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学生讲堂”所体现的过程哲学教育思想

2017-05-21 08:14宋紫娟
文教资料 2017年7期
关键词:自我发展

宋紫娟

摘 要: 一种实践或行动必然蕴含并体现相应的教育思想。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学生讲堂”这一崭新的教育实践形式,要求学生自选主题、自主备课、独立讲课,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媒体共同协作为学生提供展示和锻炼的舞台。这种以学生自我发展为教育目的、遵循过程性原则和创造性原则、注重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重视多主体相互合作的教育实践彰显了怀特海过程哲学的教育思想,为教育发展和改革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学生讲堂 过程哲学 自我发展 整体和谐

“学生讲堂”是由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陈祖兰老师开创的一种新的教育教学形式。这种新的教育教学形式是由校本课程发展而来的,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在家长的帮助下准备讲课内容,最后讲授课程,表现好的学生可以到其他班级推销自己的课程。而且这种实践活动并不局限于在本班范围内进行,还开展到班级、兄弟学校,甚至是一些大学的讲堂,包括给留学生讲课。“学生讲堂”自产生以来,先后多次得到楚天金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武漢晚报、网易、荆楚网等多家媒体的报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学生讲堂”的开创者陈祖兰老师认为,“学生讲堂”是移动的课堂,是对传统的学习方式的颠覆,承载的是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学生讲堂”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自信心的锤炼、综合素质的提升,起着不可想象的作用。华师附小校长沈爱华认为,“学生讲堂”就是将课堂的自主权重新还给学生,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变得更自信、更幸福和满足。杨杏芳老师从哲学的高度对“学生讲堂”进行了解读。她认为“学生讲堂”一夜爆红背后彰显的是哲学的胜利,这体现的是一种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建立在“个人自主”基础上,追求一种“有意义生活”的教育;是一种基于钱学森“大成智慧学”和怀特海过程哲学基础上的“动力学的教育学”;这种新的教育形式一定会“倒逼”“以考试为中心”的学校培养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改革[1]。

长久以来,在教育领域,有人忽视创造性的培养,忽视道德素质的培养,忽视个性化、差异化,以致钱学森提出了“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样的世纪之问。面对这样的教育问题,人们在不断探寻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尽管提出了诸如素质教育和以生为本的理念,但教育模式依然无大的改革,“学生讲堂”的出现貌似为我们展现了新的希望。每一种教育模式都体现着特定的教育理念,也都蕴含着独特的哲学意蕴。华师附小“学生讲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实践,其背后必然蕴含着一定的教育思想。从怀特海过程哲学的视角来看,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种教育思想。

一、本着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目的

茅于轼在为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中文版作序时提到:“思考教育的目的,事关我们下一代的成功或失败,他们将如何塑造我们这个世界,这绝不是小事。”[1]由此可见教育目的事关重大。根据相关文件的规定我们了解到,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包括两点:一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前者可以看作是外在的教育目的,后者可以看作是内在的教育目的,这种内外结合的教育目的看似全面科学,但是并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而且目标模糊,很难内化为每个教育工作者共同的理念并付诸行动。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缺少明确的教育目的作为指导,这种情况是极其危险的,很容易发生教育目的的片面化和异化。例如我国虽然提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片面重知识轻能力、重智育轻德育,这种做法虽然把学生打造成“知识人”、“技术人”,但不是一个智慧的人、完善的人、有能力追求和享受幸福生活的人。

在“学生讲堂”中,学生准备自己的“教案”并在课堂上讲给大家听,其最终的目的不在于能够收获多少知识,而在于这种方式能够给他们提供一种可接触更多知识的机会、一个成长的可能方向,使他们学习与他人交流互动、如何展现和获取自我价值,最终实现自我发展。这恰恰体现了怀特海过程哲学的教育目的观。正如怀特海所说:“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教育的目标是塑造通专结合,既有“哲学般深邃”,又有“艺术般高雅”的人[2]。所以,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自由且智慧的人。英国分析派哲学家约翰怀特在《学校教育幸福论》一书中提到,教育要引导学生过完满幸福的生活。怀特海说:“如果你没有明确的教育的目的,那么你的一切教育方案都是徒劳的。”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没有一个方向正确且站得住脚的教育目的,你的一切教育方案和实践都是徒劳的,甚至是适得其反的。

二、遵循过程性原则和创造性原则

怀特海过程哲学的核心词是“过程”。他认为存在宏观过程和微观过程两种。前者是已经达到的现实向将要达到的现实的转变;后者是把仅仅是实在的那些条件变为确定的现实。前一过程是动力性的过程,后一过程是目的性的过程。过程是世界的普遍原则[3]。在他看来,世界上只存在未完成的“事件”,而不是既成的“事实”,所以事件的世界是过程的,是“历险的”和“创造的”。

反思我国的教育,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沿袭下来的弊病,即使近年来随着对教育事业性质认识的加深,对过程有所强调,也不过是怀特海所说的那种微观的过程,那种目的性的过程,最终还要落实到“确定的现实”,或者说是“结果”。而且传统的教育是把既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缺少学生创造、“历险”从而获得知识的环节。“学生讲堂”这种形式既可以看成是这种目的性的微观过程,又可以成为一种动力性的宏观过程。学生上台讲课,可以锻炼各种能力,对自己所感兴趣的知识获得一个阶段性的成果;这种成果只是走向未来的一个小小的“事件”,在讲课过程中,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他们可以不断创造、不断生成新的内容、新的方法,当然也在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自己。

三、引导学生自主自动的学习

怀特海认为有机体的发展动力是自因的,他认为每一种实际存在物都有绝对的“自我造就能力”,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向和价值标准驱动生活,自我建构。他强调学生有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他重视自主、自动的学习,重视兴趣的培养。传统的教育方式恰恰忽视学生的兴趣、好奇心,甚至教师主导的方式压制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不懂得学习的时候就厌恶学习、惧怕学习。“学生讲堂”则呈现出不同的样态,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自己到其他班级“推销”自己,在课堂上以极大的热情展示自己的成果,而且课后自己总结缺点和不足,这种充满自主性、自动性的学习方式正是我们所期待的。

四、遵循有机关联和整体和谐的原理

怀特海认为,事件的生成与创造遵循“有机关联与整体和谐”的原理。机体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通过合作协调,相互体验,形成强大的合力。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的系统科学强调多方力量的综合集成,以实现系统的“整体涌现性”。“学生讲堂”极大地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他们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多的机会和舞台锻炼自己,都热情地参与“学生讲堂”的活动中,和孩子一起备课、一起练习,甚至发挥各自的力量为孩子们提供支持和帮助。“学生讲堂”绝不是以一己之力就可以做到的,其推出和推广是老师的创意、学生的努力、家长的配合,这多方的合力形成的。这提醒我们,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或家长哪一方的责任,而是需要多主体间的相互配合。

“学生讲堂”學生讲堂以学生自主选题、自主备课、自主营销、自己讲授,课堂具有移动性、无边界性,充满可能性为主要特征,是基于过程哲学教育思想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它强调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为目的,重视在过程中不断创造、不断生成,提倡学生自主、自动地学习,重视家、校、学生和社会各界的有机联系。课堂上学生取代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人,每个人都有着强烈的自主意识和反思意识,有着极大的热情和信心,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而且在此过程中学会诸如尊重、合作、与人相处等。作为传统教育方式的有益补充,“学生讲堂”满足了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当然,初生之物,其形必丑,“学生讲堂”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必定还存在需要完善和注意的地方。无论是学生的讲课内容、方式,还是“学生讲堂”作为一个整体的形式都在不断改进。同时,要在此过程中防止出现其他有违本意的问题。比如机会公平问题:哪些孩子去讲,哪些孩子不去讲,去讲的孩子要让他们保持谦虚的态度,切不可形成骄傲自大的性格,不去讲的孩子要注意其自尊心、自信心;再如要避免在推广过程中产生形式化的问题,切不可为追求所谓的荣誉而采取这种形式。总之,不忘初心,才能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http://learning.sohu.com/20160606/n453175510.shtml.

[2][3]怀特海,著.庄莲萍,王立中,译.教育的目的[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1.

[4]怀特海,著.李步楼,译.过程与实在——宇宙论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333-334.

猜你喜欢
自我发展
论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与发展
大学英语写作课与教师发展研究
“互联网 +”的新形势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自我发展的探讨
小学教师自我发展策略初探
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教育扶持的基本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