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高职院校“精神育人”魂魄构建“网络生态涵养发展区”

2017-05-20 01:28孙杨
科技视界 2017年3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孙杨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围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依托,赋予了技能之上的“高等性”——文化与精神。高职院校担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光荣使命,也是意识形态领域各种网络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前沿阵地。为守护好网络阵地的安全,肃清“网毒”,必须凝聚“互联网+精神育人”的时代强音,拓展“精神育人”实践空间,创建新媒体下的“网络生态涵养发展区”。

【关键词】高职院校;精神育人;网络生态涵养发展区

1 高职院校“精神育人”的内涵诌议与价值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围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依托,赋予了技能之上的“高等性”——文化与精神。基础文化课的学习既是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还是专业实践之上的高职生思想与精神的一种实践。高等职业教育以工作任务的实践驱动“思想与精神”的内核,在专业实践中探求技术与真理、进而唤起对社会的奉献,涵盖了高职院校的价值诉求和终极归宿,也成为当代社会转型发展的一种态势,社会思潮及文化传播的多元化与复杂性,在互联网的大数据环境下竞相开放,高职生树立文化自觉与自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融入学习与实训,是“精神育人”的主轴。

习近平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學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1]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是“高等性”的突出标志,涵盖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通识课程“菜单”的凝练,注重人文精神,夯实人文教育,这些都在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精神育人”内涵。精神育人的的突出作用就在于高职生的精神塑造与价值观养成。基于思想文化之上的精神凝练,与时俱进,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的统一、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个人生活和专业应用之中,透过文化育人的理念和大学精神的滋养,使精神文化信仰和价值导向成为共同的“心育心”走向。

2 以高职生人才培养为基石,凝聚“互联网+精神育人”的时代强音

在互联网构建的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的“心育心”精神涵养本质就是传播网络文明的种子、通过每个高职生正能量的传递,在合作实践学习中形成文明风尚的“连接面”。传播网络文明是新时期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延伸,基于微课和翻转课堂情境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小组合作教学也必将对高职领域产生影响和促进。传播网络文明,让生活更美好,共建和谐网络需要高校意识形态的主体强音共同来完成。

高职院校网络文明的管理任务艰巨,需要意识形态的渗透融入教师、学生,甚至在专业实践领域的企业实训教师也涵盖其中。同时在精神育人的网络平台,也包含课前、课中、课后,在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及专业应用同样可以折射“精神与实践”的作用。加强传播网络文明的引导,贯穿于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全部过程,在参与心育心的网络立交桥中,高职生能够修身养性,在人生价值实践中体现高职院校的“精神绵延”,从而促使自身成才成人才能保持自我发展的良好态势。意识形态的熏化无痕,但精神育人的脉线清晰,这是创建精神育人“心育心”工作的必要指向。

依托于互联网和手机终端,培养高职生自觉行为和自主运动的声音此起彼伏,精神育人的自主参与和习惯养成已经提上日程。高职教育“人化”任务迫在眉睫,以爱国主义、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主线,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爱国爱乡、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坚持在精神育人的动向中贴近生活,突出人文关怀,发展学生个性,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构建和谐校园,在网上和往下自觉促进行为实践才能构建高职生的“思想和精神”的实践空间。

3 拓展“精神育人”实践空间,构建“网络生态涵养发展区”

随着苏联解体及西方敌对势力对后社会主义国家一系列“颜色革命”的成功,中国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重要目标。西方敌对势力除了在经济、政治领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以外,更注重通过文化渗透、网络领域严重威胁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精神育人”的实践空间不仅有高职生自觉的专业实践,还有对于意识形态的交锋领域。网络已成为高校师生员工思想交汇、信息传播、情感碰撞的重要平台。在知识碎片化传播、快餐化阅读的时代,网络信息杂乱无章,开展高职院校意识形态阵地网络管控对策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对网络文化的控制力和引导力必须依托于“网络生态涵养发展区”的构建。

网络生态涵养发展区,“涵养”是基础,“发展”是关键。针对敌对势力利用其掌握的网络资源和技术优势,通过互联网以造谣污蔑、借题发挥、小题大做、挑拨离间等方式,必须储存不胜枚举的案例,让高职生加以甄别、辨析,用思想政治理论的“绿色水源”滋润并养成坚定的立场,形成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形态的高度认同和反馈。对于“发展”,则来源于未知领域,在大量混淆视听的负面舆论中,在冷战思维作祟的声音里,在西化、分化战略的虚拟领域及未来的实践空间中敢于亮剑,自觉养成党和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中,才是“发展”区域的自我构建。

认知和实践是网络生态涵养发展区的“两翼”,校内和校外则是该区域的实践空间。从高职生“知行合一”的典型特征来看,内化的认知必须外化成实践行动,才能保证学以致用的效果,“知行合一”标准、“慎独克己”标准、“内圣外王”标准才能生成实践的可行性标准、操作的便捷性标准。[2]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本质是让高职生回归真正“学习状态”前后的“思想和精神”本原价值,再波及到“行为和实践”的现实领域,提升生命境界,完成“精神成人”过程。

高职院校担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光荣使命,也是意识形态领域各种网络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前沿阵地。为守护好网络阵地的安全,肃清“网毒”,必须凝聚“互联网+精神育人”的时代强音,拓展“精神育人”实践空间,创建新媒体下的“网络生态涵养发展区”,为“合格可靠”高职生的传承及“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奠定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http://www.ccdi.gov.cn/xwtt/201612/t20161208_90861.html.

[2]刘松.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效性研究[D].武汉大学,2006.

[责任编辑:田吉捷]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