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过时的媒介,只有看不到未来的眼睛

2017-05-23 15:05郝科
东方艺术·大家 2017年2期
关键词:专刊版式栏目

郝科

在做田世信老师的专刊之前,杂志原先的专职设计师离职了。设计是一本杂志的脸面,再好的内容也需要靠精致到位的视觉形式来呈现。在杂志的设计师刚离职的时候,我的本能反应就是要再招聘一位专职设计师,后来想想还是算了。因为内容与形式的协调统一,并不是靠丢给设计师几个标注好页码的文件包,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而最终的解决方案是:我带着编辑团队自己来做版式设计。

为什么要这样做?

在纸媒不断被唱衰的大环境中,除了要靠一份薪水来解决衣食住行的日常消费之外,之所以还在坚持不懈去改进一本雜志,是因为我觉得:没有过时的“媒介”,只有看不到未来的眼睛。

我更希望能做出一些值得留存的读本,而不是一期期像手纸一样,用完就会被随手丢弃掉的资讯容器。

从2015年底,在杂志上开设“午后三点的工作室”栏目作为最初的尝试(感谢简枫当时跟大家一起策划栏目,并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帮助),到后来逐步成型的“每人一期”的专刊模式。很感谢我们部门每位编辑的全情投入和努力,靠大家的集思广益,才能在之前拟定的大框架之上,发展出更多有意思的延展脉络和细节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原先很多需要交给其他专业团队来做的工作,如形象设计、摄影、图片编辑等,渐渐地都由编辑自己来承担了,我曾笑称我们部门的每个人,都要集齐七种本领来召唤神龙。

工作量的增加让大家变得比之前更辛苦,但同时也增强了个人把控整体内容的能力,不让习惯性的职业框架限定大家的创造力——传统的编辑模式只是写稿、校对、发设计——将内容与形式更有机地统合在一起。

本期我自己做了杂志的改版设计,整体专刊的框架与版式,相比之前的杂志也有了较大的改变。而在翻看之前的几期杂志时,我也能够从中清晰地看到我们每一位编辑的成长。此后一段时间内《东方艺术一大家》杂志将延续栏目负责制的模式,即不同栏目从文字、图片编辑到版式设计,都有相应的栏目编辑独立完成,相信之后的杂志会有更多变化,也更好看。

最后,我的人生理想不是“麻雀变凤凰”的逆袭传说,而是安心做一只麻雀,但一定要比其他家雀儿飞的更高,与编辑部的每位同事共勉。

猜你喜欢
专刊版式栏目
关于栏目的要求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浅析“留白”在版式设计中的应用
版式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学术期刊的版式设计
报纸版式中的插画艺术
专刊
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