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学分化育人模式构建探究

2017-05-23 00:44罗俊汤静
中文信息 2017年4期
关键词:学分分化育人

罗俊+汤静

摘 要:本文旨在进一步理清国内高校社会活动学分化运行模式的特点,结合实践育人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为目的,试图建立“项目+学分”的社会实践活动学分化育人模式。

关键词:社会实践活动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further clarif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redit system of social practi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combining with the idea of educating people in practice to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 and finally sets up a “project + credit” social practice differentiation credit model.

Key words: social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2017) 04-0177-02

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等部门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当下推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的新局面,实现理论和实践双方面的创新。 随着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国内教育界积极探索高校实践育人的途径,高校社会实践活动不断丰富,但是目前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模式、规范和管理体系仍不完善,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各类社会实践工作的推进却受到相关实际因素的影响而未能起到预期效果。

在高校实践活动类型、活动内容和数量规模不断丰富、发展的同时,建立更加科学的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模式、规范和完善社会实践活动管理体系迫在眉睫。因此,笔者试图将学分制引入到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管理体系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为目的构建“项目+学分”的社会活动学分化的实践育人新模式。

一、国内外同类研究工作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国内教育界积极探索高校实践育人的途径,对作为实践育人主体的社会活动项目化管理也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尝试。李炎清(2011)提出项目管理理论可以运用于高校学生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我管理水平。战崇玉(2009)指出国内一些高职院校结合专业人才培养,通过项目化管理将专业技能学习和社团实践活动结合,有了初步成效。余志科(2013)就独立学院学生工作项目化管理进行了探讨。国内部分本科院校或者一些艺术、体育、学术等社团也积极尝试项目化管理,有的高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总体来说,国内高校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管理体系不完善,缺乏主流性和系统性。

部分高校对社会实践活动学分化设置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但实践经验缺乏。关呈俊、赵乐天(2008)对高校第二课堂提出了学分化管理的构想,认为应包括6类学分: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及其他。陈勇(2015)针对高校大学生社会活动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化学分化建设应注意的建议。周小骥(2014)指出高校学生社团课程化建设是破解学生社团发展中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于学生社团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高校共青团组织、引导、服务能力的增强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中可以看出,目前国内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分化管理模式的实践尝试和经验不足。

综上所述,有关国内高校对实践育人主体下的社会实践活动学分化育人模式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但缺乏对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管理和社会实践活动学分化设置这一“项目+学分”育人模式的深入理论研究,相关实践尝试和经验积累还非常鲜见。因此,通过对高校“项目+学分”社会实践活动学分化育人模式的深入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为目的,建立“大学生活动项目计划”管理体系,以社会实践活动学分化模式将社会实践活动落实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

二、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学分化育人模式的主要内容

1.研究当前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学分化管理模式

对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学分化模式的涵义进行明确的解释和界定;运用文献研究法,总结高校发展现状和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为高校建立“项目+学分”社会实践活动学分化管理模式对促进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作用影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建立高校“项目+学分”社会实践活动学分化育人模式

建立“项目+学分”的社会实践活动学分化育人模式,以必修学分的方式,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增长学生在各方面的见识,培养学生的组织及管理能力,促进学生内在本质能力的发展。从根本上讲,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的个性和综合素质能够充分自由、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见图1。

3.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课内、校内、校外“立体化”实践体系

进一步完善课内实践、校内实践、校外实践三层面的实践体系,为内化学生价值观搭建良好的平台和载体。整体构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德育模式,建立校内有党组织系统、行政管理系统、教学系统、后勤服务保障系统,校外有用工企业、德育基地共同参与,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一体化、一致性学生德育模式,见图2。

三、“项目+学分”社会实践活动学分化育人模式特色

1.着实建立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学分化育人模式,并进行实践尝试,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列入教学计划当中。从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的策划、项目活动申报材料的纂写、指导老师实践团队的组织和学生社会活动成绩的初步认证,到学生社会活动学分的最终认证。每一流程都设立相应咨询、管理部门,真正实现社团活动项目化管理。

2.进一步紧密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需求,将活动项目与学分相结合,实现实践育人。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模块设置中,重点关注能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的活动项目,此类活动项目学分予以双倍认證,切实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校“项目+学分”社会实践活动学分化育人模式的深入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为目的,建立“大学生活动项目计划”管理体系,以社会实践活动学分化模式将社会实践活动落实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将能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作者简介:罗俊,1981.09.27,女,湖北安陆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学管理、英语教育、跨文化交际

猜你喜欢
学分分化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鲁政委:房地产同城市场初现分化
学分美食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Cofilin与分化的研究进展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