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世界在“美术课前三分钟”展开

2017-05-23 08:57李志群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美术课美术学科

李志群

在新教育理念下,一个个模式、一个个概念、一个个理论,铺天盖地,如龙卷风一般席卷而来,在这样的形势中,我校走在课改前沿,于2012年元月提出了“三段式教学范式”,并全面推行了“课前三分钟”的课堂教学小策略,旨在“给每个孩子展示的机会,培养兴趣,发展能力,拓宽视野”。

结合学校教改大方向,紧跟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脚步,我在近三年的探索、实践中进行了“美术课前三分钟”的尝试和探索,受益匪浅,学科优势逐渐显现出来:

一、“美术课前三分钟”的优势

传统的课堂就话语权来说,更多的是教师和学优生的“天下”,而将每节课的前3分钟用来训练学生的“说话与评价”,是直奔学生学科素养的三分钟,是专注于学生“表达能”、“倾听能力”、“交流能力”训练的坚实有力的环节,也是课堂形式、教师观念上的重大转变!

学生在这三分钟就是“收罗天下新闻发表独特见解展示个人魅力”,同学之间可以发表评论,进行互动。三分钟一到就结束,进入当堂课的学习。

设计并实施合理有效的课前三分钟训练,能使教育教学效果在无形之中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合理巧妙地使用课前三分钟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环境,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沉闷死板,给学生以新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可以增长知识、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提高能力……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二、基于欣赏活动的“美术课前三分钟”探索

雕塑大师罗丹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睁开发现美的眼睛。

在特色学科中,要使孩子们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提高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和各方面能力,抓住美术课程中欣赏活动的特点,在美术课堂开展“课前三分钟”,便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特色“美术课前三分钟”的诞生

课前三分钟的提出,是我校三段式课堂教学的一个小举措,它不局限于“学科视野”,需要教师树立“大阅读大拓展”的观念,它成为了我们教学上的一个小“法宝”,也是美术教师观念上的一大转变,使我们在新教育理念上迈出了一大步。

为了展示学科特点,树立学科形象,我们为自己学科的“课前三分钟”命名:思维的火花碰撞使我偶尔想到了“百家讲坛”,同时也想到了综艺节目中某演员口中的“百家笑谈”,于是“百家画坛,我有‘画说”——美术特色课前三分钟诞生了。

2.“美术课前三分钟”开展欣赏活动的优势

理论支持:《美术课程标准》对【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说明明确指出“欣赏·评述”活动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即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之外,还应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

实际保障:每个班级一学期至少有30次美术课前三分钟的机会,最多一学年,每个班级的每一位孩子都会有至少一次或一次以上的上台展示机会。学生在每次三分钟里,不但能欣赏作品获得审美感受,还能应用语言文字等来表示自己对这些作品的认识理解,从实际上达到让学生利用欣赏活动“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作用。

3.“美术课前三分钟”的欣赏活动模式探究

《美术课程标准》还指出:通过“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该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

但是,“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他们的艺术思维和训练还仅处于启蒙阶段。

因此,我们把“美术课前三分钟”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欣赏名画:

欣赏从画作本身出发,基于绘画作品的最基本要素:1.造型;2.色彩;3.构图;4.艺术风格以及画家對客观事物的感受等方面入手进行资料搜集、整理,逐渐使他们学会从审美的角度去感受事物,用自己的感情、思想、真实的感悟,通过与同伴分享自己对艺术家和作品的理解,获得对他人更积极的交流和对世界更深刻的认识,通过表达、互动等活动方式,达到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4.“美术课前三分钟”实例

在三年级上册美术第六课《红色的画》教学前,轮到该当堂讲课前三分钟的学生陈子瑜围绕新课重难点布置了此次主题——欣赏马蒂斯的《红色的和谐》。

陈子瑜学习认真努力,但是性格内向,发言声音很小,不善于在班级交流。但接到任务后,回家积极与父母交流,在父母帮助下,查阅大量资料,按照要求,整理完成讲稿和PPT的设计制作。

课堂上,由于准备充分,陈子瑜鼓足勇气,勇敢地站上讲台,进行课前三分钟的讲解,虽然不够完美,但也不失流畅、顺利,她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光彩!通过欣赏,学生们感受了作品中冷暖对比色的运用和直线、曲线的动静对比,完成了对红色的画的基本感知与初步感受。

进行这样适度的“课前热身”是有效课堂的一剂良药,它不仅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平定学生情绪,吸引学生思维,调动学习激情,还能水到渠成地进入新授内容,为即将进入的新课《红色的画》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对接下来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经过几学期尝试基于欣赏活动的“美术课前三分钟”,通过对欣赏内容的方式、着眼点的长期不懈的引导和实践,收获颇丰:一、不但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潜力,锻炼能力,增加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使进一步的教学更加丰富、精彩和生动,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二、除了使学生逐渐通过三分钟的欣赏活动获得审美感受之外,还学会了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三、学习搜集、整理,积累知识,掌握欣赏的基本方法;四、提高了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发展口头表达能力。真可谓“巧用课前三分钟,磨刀不误砍柴工”。

古人云:“好者为乐。”有了兴趣和爱好,学生才能发挥潜在的智能,主动地探求学习,才能不怕失败,锲而不舍地去探索直至成功。“美术课前三分钟”激发和培养了学生探究、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动了起来,对“美术课前三分钟”充满了期待和激情,也使我们的“美术课前三分钟”在学科教学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展示平台和表演空间。

猜你喜欢
美术课美术学科
不一样的美术课——画手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美术篇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美术课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找蜡笔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