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

2017-05-19 09:25王俊玲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2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培养教学

王俊玲

【摘要】教育是国家发展和建设的基础,新课改对于高中语文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规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因此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其能够发挥个性,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和规范,实现教学目标,从而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本文主要研究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培养措施。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 学生 主体性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152-02

一、前言

在高中语文的课堂中,教师是传授的主体,学生具有绝对的主体地位,因此需要建立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将书本上的语文知识转化为生活实例,并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丰富课件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消化晦涩难懂的语文知识点,提升语文成绩的同时,也能提高文学素养,促进其综合素质地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二、主体性意识的基本内涵

主体性意识的内涵丰富,主要表现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人能够在自己思想意识的支配下完成想做的事,自己的行为可以由自己决定;人能够通过自己的大脑结合思维与实践对客观的世界进行有机改变,因此主体性是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

三、学生主体性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

虽然新课改一直提出学校和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被调动起来,但是并没有完全摆脱被动学习的牢笼。教师在课堂上依然是讲述多于互动,根据课本所设计的问题也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课堂的效率并不高;在加上教师一直延续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大多只是根据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难以形成独立的思维模式,对于课文内容很难形成自主性的解读,因此课堂气氛比较沉闷[1]。

2.忽略教学过程

大多数高中语文的教育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应付高考,只关注结果以及学生最后的成绩,忽略教学的步骤和过程,因此学生的主体性遭到了忽视,也难以在课堂中形成自己獨立的观点。虽然现在教学设备不断更新,但是不少学校为了更节省时间,一味地向学生灌入书本上的知识,很少动用班级中的多媒体设备,学生的主体性被忽略,积极性也得不到提升,因此很难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

四、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培养的重要措施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想要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就需要帮助其转变传统的学习模式,主动寻求知识,主动练习,通过自己奋斗和学习的过程,寻找学习的乐趣,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和情操的养成。同时,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环境中才能找到自身的安全感,从而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对于师生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具有积极的参与精神,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得到充分的培养。

例如在讲到诗经《氓》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作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件的设计,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只要与诗经内容相同,学生可以自行在课件中插入视频短片、随想随感以及背景音乐,美术学学生可以将其设计成艺术品,对计算机感兴趣的学生也可以将其设计成软件的形式,通过学生自己对于《氓》的解读,教师也能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水平,从而能够对症下药,促进其个性化的发展[2]。

2.为学生提供思考空间

为了能够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需要为学生留足独立思考的空间。在传统的教学模式 中,教师作为传道受业的主体,一般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基本都是由教师占据,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主要的讲解,学生还没有充分消化上一个知识点,就已经进入下一个环节,因此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也难以形成自己对于文章或是某一观点的见解,个性化的发展受到了抑制。因此为了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和标准,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留足独立思考的时间。

例如在讲到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时,教师除了根据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授课内容之外,在备课的时候需要与预留一些时间使学生形成独立的思考,并留出小组讨论和发言的时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实际的课堂中,对诗人的情感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的把握诗歌的脉络。

3.打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的手段相对单一,教师在讲台上的讲解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课堂环境比较压抑、严肃,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了明显的代沟,师生之间的交流甚少。因此为了改变这一模式,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以及形式多样的教学工具,将晦涩难懂的语文知识带入到生活实际中,提升语文知识的趣味性。根据教学内容和大纲上的要求,将学生领入到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设置跌宕起伏的悬念,将学生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之上,促进课堂的高效性[3]。其次,学生的成长也离不开教师的鼓励和鞭策。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和优点,根据课文的难易程度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比较容易的问题选择基础较差的同学,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感受和自尊心,即使学生回答出错,也不能进行批评和教育,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教育,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为其建立自信息,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也为日后的学习和教学打基础。

例如在讲到《红楼梦》桥段“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引进优秀的电视剧素材,将课文内容原原本本的还原出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使比较生涩的文言文形象化,便于学生的了解。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学生解答,或设置小组讨论,促使其发散性思维能够活跃起来。

3.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需要运用主体性的教学方法,首先注重“看”的重要性,让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关注课文以及课文的相关提示,根据每一篇文章的不同载体,培养学生查阅工具书的能力;其次,培养学生“问”的能力,在对文章进行分析和阅读之后,教师需要解答关于文章和注释方面的问题,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进行提问和思考,加深对于课文知识的理解;再次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们提出的不同问题,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组织学生按照具体的要求主动答解疑惑,促进课堂气氛的活跃;最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在分析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学生依据相关的知识点,对知识做一次完整的归纳和总结,完善学习能力。

五、总结

综上所述可知,高中语文学习作为一个人文学素质养成的基础,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思考空间,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性,为学生建立自信心,使其能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找到乐趣,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石晓婷.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J]. 西部皮革,2016,(16):267.

[2]张峰.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J]. 教育教学论坛,2014,(33):169-170.

[3]莫慧兰. 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02):49-50.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培养教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