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中国音乐“特色话语”

2017-05-24 07:09
艺术评论 2016年12期
关键词:國家话语一带

历史上无论西域还是西方音乐文化都对中国音乐文化有着实质性影响,前者对中国音乐结构带来变化,后者从多声思维意义上影响深远。由于中国音乐文化数千年的积淀,虽然会有变化,但若全部改变也不可能。我们更愿意借鉴一些外来有益的思维理念以及相关技术手段来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形态,我们不拒绝吸收,但也不应迷失自我。外来音乐形态融入必然给本土音乐文化带来新鲜血液,促进音乐文化发展。发展并不等于迷失自我,最为重要的是应努力辨析哪些属于中国话语、中国特色,对有生命力的东西应该从国家层面刻意保护。传统非一朝一夕所成,但丢弃却相对简单,只恐有意保护时已陷入迷失,应在国家战略实施之际“未雨绸缪”、祛除浮躁,对于既往的缺失“亡羊补牢”。只有认清自我文化特征、建立文化自信的前提下,方不至于随波逐流,如此创造性吸收和转化会更有意义,历史上的人们也明白这个道理。当下“一带一路”國家战略亦应在促进中国音乐文化良性发展的同时,以鲜亮、富有特色的文化名片更好地与世界交流。 ——项阳.一带一路与中国音乐“特色话语” [J/OL].中国文艺批评(微信公众号) .2016-10-8.endprint

猜你喜欢
國家话语一带
画与理
最新出版国家标准
最新出版国家标准2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最新出版国家标准
最新出版国家标准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雷人话语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