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县土地整治潜力分析

2017-05-24 09:46张飞霞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年13期
关键词:土地整治

摘 要: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临高县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现行土地规划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需要及时进行土地整治,为土地规划修编和更好的土地利用打下基础。临高县土地整治潜力主要来自于农用地整治和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新增耕地整治潜力为8.70km2,农用地质量潜力为17.24km2,宜耕后备土地资源面积15.36km2。

关键词:临高县;土地整治;潜力分析

土地整治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動[1]。土地整治的目的是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保障节约使用土地,扩大耕地面积,同时提高土地质量,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临高县位于海南省西北部,东经109°30′-109°34′,北纬19°30′-20°02′,总面积1343km2,地处琼北台地区,地势较为平缓,南部为丘陵,中部为河积平原,北部为海积平原,分别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45%、50%。临高县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3.5℃,年降雨量1580-1800mm。全县现辖10个建制镇,2个国营农场,总人口43.62万人(2013),城镇化水平为39.76%,2013年GDP为120.47亿元。

1 临高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根据2013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成果统计,全县土地总面积1301.47km2,其中农用地面积453.88km2,占比37%;未利用地面积15.36km2,占比1.1%。

耕地沿海平原分布多于南部丘陵台地,其中水田旱地面积236.53km2,占耕地面积的52%,全县各地均有分布,中部各镇旱地面积分布较广,连片性较好,南部的旱地相对较少。水田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台地区和北部沿海平原,全县园地面积299.70k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3.42%,主要分布在南部丘陵台地区;果园27.21km2,占园地总面积的9.28%,以种植荔枝、龙眼为主,主要分布在临城镇、波莲镇、博厚镇、皇桐镇等镇;其他园地272.49km2,占园地总面积的90.72%,以种植橡胶为主,主要分布在多文镇、和舍镇和波莲镇等镇。林地面积286.20k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1.94%,主要分布在县域西南部和南部,其中以南宝镇、和舍镇、多文镇、加来农场、红华农场等地区较多。草地面积22.50k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9%,主要分布在临城镇、波莲镇、博厚镇和皇桐镇。土地利用的特点:土地类型多样,农业生产区域化比较明显;水域面积大,水产养殖与海洋捕捞条件好;各类用地比重呈现较为明显的差异,农用地比重较高;全县基本农田保护率较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各类建设用地的增加,基本农田保护形势日益严峻。

2 土地整治潜力分析

土地整治的目的是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主要通过对未合理利用土地的整理,对因生产建设破坏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的修复,以及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等活动实现。土地整治主要包括五种类型,分别是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农用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通过对临高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分析,临高县土地整治主要是农用地整理和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两种。

农用地整理是在以农用地为主的区域,主要为耕地,通过实施平整土地、修建灌溉与排水、修整田间道路、建设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工程,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2]。土地整治潜力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等因素限制下,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对低效利用的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进行改造,由此可增加的有效耕地面积、其他农用地面积和节约的建设用地面积,以及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质量提高的程度。

农用地数量潜力分析。根据国家标准确定新增耕地系数(0-3%),利用公式:新增潜力=农用地面积×新增耕地系数,得出农用地的潜力值。具体步骤如下[3]:使用统计分析(SPSS、excel)和空间分析(GIS、RS)等手段,筛选出各行政村范围内适宜进行农用地整理的耕地及其邻域符合条件的未利用土地、闲散地等,确定可整理农用地空间范围和数量规模;计算各行政村范围内通过农用地整理后,可以补充为耕地的面积,同时计算可转为耕地的田坎潜力规模,转为其他非建设用地潜力规模等;计算各行政村范围内农用地整理后可新增耕地系数,汇总计算整个土地整理区域新增耕地系数。

临高县农用地整治规模有483.58km2,经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和统计分析,确定新增耕地系数为1.8%,新增耕地整治潜力为8.70km2。

农用地质量潜力分析。农用地质量主要指农用地的自然生产潜力,影响自然生产生产潜力取决于自然环境条件,如坡度,交通便利程度。根据专家评估的方法,判定二等地有55%的提升潜力,三等地有65%的提升潜力。由于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原因,实现率不可能达到100%,所以本次评价将实现率定为20%。提升前各级行政村的二等地面积有15.02km2,提升前各级行政村的三等地面积21.93km2,提升后潜力值合计有17.24km2。

适宜耕地后备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采取土地整理、土地改良和土地开发等措施,可能转化为耕地的非耕地资源。临高县宜耕后备土地资源主要包括其他草地和裸地,通过整治工程,可使单位面积的生物生产力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成为耕地。临高县未利用地面积15.36km2,其中裸地占0.55%,其他草地占99.45%。

3 结束语

耕地资源逐年减少,人口与耕地矛盾日益突出,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任务十分艰巨。土地利用呈低效、粗放利用现象,建设用地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临高县各类用地需求全面增长,行业间、区域间和城乡间的土地利用矛盾日益突出,各行业、各部门和各镇的规划用地需求将超出临高县土地资源的总供给能力。实行土地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大有益处。

参考文献

[1]王军,罗明,龙花楼.土地整理生态评价的方法与案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3,18(3):363-367.

[2]赵亮,龚健,王文婷.丘陵山区农用地整治区域优先度评价——以湖北省兴山县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4,31(2):76-83.

[3]刘同银.基于GPS和GIS的土地整理现场调查技术开发与应用[J].城市地理,2015(14):197-201.

作者简介:张飞霞(1993,02-),汉族,海南万宁人,研究方向: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猜你喜欢
土地整治
重庆市2015年贫困村土地整治项目扶贫成效评价
浅析山东省临沂市耕地保护与利用
基于统计学理论的中国土地整治框架体系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农村土地整治中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农户土地流转的收入效应分析
贵州省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天津市土地整治新增耕地规模差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