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地区”图表教学建议粤教版

2017-05-23 20:25张倩
地理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读图图表气温

张倩

一、教材分析

粤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科书以掌握地理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地理能力、地理素养为主旨,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建立。每节内容由文字、图表与活动三大系统构成。文字系统有标题、正文、辅助阅读文字,正文文字较少,多为总结性文字;图表系统有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漫画、照片、表格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活动系统常与图像系统相结合,多为读图分析地理要素、地理成因等。第六章“四大地理单元”第四节“青藏地区”中,有2幅地图、1幅示意图、5幅景观图、1幅表格,共计9幅图表。每幅图表在学习内容中都具有独立而重要的地位,为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做出很好的启示、呈现、引导作用。

我国地理区域分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了解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对认识我国区域差异和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节教材从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学习入手,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范围及其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理解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本节教学重点是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难点是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二、图表运用

1.青藏地区图(如图1)

地区图是图表系统中最基础的地图,也是地理区域教学中运用最多的地图。地区图通过地图呈现一个地区的区域环境及该区域内的自然地理要素。认识、阅读地区图并从中获取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学习地理的基本能力。教材通过“青藏地区图”作为该节第一张地图,充分强调区域学习中地理位置、范围的重要性,厘清区域自然环境学习的地理要素及要素间相互关系。通过图1可判断青藏地区地形地势、河湖等自然地理要素,再结合地理位置与范围综合分析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并为深入了解该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地形、气候、河流、土壤、植被五方面)做好铺垫。

识图:青藏地区图,属分层设色地形图。

读图:从图可知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省级行政区、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流;青藏地区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析图:见表1。

知识点师(教学策略)生(学习内容)

地理位置设问,要求学生读图说出绝对位置、相对位置、海陆位置青藏地区位于北纬28度至40度,东经73度至103度;处于我国内陆西南地区

范围让学生找出青藏地区的重要山脉,引导学生说出该区的大致范围和省级行政区青藏地区北起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南至喜马拉雅山脉

省级行政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

地形地势提出问题:位于第几级阶梯;地势特点;主要地形区该图为分层设色地形图,可读出位于第一阶梯;地势特点:高;主要地形区是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主要河流

及特点和成因讓学生在地图中找出主要河流,分析河流特点及水文特征,联系地势特点分析成因该区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河流众多,多为大河发源地

2.青藏高原海拔高所产生影响示意图(如图2)

示意图在图表系统中为地理知识的梳理图,在地理教学中起思维梳理的作用。示意图通过简单的图示呈现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简单明了,突出重点,忽略次要。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可以进行层层递进的地理分析,有助于其形成地理思维与地理逻辑分析能力。教材运用青藏高原海拔高所产生的影响示意图,以海拔高这一独特性为中心点,周围以环状包围的形式展示青藏高原海拔高对气候、河流、流向、地表形态、植被、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高所产生影响示意图,属地理简易思维导图。

读图:高海拔形成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高海拔对气候、河流、植被、农业、交通等都有直接影响。

析图:见表2。

3.青藏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1月与7月平均气温对比图(如图3)

气温图是自然地理分析气候要素的重要地图,可清晰比较不同时间的气温差异,进而得出气温变化规律。地理学习中,读懂等值线地图,运用比较法进行分析,是重要地理技能。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等值线地图、比较图培养学生的地图解读能力、地理比较分析能力尤为重要。教材运用青藏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1月与7月平均气温对比图,从数值上直观获悉两地区的气温差异,通过比较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图3

识图:青藏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1月与7月平均气温对比图,属等值线地图中的等温线地图。

读图:从图3可知青藏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1月、7月气温范围,横向比较:青藏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同一时间的不同气温,纵向比较:青藏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1月与7月的气温变化。通过比较,思考青藏地区与长江中下游气温差异明显的原因。

析图:见表3。

4.青藏地区的青藏铁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柴达木盆地和地热资源景观图(如图4~图7)

景观图是反映地理景观空间分布的一种专题地图。地理教学中景观图的运用,可帮助学生生动形象地了解地理事物的特征,常用于地貌和植被,如覆盖高寒草甸的青藏高原、被草甸植被浸水的河漫滩等。教材运用四幅景观图片,说明青藏地区内部独特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图文结合描述了青藏铁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柴达木盆地、羊八井地热资源的特点。

表3“两地区1月与7月平均气温对比图”析图教学

知识点师(教学策略)生(学习内容)

两地区的气温差异引导学生读出两点:①1月与7月两地区气温值并进行比较;②青藏地区1月与7月的气温值比较,长江中下游1月与7月气温值比较。最终得出两地区气温差异及特点读图分析:1月青藏地区气温为8~16℃,长江中下游约为0~8℃;7月青藏地区气温为8~16℃,长江中下游为24~28℃。由此比较得出:一月两地气温相差8℃,7月两地气温相差12~16℃,因此两地1月、7月温度相差大。青藏地区1月与7月气温相差小,长江中下游地区1月与7月气温相差大

两地区气温差异的原因通过之前所学知识引导分析气温差异的原因差异一:两地区1月、7月温度相差大;差异原因:海拔因素

差异二:青藏地区气温年较差大,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年较差小;差异原因:地形因素

该组图片发挥了图解的功能,直观、生动、形象,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析图:见图4~7。

5.表格(如表4)——四大地理单元特征比较归纳

表格是可视化交流模式或组织整理数据的手段,是图表系统中最为直接、简洁的呈现方式。常用于对地理知识的归纳总结与比较等。表格比较是学生常用的学习方法,对比记忆、归纳总结又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地理学习能力,其清晰明了、可比性强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对比较事项的理解及记忆。教材将四大地理单元的特征归纳比较放在最后一个地理单元“青藏地区”的后面,也是对该部分区域学习的知识性小结。通过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特征,归纳出区域地理环境分析的一般学习方法,为后面的地区学习做铺垫。

析表:见表4。▲

猜你喜欢
读图图表气温
读图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读图
读图
双周图表
读图
图表
与气温成反比的东西
实时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