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师应设计好练习题,通过题目来强化学生素养

2017-05-23 16:31梁浩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3期
关键词:工具性人文题目

梁浩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重熏陶感染,潜默移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语文教学既讲究工具性也讲究人文素养,所谓工具性即指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也是语文的根本属性,人文性即指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科学的思维方式及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工具性是语文的根本属性,人文素养是语文的重要属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相辅相成,谁也离不开谁,但当前一些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为了“应试” 在教学中过于强调“工具性”而忽略了语文教学也要担负起培养学生素养的责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欣赏到美,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语文教学中要在讲知识、讲方法的基础上再次提升一个层次,提升至“素养”层次。

从广义上说,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审美情趣等等。笔者在本文中提到的要落实到书中的“语文素养”是从“狭义”方面讲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行动获得能力,实现素养提升。

爱因斯坦说:“什么是教育?就是当学生离开学校以后,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全忘记,剩下的东西就是他所受到的教育”。我们所说的“素养”也要达到这种效果,不能丢掉书本就忘记,“语文素养”要达到“内化”。要让学生把知识、方法、能力内化成自身精神、思想的组成部分,就像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精神的一部分一样不可分割。

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诵读文本,在读的基础上对文本所蕴涵的思想感情认真解读和剖析,教师每上完一课,就要在练习部分巧妙设计题目,而改题目是一道综合素养题,题目指向是引导学生接触知识,展开行动,通过行动变成素养,这些题目是引导学生去具体实践的方案。所设计的方案要贴近学生生活,要求学生实践的环境范围不能难度过大,要让各级各类学生也可以去实践和体验,故行动的时空不能是唯一的或难以实现的,如要求去参观故宫、天安门广场、黄山、九寨沟等。同时,所设计的行动方案要能引起学生行动的意愿和兴趣,使学生乐于尝试。全书所设计的行动方案不能单调,要丰富多样。彻底贯彻“行”(做)后便“知”(知道,学到知识)的经典而科学的教育理念。

“语文素养”要具体,要有结果。每则“语文素养行动”后要写“素养行动结果”,揭示出作者引导学生达到的“素养”具体是什么,要通过行动养成某种习惯,培养何种价值觀,使学生终生难忘。

衡量一道题“语文素养行动”的要素是否齐全的标准——4W1H,即what(什么事),when(什么时候),where(在哪里),who(谁做),how(如何做)。“语文素养行动”在书中自然融入,贯彻全书始终。根据讲解或题目的内容,自然引出“语文素养行动”,与内容融为一体,不能牵强,不能为了加而加。不能脱离内容,无针对性。“语文素养行动”的数量:每课要寻找到最合适的素养切入点,保证作业中有1个优质的素养内容。

教师在精心构思素养题时要根据课文讲解的主题或中心内容自然带出。具体要求如下:

(1)从语文学科角度拟行动方案,如:启迪阅读思维、体验人文情感、升华思想、完善人格修养、培养审美素质、训练表达交流等。目的是在学习中,自然提升语文综合素质和自身修养,通过可操作的行动,使学生践行和体验,达到素质养成。

(2)注意:一定是学生可以践行的行动;任务要具体,不要大而空;不要使用生硬的教化性的语言;要根据内容自然融入,不要生硬牵强。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将一些自己设计的试题拿出来作为案例给同仁们分享,每道题后面笔者都用括号做了素养目的分析

案例如下:

【例1】《傅雷家书》“精神消沉的情形”“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

你有过把苦闷“压在肚里”的情形吗?向父母倾诉过吗?倾诉是调整心绪的良药,回想一下自己生活中最大的苦闷是什么,找一个单独的空间,不被打扰,敞开心扉,正式地向爸爸或者妈妈倾诉一回吧,你会收到心灵的释然和满足。这次倾诉也许你会铭记一生。倾诉之后记下点滴感悟: 。(素养行动结果:学会与父母敞开心扉,感受亲情,学会调整情绪)

【例2】《傅雷家书》“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你有过犯错的经历吗?你选择是回避问题,是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还是让脆弱的心灵坚强起来?不妨课后在家里反思自己曾经犯过的一个刻骨铭心的错误,按傅雷的话尝试一下,体会一下我们的心理是不是会因此变坚强了。我反思的事件: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 ;如何避免类似错误: ;体会出的道理: 。(素养行动结果:学会反思错误,走出逆境)

【例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灵感很容易丢失,抓住灵感,留住一闪念的想法,你也可以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不妨专门用一个“灵感笔记本”,随时随地记下你一闪念的闪光的想法吧,经常记录,你的灵感就会变成创意了。记录一周以后,总结一下,看看你都产生了哪些灵感。一周来我记录的灵感有: 。(素养行动结果:积累灵感,培养创造性思维)

【例4】《春》“花下成百成千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这句话中的“闹”字用得妙,带有拟人色彩,把花间蜜蜂的忙碌、活泼,以及生机盎然写活了,换成“飞着”或“叫着”,则黯然失色,与“红杏枝头春意闹”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炼字的技巧能给文章增彩,请悉心体会一下,然后课下找出自己的一篇作文,用这种方法推敲替换一下用词,体会一下差别。我替换的词语是: ,替换前后效果对比: 。(素养行动结果:在实践中“炼字”)【例5】《散步》 “语文素养行动”——“我和孝心少年”

①课下通过网络或其他媒体搜集2则孝心少年的故事;②你从每个孝心少年身上学到了什么,各用一句话形容;③生活中的点滴行动,都可以让人感动,为了感恩父母或爷爷奶奶,你打算为他们做点什么呢?写出你的孝心行动:① ;② 。并立即去践行这两个行动。你行动后的体会是: 。(素养行动结果:学会尽孝道)

综上所述: “语文素养”在笔者理解中的呈现方式是行动方案即教师通过每上完一课,结合课文精心设计练习题,而这道练习题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行动,且有一定的指引性,学生通过具体的行动后,其思想、价值观、审美情趣会得到进步。

猜你喜欢
工具性人文题目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向量的巧用
浅谈“大语文教育”的灵魂
人文社科
追根求源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你的情绪够稳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