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互动性

2017-05-24 18:20赵锐
魅力中国 2016年37期
关键词:互动数学课堂

赵锐

【摘 要】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把过去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变为“师生互教互学”。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越强,互动性越高,学习兴趣也越高,学生学习自信心也越强,学习效率也越高,教师上课也越轻松。

【关键词】数学;课堂;互动

传统的教学过于注重教师的教,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注重学生的学,重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与个性的发展。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体验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要提高数学课堂的互动性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人际交往互动、情感交流、思维碰撞、信息沟通、资源共享的过程。而交往是这个过程的支持系统。学生自主活动与人际合作需要相互支持,平时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间相互团结、友好关系,有利于教师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使其乐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大胆地猜想、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要提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需要教师公平、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嫉妒心理。在学生有困难时,教师要主动地倾力相助,细心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异常言行,及时与学生谈心。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敌意与戒备心理,化解同学间的小矛盾。要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崇高的人格魅力、班集体的温暖,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

二、创设好的数学问题、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更有意义。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等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指导学生善问。为此,应在课堂上给学生适当地点拨、示范,指导学生提问的方向和思考问题的途径。教给学生正确的质疑方法。在教学设计上,应多给学生一此探索、猜测的空间,逐步养成学生的问题意识。由于创新源于问题,问题生于情境,要使学生能提出好的问题,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来启发学生思考。

数学情境的创设,其素材可以源于生活,源于数学本身,还可以源于其它相关学科。在此过程中,通过给学生呈现刺激性的数学材料信息,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现欲,产生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离开了数学情境的创设,数学问题的产生就失去了肥沃的土壤。因此,创设数学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合作学习的欲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创新思维。

三、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数学课应是活动课,通过多开展数学活动,丰富教学形式的多样性,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树立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数学课应尽量为学生创设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能交流地学习数学和学习数学地交流。其中后者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学生在这一系列过程中,要内化数学语言,并学习用其反映自己的思考,将语言与思考逻辑地连接于数学世界,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数学课应尽量创设独立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积极地学习。

在小组数学活动中,学生获得的不只是知识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获得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方法等。课堂互动的成败,关键要看教师是否敢放手,是否会引导。首先教师要敢于放手。刚开始开展数学活动时,学生会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探索,不知如何表达、交流,课堂秩序有时较混乱。但教师要把“眼光放长远些”。要敢于放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自由探索、自由讨论、猜想。同时,要把活动的目的与要求明确地告诉学生,使学生朝着预定的目标发展,使课堂互动性更有效。要防止“放羊式”让学生漫无目的地活动。诚然,有时学生的探索与讨论很费时费力,甚至做无用功。这时教师要有耐心,并进行适当的点拨与指导。启而不发时千万不能着急,乱了阵脚,更不能骂学生笨。注意点拨要适当,不能代替学生思考,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学生才会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四、完善评价和激励机制,使学生乐学、勤学

我在数学课堂上经常采用“随机抽点”、“举手发言”和“小组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实行给每个人加分,每个组加分的方法,一天一小结,一周一总结。每周评3名学习积极份子,1-3名进步星,一个优秀组。及时表扬表现突出的学生,同时也要鼓励大部分学生。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學生学习的过程,学习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在数学课堂中,巧妙地运用激励性语言,撩拨学生上进心和创新的欲望。尽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书本的质疑,敢于指出老师的错误。要相信任何一个学生都可变得更好,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激励每一位学生,使其进步。切记“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要激励学生,还要让学生消除自卑心理,帮助其树立理想,增强信心;要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失败,消除挫折感;让学生学会“避已之短,扬已之长”。塑造好学生健康的人格,才有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更好地互动。

猜你喜欢
互动数学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写字大课堂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