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研究生心理问题透视及对策

2017-05-24 22:28刘徽李春霖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40期
关键词:诱因研究生心理健康

刘徽+李春霖

摘 要: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导致了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加之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由此引发了愈加凸显的研究生心理问题。本文着眼于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其诱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 心理健康 诱因 对策

一、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及表现

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国研究生群体的思想和心态是积极、健康、和向上的。但是,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整个社会进入新旧体制转型期,研究生群体由于种种原因使其在社会上的优势不再明显,面对更加繁重的课业学习、学术研究任务和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承受来自社会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经常导致他们在处理某些问题时往往不能客观地正确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引发一些失范行为,甚至有些人出现消沉、冷漠、偏激乃至厌世轻生的严重心理问题。笔者认为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自傲与自卑心理并存

现阶段的研究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长的精心呵护下成长,享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感,入校时往往有着较高的自我期望与美好憧憬,尽管在身体、年龄还是在心理上都要处于相对成熟状态,但是由于阅历较浅,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情感较脆弱、情绪化倾向严重,凡事总爱与别人比对。一旦在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方面出现困扰和挫折时自身难以调节,导致有时看不到自身的优势,习惯用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相比,久而久之,使他们自恃高傲的同时逐渐形成了自卑心理。

(二)猜疑和嫉妒心理并存

猜疑一般是总是从某一假想目标开始,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标;嫉妒是伤害、愤怒、和恐惧交织在一起的心态,伤害聚焦于自身,恐惧聚焦于结果,愤怒通常聚焦于产生威胁的人。研究生的生活节奏单一,生活空间相对狭小,容易封闭性思路主宰正常思维从而导致作茧自缚;再者,研究生大多性格内向,面对科研压力往往不能正确认知,与他人正常交流沟通,进而拉大与同学之间的差距,对自己、对环境、对他人失去信任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心理失衡從而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三)较高的就业期望与现实落差并存

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来说在就业上本该有着更好的优势,他们入校时满怀信心,抱着着较高的就业目标和期望,但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进入结构性调整期,经济发展有所放缓,导致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不少研究生在毕业时因为专业、地域等原因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即便找到了工作,待遇也不能达到心里预期,巨大的心理落差造成研究生情绪失落,对未来缺乏信心,出现担忧、悲观和迷茫等心理问题。

(四)人际交往的需要与现实的矛盾心理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人是社会的动物,人们总是希望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得到尊重、理解和认可,但是研究生群体从本科所熟悉的人际网络系统进入研究生个体、任课教师、导师和同学之间又形成新的人际关系网络,在与同学交往中,研究生交际圈相对于本科生普遍要小得多,统一性较差,随意性、个别性很大。部分适应性较差、性格相对内向的学生,由于感觉不到周围人的关注,会有一些孤立无援的感觉,表现为独来独往,缺乏沟通,很容易造成性格孤僻等心理问题。

二、探究研究生心理问题形成的诱因

我国研究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不是一时的,具有累进性的特征,是在长时间的生活、学习中一些不良情绪没有得到及时的宣泄和调控积累形成的,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从现实看,我们认为这些因素主要有:

(一)家庭和自身因素——研究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土壤

现阶段的研究生大部分属于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寄予厚望,他们希望孩子早日成人成才以致出人头地,有的甚至认为给与孩子较大的压力就会使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无形中让孩子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在研究生队伍中,多数人的经历是以校园生活为主的,学校生活又缺少社会锻炼,使这些人对学习、工作、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困难承受能力差。随着“独生子女”人群进入研究生队伍,这种状况也显得越来越严重。尽管他们处于社会学历的较高层次,对社会有着较高的期望值,但由于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实际能力并不强,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差距,对自己能否适应社会解决现实问题心里无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恐惧,因此往往自信心不足,容易受到挫折。特别是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的价值有所下降,就业形势不如想象的那样乐观。心理学上讲,对期望和现实的评估与调整是人类认识自我、认识自然的一套高级意识系统。当目标和期望制定的不合理时,或者与现阶段情况差距过大时,往往就会失败,而且造成的失望就越大,进而引发心理问题。

(二)学校因素——研究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催化剂

在学校,研究生的重要压力来自专业学习研究。首先,研究生课程虽然不多,但难度较大,要求较高,必须独立的进行创造性学习,对于学习基础相对薄弱,自理能力较差,习惯不好,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课程学习可能成为重要的心理压力。其次,高校对研究生科研工作和发表论文的要求也是造成其心理压力的重要来源。现在大部分的高校对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都有发表论文的要求,而且必须是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至少一篇,同时他们还面临着选题、课题实验、撰写毕业论文等工作,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便不能进行论文答辩,也就无法正常的毕业。特别是对于那些语言表达能力较差,钻研精神不够刻苦的同学,要达到这些要求,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

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也是影响研究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从目前看,部分研究生的人际关系和处事方式情况不容乐观。一是研究生人数剧增与导师队伍不足的矛盾较为突出,经常导致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与沟通,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易被导师发现而形成心理疾病。二是研究生群体内部缺乏交流沟通,尤其平时学习中,他们往往分散在各个研究所、教研室、或者课题组内,尽管小班建制,但是上课、实验地点比较分散,没有统一的课程表、生活节奏、和作息时间,相互之间交流相处的机会少,一些研究生在碰到挫折产生心理压力时,不能与他人及时的交流沟通,只是不良情绪无法及时宣泄,从而产生心理偏差。

(三)社会因素——研究生心理问题形成的重要诱因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很多用人单位不但对学历、专业、在校表现、甚至起点本科、性别都有着明确的要求,还要对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考察评估,从而择优录用,致使研究生不再是用人单位你争我抢的“香饽饽”。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的就业已从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真正能够找到较为理想工作的只有极少数优秀的学生,大部分研究生只能到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一般的单位就业,甚至有些还不如本科时的同学工作好,在他们内心产生严重的心理不平衡,从而各种焦虑、担忧、郁闷甚至失落感也会随之产生,以致形成心理疾病。

三、应对研究生心理问题的有效策略

研究生是我们国家培养的高素质人才,是未来国家的建设者,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千万个家庭和研究生本人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对于研究生群体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应主动承担责任,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一)加强研究生就业心理辅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就业问题和心理问题是互相联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适应能力是研究生未来职业所必须的。高校在开展职业教育过程中,除积极宣传现阶段党和国家的就业方针和政策外,注意将就业心理辅导寓于职业教育之中,解决好就业心理引发的相关问题;在心理辅导中,把职业规划作为重要的模块,给予必要的关注和指导。强化研究生就业观教育,正确引导研究生端正就业动机,克服就业误区,树立合理的就业观。首先,引导学生树立成熟、切合实际的就业观,提倡奉献精神,争取到中西部地区、基层单位就业。在目前就业形势紧张的情况下,引导他们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可以考虑“向西走、向下走”,到二、三线城市就业。其次,学校应借助各种形式的教育机会,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让他们能够充分了解社会就业状况,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招聘会,切身感受就业环境与压力,提高就业竞争力,使之变压力为动力,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会角色。

(二)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导师在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重要的也是独特的。2012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导师负有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因此,要达到教书育人的培养目标,研究生导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业上的指导者,更要成为学生生活和思想上的引路人,成为研究生成长发展的人生导师。首先,导师要不断更新观念,努力克服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重科研指导、轻思想教育的倾向,注重研究生正常心理的培养,通过自身潜移默化的影响、生活上的关心、实际问题的指导,使研究生在各方面均衡发展。借助专业深造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提高业务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心理适应能力,避免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使其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充满信心。其次,要健全制度,逐步形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导师负责制。学校要从制度上引导导师明确自己的职责,积极了解所带研究生的生活状况和心理表现,通过不定期地与研究生进行思想情感交流,关注研究生的心理变化及其特征,对存在心理困扰的研究生,要提供及时有效的疏导。

(三)建立完善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由于传统研究生培养体制的影响,各高校“重科研,轻视思想和心理教育”的倾向没有根本转变,教育管理部门对于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的工作还基本处于空白阶段,未形成一套有利于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系统的、科学的和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模式,致使研究生的心理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从某种程度上看,我们高校仍然是充当着“消防队员”的职责。

为做好高校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研究生心理问题进行及早发现和预防。首先,要组织心理专家定期举办研究生心理健康讲座,普及心理保健知识,尤其是情绪调节、婚恋情感等方面专题知识,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主动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及自身的个性特征来为自己定位,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使之学会自我调节,及时宣泄消极和不良情绪,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挫折。其次,每个学院应该有人专门负责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定期對研究生的心理状况进行随机的调查和研究,也可通过建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开设咨询热线、咨询网页及微博等途径及时掌握研究生的生活、学习状况和心理特点等,分类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如:按照家庭经济条件困难者、单亲家庭或家庭不和睦者、性格内向孤僻者、学习、科研任务重且学习困难者等进行分类,对亟需心理帮助的研究生进行跟踪辅导,主动提供咨询服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和调整。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我们只有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措施,借助于一定的机制来保证实施。相信通过研究生自身努力,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共同关注,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定会有较大程度改善。

参考文献

[1]刘云海.研究生就业现状与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27).

[2]刘健.论就业态度与成功就业[J].电子世界,2013(14).

[3]王蕊.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分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9):89-90.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5]文书锋,俞国良.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思想教育研究,2008,(5):61—63

[6]鲍立铣,陈增堂,祁明.当今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4).

[7]李霞,张万红,杨再明.基于现代管理理论的研究生心理健康管理探讨,2014,(11):30-33.

作者简介

刘徽(1971-)女,汉族,河北人,本科,吉林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研究生管理。

猜你喜欢
诱因研究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憋尿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之一
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诱因与预警管理的探讨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发病诱因及临床表现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