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的新使命:重建文学和大众的连接?

2017-05-24 07:06
艺术评论 2016年12期
关键词:文学艺术民族性诺贝尔文学奖

諾贝尔文学奖在设立之初,有两条基本指导原则:“推动文学的发展”和“促进优秀文学家为全世界接受”。然而必须看到,今天的诺奖面临着一个新的使命:重建文学和大众的连接。为此,他们需要拓展文学的边界。最重要的是,不要把瑞典文学院当成全世界文学的最高裁判法庭,不要以为诺贝尔文学奖就是对全世界文学所作的最终裁判。一个人得奖,是种种的机缘促成的。在一个特定的时刻,一个人的作品正好有合适的、院士们能读懂的文字的译本,正好符合这一时刻所具有的特定的标准,也恰好被几位院士特别赞赏,被人及时而符合程序地提名,也许就有了机会。获奖总是被挑出来的最好的,但这里的“最好”,有着上述种种的限定。 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一些文学艺术的审美标准,这有时是非常具有民族性的,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中的成员所接受的教育、文学艺术教学、文化的氛围等等所决定的。各民族和文化所面对的各自独特的问题决定了他们的文学评价标准,因此,不能以为存在着一个全世界统一的评价标准,这个标准不存在。我们过去常说,最具有民族性的,也就最具有世界性。对诺贝尔文学奖而言,就不是如此。 ——高建平.诺贝尔文学奖的新使命:重建文学与大众的连接[J/OL].艺术学人(微信公众号) .2016-10-19.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学艺术民族性诺贝尔文学奖
脱下工装 你也可以是诗人
为何今年不颁发诺贝尔文学奖?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导向
舞蹈编导中的文学艺术表现技巧分析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民族性不是票房毒药
诺贝尔文学奖VS茅盾文学奖,谁更能反映中国文学的真实状况?
狗年说“狗”
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
论城市雕塑语言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