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官文学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2017-05-21 09:37叶贵霞朱铁军
文教资料 2017年7期
关键词:诗歌教学人文精神

叶贵霞+朱铁军

摘 要: 贬官文学作为中国历史上一直不曾间断的现象,历史赋予其特殊的使命,除了发挥文化传承的作用外,更多的是对人性的思考、制度的反思及贬官们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精神和品质对后世深远的影响。语文教学中就选取了众多贬官文人所写的诗歌,通过深度挖掘这些诗歌的内容并具体示例,阐述其中的贬官文学及其蕴含的人文精神,重点论述归隐型和激励型两类诗歌中的贬官文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塑造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与重要价值,最终揭示其丰富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诗歌教学 贬官文学 人文精神

引言

在语文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诗歌作品文质兼美,思想深刻,是中国文化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对于诗歌教学内容与主题的确定,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设计。本文将着重探讨贬官文人所写的诗歌,结合他们在诗歌中所描述的内容,以及他们在诗歌中所流露出的思想情感,包括作者在诗歌中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对于当代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有重要意义。通过这些诗歌内容的确定与讲授引导和启发学生懂得欣赏和爱护自然,从而树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培养学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一、古代诗歌中的贬官文学与当代语文教学的深度关联

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洞庭一角》中提出:“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位可称之为‘贬官文化。随之而来,许多文化遗迹也就是贬官行迹。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恢复了名誉。于是,人品和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1]

由此可见,诗歌中的“贬官文学”是指文人被官场放逐后,便寄情于山水,写下的千古名篇。冷清山水变成名胜古迹,酒后小诗酿成千古佳作。纵观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代诗歌,其中一大部分都是被贬文人所作,编者把他们编入课本,除了让学生欣赏他们的语言文字外,还要让学生从他们身上学些什么。语文教材中选取了众多贬官文人所写的诗歌,这些诗歌中的贬官文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语文教学的目的除了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语文课的学习让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学会热爱大自然,关心小动物,关爱他人,包括自己的家人、朋友及陌生人;其次,培养学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命运与前途;再次,语文学习不可能从头到尾轻轻松松,这中间可能会遇到令人意想不到的困难,从书中榜样的身上让学生学习他们与困难做斗争的精神,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体会与困难做斗争的快乐,从而增强与困难做斗争的勇气。在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刻,作为任何一个学科的老师,都会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努力,这是每个老师应尽的义务。语文教学担负着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重任,这是每一个语文老师的使命。

二、语文诗歌教学中贬官文学的思想倾向

语文课本中所选的贬官文人的诗歌内容流露出来的思想倾向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古代文人被贬后,在山水或琴、棋、书、画中寻求宁静、安逸的生活环境,以洁身自好、躲避政治风险,就是寻求归隐。此类主要作品有: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王维的《山居秋暝》,等等。二类是古代文人虽遭贬黜,身处逆境,但渴望尽忠报国,为民服务,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伟大抱负。此类主要代表有: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苏轼的《东坡》,等等。被贬文人在这两极中游动,想入世不得,出世又不甘,灵魂的苦闷,碰撞出火花,成就了中国古代特有的贬官文化。“这些诗歌中的贬官文学正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材料,老师在教授时,一定要把教学内容与传统的思想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境界得以提升,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2]。

三、归隐型贬官文学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贬官文人遭受挫折以后,对于官場的黑暗、世态的炎凉有了更深切的了解,对官场生活失去了兴趣,常常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思想情怀,他们把个人的兴趣爱好转入山水或琴棋书画之中,以此获得心情的平静与慰藉。更有多数贬官文人把目光投入到大自然中,他们以风菊为友,以林泉为邻,通过欣赏自然美景,忘却贬谪所带来的悲凉之心境。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莫过于唐代文人刘禹锡,他长期被贬在外,多年的被贬生活使他自云“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发出了对未来仕途的失望与无奈。长期被贬的生活激发了他对现实的认识,使得他对功名逐渐淡漠,一切淡然处之,于是在《陋室铭》中写道:“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出了他贬官后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将自己的志趣投入到琴棋书画之中,从而找到自己的精神寄托。“与之相对应的如苏东坡在《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中把归隐视为傲视独立的表现,把返归自然当作精神的慰藉和享受。贬官后的苏舜钦有沧浪亭,欧阳修有醉翁亭,苏轼有超然台,苏辙有喜雨亭,要情有所系也;白居易转向闲适诗,王维着意禅宗诗,陶渊明醉心田园诗,要心有所往也”[3]。

这些贬官士人在贬官后都把对仕途的追求与执着转化为对大自然的向往与热爱,他们在诗歌作品中对大自然进行了尽情的描绘和歌颂,表现出了诗人的美好志趣,绘制出了动人的场景,给读者带来了审美享受和高雅情趣。语文教师在讲授这类诗歌作品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那是因为当代中学生生活在高楼大厦中,天天过的是三点一线的生活,上各种学业和兴趣班,根本就没有时间和机会亲近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久而久之他们对大自然就感到陌生与麻木,不懂欣赏,感受不到自然的伟大和崇高,不能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导致学生缺乏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学生存在各种破坏大自然的行为:乱扔垃圾、践踏草坪、采摘花木等;出外旅游时,在旅游景点乱涂乱画,破坏文物。归隐型贬官文学对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要让学生走进诗歌,发挥联想和想象,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大自然、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让他们在陶渊明的笔下感受大自然的恬淡、闲适和悠闲自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选自《饮酒》;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选自《归园田居》),诗人因不满现实官场的黑暗,辞官归隐,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虽然物质贫乏,但诗人内心充实,心情舒畅,写出了乡村生活的恬淡、宁静、平和和大自然风光的无限美好,表现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脱离官场后的自由心境。诗人在大自然中重新认识了自我,在大自然中重新找到了自我,有了心灵的追求和精神的寄托,由此可见自然对人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同凡响的。

语文老师在讲解这类诗歌内容时,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让学生懂得如何欣赏大自然的美妙和伟大,真切地感受到自然的和谐与优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同时明白在大自然中我们不仅可以寻找到自我,还可以寻找到自己想要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人类可以改造大自然,但更多的应该是保护大自然,因为人类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感谢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尊重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牢牢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懂得热爱大自然就是热爱人类自己,人类应该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懂得用自己的双手美化环境、保护环境。人与自然相互依存,人从自然界中获取生存的环境和资源,也获得精神上的陶冶,所以社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当代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更应该处理好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使人类社会与大自然和谐发展。

四、激励型贬官文学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北宋被贬的文人士大夫的心情与上文类似处境的墨客骚人有很大的不同。他们虽有贬谪的困苦、失意的牢骚,但却轻易不沮丧、不悲观、不沉沦,仍然试图舒眉一搏,对前途保持着乐观的向往”[4]。宋代士大夫贬居期间的这种特殊心态,使得他们即使被贬出京,依然对生活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文章中仍有一种向上的引发力,在这类诗歌中贬官文学更多地流露出贬官士人们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精神,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莫过于北宋的苏东坡。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让学生在欣赏这类诗歌内容本身时,更多地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从贬官士人的身上学习他们那种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此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他们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难,曾屡次遭到贬谪,曾先后被贬到黄州、惠州、谵州等地,直至被贬到海南。仕途生涯如此坎坷的苏东坡并没有因为政治上的一次次打击、迫害而泯灭政治理想和拯济苍生的信念。他在诗歌中表现出的都是积极向上的态度和精神,如:“他在《东坡》一诗中写道:‘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荤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此诗意象迭出,深含着诗人独立危行的人生意念。如果把它当作一首象征诗来读,就可以看到,经过‘乌台诗案、流贬风雨的洗礼,一个不向生活屈服的‘野人,夜晚独自行进在坎坷的路上,竹杖拄地,发出铿锵之声”[5]。又如: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是作者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自请到密州的第四年所作。词人虽然人到中年,但在他的身上仍有着年轻人的活力和朝气,这在词的上阕中有明确的表现。纵观整首词我们可以看出词人希望朝廷能派遣像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又如他在密州任上写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虽然此时词人被贬并与亲人分离,但他仍能保持胸怀的乐观而旷达,正是他以这种安然自得的态度对待每件事,他虽一再贬官,却能泰然处之,内心旷达,处变不惊。他每到地方上任后,始终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关心人民,恪尽职守。他每到一处都兴修水利、赈济灾民、减免赋税、体察民情。这些造福百姓的政绩深受百姓的欢迎,同时他的这种精神也影响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即使今天他的精神仍然有着积极的作用。

如今很多学生只是一味地为中考和高考而努力奋斗,为了能考上一个好大学,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为了过上衣食无忧安逸的好生活,认为这就足够了。对于身边的事情漠不关心,更别说国家大事。现如今的国际局势愈发紧张,最近美国、日本、菲律宾、韩国等国不断对我国进行滋事挑衅,在这一重要时刻,我们更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忧患意识,从而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社会责任感。通过课本中这些贬官文学的学习,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个人的利益和国家、集体的利益是休戚相关的,没有国家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个人的幸福和安宁。因此,要让学生明白;我们一定要把国家、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要时刻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个人的梦想要建立在国家梦想的基础之上,个人梦想的实现要有利于国家梦想的实现,让自己的梦想和如今的“中国梦”一起实现,从而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要让学生担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职责,在纷繁复杂的特殊年代,更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担负起民族振兴的使命。

结语

这些诗歌中的贬官文学作品让当代学生明白了人生之旅并非一帆风顺,它必將充满荆棘和坎坷,不管是在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不能丧失希望,一定要对未来充满坚定的信念,以乐观的精神面对一切,以一颗平静的心态坦然面对我们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贬官文学作为中国历史上一直不曾间断的现象,历史仿佛赋予了他们特殊的重任,除了文化的传承要更多地依靠贬官外,还有对人性的思考、对制度的反思,更多的是对后世的影响。我想这也是语文教材编者之所思,他们肯定希望学生在学习这些诗歌内容时感受到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和品质,并从中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余秋雨.文化苦旅[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社,1992:101.

[2]张旭.浅谈初中语文课文中的“贬官文学”及其教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3(5):81-82.

[3]肖红玉.“贬官文学”的研究[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f6543d2db4daa58da0114a7c.html.

[4]王运涛.略论贬官士人的特殊心态及其文学表现[J].沈阳大学学报,2004(5):81-85.

[5]尚永亮.唐宋贬谪诗的发展嬗变与特点[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34-44.

基金项目:安徽省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安徽工程大学国际工程师学院办学特色探索与创新实践”(2016jyxm0091)。

猜你喜欢
诗歌教学人文精神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
初中英语诗歌教学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基于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与重建的新思考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