解学生乐理知识的基础后,才能对乐理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有了一个总体的把握。其次,教师要引领学前教育的学生对乐理课程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要让他们认识到乐理课程其实是集艺术性、趣味性、操作性、知识性为一体的学科,其作用在于不断通过对动口、动手、动脑的强化训练,感受其艺术性。这一训练过程不但使学生获得了知识、技能,而且陶冶了学生热爱艺术的情操。再次,要寓教于乐。高职类学前教育专业乐理教学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给学生构建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身心放松,没有压力。

(二)理论联系实际,要学有所用

高职类学前教育专业乐理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光掌握基础知识还不够,还要不断的实践,活学活用。老师不但要培养学生对乐理基础知识的理解,还要引导学生会对乐理基础知识进行运用。学习乐理的基础知识应与器乐、声乐、练耳、视唱等训练联系起来。尤其是练耳、视唱与乐理是密不可分的,老师不但要讲,还要给学生现场演示。

(三)要与音乐作品相结合,理解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乐理授课模式,大都是重文轻用,重视理论,忽视实践。就是所谓的“哑巴音乐”。只有将音乐片段在乐理教学中加以讲解、分析,才能真正的让学生理解和感受所学的乐理基础知识。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先演奏一段乐曲,再联系教学内容加以讲解分析,这就会使课程变得有血有肉,生动活泼。

结语:提升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乐理教学有效性是当前的一大课题,需要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只有不断的实践、探索与创新,才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参考文献:

[1]顾晓辉.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基本乐理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 宿州学院学报, 2014, (06): 32-35

[2]馮春玲.准确性实践性综合性趣味性——学前教育专业乐理教学探究[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4, (01): 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