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核心素养

2017-05-20 20:45谢远品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监生笔者学科

谢远品

核心素养,是当前考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但是,当一个理念在宏观层面被提及的时候,在微观实践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片面的甚至狭隘的理解。就核心素养而言,笔者以为,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不可直击“核心”。

首先,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升应建立在基本素养的培养之上。

前不久,笔者参加了一个国培计划省级培训活动,一位专家就核心素养做了专题报告。报告从核心素养的内涵谈起,就小学生核心素养的特征、培养的方式方法进行了剖析。作为一名参训者,笔者不得不承认,这位专家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已经渐成体系,但静心思考,这些研究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却难以适从,原因何在?笔者以为,研究者对于核心素养的生成空间——基本素养谈及甚少。严格讲,孤立存在的事物是不可能被称为“核”的,没有基本素养,也就不可能有核心素养一说。因此,培养核心素养,我们首先要重视基本素养的培养。翻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北京师范大学领衔的课题组2016年9月发布的研究成果)研究报告,其中在“自主发展”方面包含了“学会学习”,对“学会学习”所应具备的核心要素概括为“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但是怎么学习、怎么反思?我们必须从学生能学习、能反思这些基本素养的培养做起,没有这些基本素养,学生在学习中不可能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也不可能有信息意识。

所以,无论是学科核心素养,还是综合性核心素养,我们必须重视学生基本素养的培养,否则,再科学理想的提法也只能停留在概念层面。

其次,核心素养可以作为一个发展目标,但不应该作为统一的评判标准。

现实中,无论是核心素养,还是基本素养,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习惯用一根尺评价学生,而且有些地方的确已经推出了关于核心素养评价的细则标准。这样操作起来简单,可比性强。事实上,如果以核心素养作为评价学生的统一甚至唯一标准,是不可取的。

生活环境、教育条件以及其它因素的不同,导致学生素养的差别。乡下孩子和城里孩子相比,城里孩子见识稍显全面,对社会的关注度略显广泛。而乡下孩子却在吃苦、知恩、独立生活等方面要强于城里的孩子。如果我们用现行的标准去考量学生的核心素养,结果可想而知,城里的孩子从整体上讲,无疑优于乡下孩子。但是,假设二者面对生存危机考验时,谁优谁劣可能就不是核心素养这根尺子所能决定的了。所以,在实践中,核心素养作为一个发展目标可以,但如果作为一个评判标准甚至唯一标准,值得商榷。

最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教师具备深广的学科素养。

就教育这个行业而言,每当推进某项改革的时候,我们往往习惯于把注意力都放在我们的教育对象上,极少甚至根本不会从主观上去反思、规划作为一个教育人应具备的素养。换言之,教师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奠基人。

笔者曾经听了一节市级优质课参评课,内容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其中两个片段让人记忆犹新。

一是课中在分析严监生这个人物的时候,教师将严监生定位为“清代的大贪官”,并告诉学生:贪得万贯家财,臨死却舍不得两根灯芯。而事实是,严监生只不过是吴敬梓笔下一个靠节俭积攒了些小钱、略显吝啬的小人物而已。

二是教师在演绎教学过程的时候,是以重现故事情节为主线进行的,课堂上学生的表演出神入化,最后教师将人物特点定位在“吝啬”二字上,并且花了很长时间进行注解、分析。殊不知,学这个片段的重点在于对严监生临死前入木三分的描写,抓住关键词句并深入朗读、体会,继而厘清以严监生为主的所有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精准描写、刻画的妙处。至于严监生是不是一个吝啬鬼、铁公鸡,不能仅凭这个片段来判定。

从《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案例可以看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首先要注重自身学科品质的建设,夯实自己的学科素养,否则,会误导学生。

总之,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不可忽视学生基本素养之存在及其培养,不可用一根尺子去要求学生,同时,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猜你喜欢
监生笔者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冤案:严监生不是超级吝啬鬼
不识“斋戒”闹笑话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超学科”来啦
18岁县令破解无伤痕命案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