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探究

2017-05-22 20:45赫崇飞王继辉
法制与社会 2017年13期
关键词:高等学校思政课改革

赫崇飞 王继辉

摘 要 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本文认为探讨高校“思政课”教学观念、教案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学手段、活动教学、考试等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等学校 “思政课” 教学 改革

基金项目:2015年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一般课题《协同创新框架下高校“思政课”改革的路径与方法研究---以高职院校为例》(课题批准号:2015SZY046)(主持人:赫崇飞)和2014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培育项目《以“德育及社会服务工作室”为平台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主持人:赫崇飞)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赫崇飞,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主任、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思政课”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研究方向:馬列理论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王继辉,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教授,主要从事高校“思政课”教学和高职教育研究,研究方向:马列理论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5.111

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马列主义理论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三观”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根本途径。它对于保证大学生增强是非辨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侵蚀的能力,掌握科学思维方法以及增强“四个自信”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和我国社会环境的变化,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增强“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高校“思政课”教学取得的成就

当今世界出现经济全球化、思想多元化、信息网络化,国内经济发展也呈多元化、利益分配多样化。同时,随着互联网发展,人们获得信息途径越来越多,国内除了主流意识形态发挥指导作用外,其它多种思潮也从各方面影响着人们并干扰着主流思想作用的发挥。面对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形势,总体上说,高校“思政课”教学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课程安排、教学环节、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都能按照2005年3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教社政〔2005〕9号,简称“05”方案)规定开展“思政课”教学,具体表现为:在“思政课”认识上,对“思政课”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较正确。在教学观念上强调思想教育,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教学内容上,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性,完整地向学生传授“思政课”的概念、原理。在课程安排上,能按照中央要求开设课程。在教学环节上,能按教材备课,紧扣教材教学。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能采取“活动”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实行严格规范的考试。另外,“思政课” 教师还采用演讲、辩论、讨论、社会实践、写调查报告、写小论文等方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思政课”教师还不定期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等方法,教师不时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企业老总、理论权威请进课堂,使学生了解了课本以外的知识,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开发了智力,培养了学生上进心。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能想办法提高“思政课”教师学历职称和教学科研能力。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虽然取得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要求的问题,主要问题是:对“思政课”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不重视“思政课”教学。不开足课时,对“思政课”教学采取应付态度。一些“思政课”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灌输轻学生表现等情形,不能坚持素质教育思想和启发式教学原则,要么把“思政课”当成单纯传授文化知识的课程,比如把“思政课”当成纯历史、纯经济或公共关系学课程等单纯的文化知识课,忽视了“思政课”思想政治教育性;要么讲空话、讲套话,只强调思想灌输,认为理论教学就能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忽视“思政课”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功能,学生对“思政课”没有学习积极性,学生为考而学的现象较为普遍。“思政课”教师教学不会处理授课内容与教材内容的关系,教师要么拘泥于课本,只强调教材理论,照本宣科,在课堂上“念经”,传授的理论脱离现实、脱离学生、脱离生活,不能深入分析疑点、难点问题,缺乏讲课艺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是“云里雾里”,不能给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思想,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要么脱离教材,天马行空,离题万里,东拉西扯,“节外生枝”,“添油加醋”,“思政课”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较差,学生对“思政课”学习没兴趣,缺课现象较严重,个别学生还存在认识偏差和思想误区。教学“满堂灌”,缺乏开展“活动”教学,忽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学生没有感性认识,学习收效甚微。“思政课”教师因循守旧,教学方法单一、死板,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只注意其严肃性,不注意其幽默性;只注意其斗争性,不注意其情感性;只注意其灌输性不注意其启发性,忽视学生主体性,关门说教,轻视联系实际,走进应试教育误区;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干瘪、枯燥、令人厌倦、反感,据调查27%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学不生动。“思政课”考试形式单一,考核以笔试为主,有些甚至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试内容死记硬背,缺乏实践考核。它不能全面检查学生思想表现和创新实践能力。对“思政课”教师上课评价只限于课堂教学评价,忽视实践教学评价;只重视评价教学计划落实,忽视对教学内容的评价;只重视教师的教学活动评价,忽视学生实践活动的评价;只强调组织评价,忽视了自我评价的作用。一些“思政课”教师知识陈旧,忽视对现实问题分析研究,影响了“思政课”教学效果。另外,“思政课”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师不能身体力行,很少进行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思政课”教师科研热情不高,教学和科研不能有机结合。“思政课”教材内容“条条框框”抽象、枯燥、呆板,缺乏针对性、趣味性、生动性,教材内容忽视充实新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脱离实际,没有分析,只有学生必须接受的结论,不符合学生兴趣,可读性不强,等等。

高校“思政课”教学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1.主观原因:一是少数高校领导和教学部门对“思政课”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政课”教学地位得不到应有的保证。少数高校领导把“思政课”当作普通的文化课,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短时间能见效,个别领导错误地认为“思政课”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不重要,不愿意把它作为一种很重要的课程进行建设,比如,有些高校把思政部合并到素质教育中心和公共课部,由学院二级机构降为一个教研室,对“思政课”教师不关心,不提高思政教师待遇,“思政课”实践教学条件得不到改善,减少“思政课”课时,不重视“思政课”教材建设。二是少数教师和学生对“思政课”有偏见,少数专业课教师轻视“思政课”教学的作用,少数学生认为“思政课”对今后工作没有实际作用,对“思政课”学习抱着应付的态度。三是少数“思政课”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忽视学生能力教育和素质教育,把最基本的教育抛开,去进行“最高层次”的教育,使教育失去真正作用,教育完全变成走过场、搞形式。2.客观原因:一是社会大环境轻视政治原因。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政治作用,但社会少数人认为学技术靠得住,学政治没用,这些思想对教师和学生影响很大。二是“思政课”教学经费投入存在严重不足。“思政课”实践活动经费缺乏。三是少数高校缺乏“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四是高校“思政课”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思政课”师资与学生增加的矛盾突出,有些“思政课”课堂教学班的人数达到200-300人以上,严重影响“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另外“思政课”教师有较高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教师少,老中青搭配不合理。

三、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长效机制。”“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增强工作时代感和实效性。”“要进一步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完善教材体系,提高教师素质,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强化社会实践育人,提高实践教学比重。”根据党中央的要求和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思政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把高校“思政课”课堂内的教学与课堂外的教育培养结合起来,减少理论内容,增加实践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真正增强高校“思政课”实效性。

(一)改革高校“思政课”教学观念

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符合高校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要求,”思政课“必须培养学生思想、能力、素质,重视“思政课”思想性、时代性、实用性。必须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充实到“思政课”教学中。必须明确“思政课”教学不仅是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政治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创新意识教育。为此,必须发挥”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双重作用,既重视“思政课”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提升,更重视调动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既重视学生文化知识教育而且更重视学生素质和能力教育、重视学生品德教育和美育教育。在“思政课”教育中不仅要重视课堂理论教学更要重视实践教育,建立新的“思政课”教育教学理念。

(二)改革高校“思政课”教案设计

按照“思政课”教材设计课堂教学,第一部分列举材料分析题和关于疑难问题、热点问题的讨论题,每一个理论设计一个案例,课堂上学生阅读和思考案例,然后学生写出所发现的“问题”并分析思考问题和得出“答案”;第二部分介绍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介绍理论必须体现“精简”、“管用”要求,内容包括背景、内容、意义;第三部分是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形式可以是演讲、辩论、写小论文、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活动;第四部分是课外阅读,要求学生学习相关的材料,拓展知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三)改革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

“思政课”课堂教学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问卷调查法、专题法、讨论或辩论式、“请进来”和“走出去”方法等相互渗透和融合。具体讲:第一,问卷调查法是第一堂课采取的方法,采取问卷方法了解学生对“思政课”的认识和对“思政课”某些知识的了解,这对学生学好、教师教好“思政课”将会起到很好的作用。第二,采取“专题教学方法”,专题既忠于教材,又将学生认识中遇到的难点、疑点、热点结合起来,使“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逻辑性、系统性说服力增强。第三,“思政课”教师采用讨论或辩论式等开展教学。第四,“思政课”教学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办法。为了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计划地从其他高校請教授、专家来校上课,既给学生上课,也给“思政课”教师上课,两者可以兼得。此外,教师还应走出去进修,提高学历和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开拓视野了解教学和学术动态,掌握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国际关系等方面广博的知识和大量的社会信息。还应组织“思政课”教师到国外或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或贫困地区考察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党扶贫政策所取得的成效,深入了解国外发展情况和新形势下我国改革发展和缩少贫富差距面临的新困难和新问题,了解党和政府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方法。

(四)改革高校“思政课”教学环节

既重视高校“思政课”课堂理论讲授,又重视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构建科学的高校“思政课”教学环节。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环节包括学生精读、问题引入、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教师精讲等。在“思政课”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思考和参与教学,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积极性,比如,教师交给学生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在此基础上教师完成理论“灌输”。同时,让学生以“思政课”涉及的范围利用课外时间、节假日、寒暑假到工厂、农村、社区开展考察和调查研究,具体有四种形式:第一,以理论为导向,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和革命纪念地,增强学生对理论的感性认识;第二,以问题为驱动,组织学生考察企业和农村以及社区,启发学生思考和研究社会问题;第三,以项目为目标,让学生课余查阅资料,撰写论文,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五)改革高校“思政课”教学手段

高校“思政课”内容涉及实际问题很多,由于经济、时间等原因,高校“思政课”不可能去接触所有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上可让学生看录相、VCD、DV、看电视、电影了解有关实况和科技发展态势,从而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同时,“思政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上网,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资源,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主要门户的网站都开辟了新闻频道和专家论坛频道。互联网发展为“思政课”教学提供最新、最快的信息,对学生了解理论动态,了解客观世界情况提供了条件,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一定作用。此外,“思政课”教师制作高质量的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并茂,可视性强、实践感强、信息量大、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六)改革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

高校“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建立以“德育及社会服务工作室”为平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它包括:开展“心语沙龙”活动、以学生为主建立红色青春学社、开展教授讲堂,建立人文化策略研究所、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研究所、组织学生参加征文和社会上的社团学术活动、协助开展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开展校内实践活动等。同时,在“思政课”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提问方式教学或者教师在讲授理论之前,先由学生阅读某一段材料,然后由学生上讲台给同学讲解,然后由教师和学生点评,使学生形成正确观点。同时,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演讲、看录像、写论文、专题讲座等形式,在课外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考察、扶贫、“三下乡”活动、社区教育建立“思政课”学习兴趣小组、以“思政课”内容作为课题开展研究等形式。

(七)改革高校“思政课”考试模式

考核学生对“思政课”学习情况应侧重于考核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表现以及实践创新能力而不是纯知识考核,它可以分为过程考核、实践考核和理论考核。具体方法是:1.师生共同制定“思政课”学习考核标准。教师在堂课向学生介绍“思政课”学习考核要求。2.取消对“思政课”考核的时间限制,取消时间限制并不会导致学生拖延答题,反而有利于学生认真对待考试内容,消除了一些学生不良的考试动机。能全面、正确地反映学生思想,包括对考试题的认识程度和看法、答题态度和素养等。3.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减少知识考核、增加实践能力和素质考核。考试内容要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实践创新能力。增加考试内容的覆盖面,增加主观题比重,把学生从死记硬背的方式中拉出来。平时成绩以考勤为依据,实践成绩以参加活动次数为依据,理论考试成绩以理论考试分数为依据。4.改革考试形式。采用口试、撰写调查和实践报告、撰写论文等多种考试形式。变单一闭卷笔试为多样化考核,重视实践考试,学生平时表现和素质纳入“思政课”考核范围,学生参加知识竞赛、学术科技活动取得成绩和发表的论文纳入考核范围。5.改革计分比例。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占20%,实践成绩占40%,理论考试成绩占40%。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17-02- 27 .来源:新华社:http://news.xinhuanet.com/2017-02/27/c_1120538762.htm.

[2]王繼辉.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法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高等学校思政课改革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改革之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改革备忘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