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7-05-24 15:51彭远和
魅力中国 2016年37期
关键词:计划习惯能力

彭远和

心理学表明,兴趣、快乐等对认知具有促进作用。课堂教学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过程,而是一种师生心理相融、合作交流,表现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情”与“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本人通过关践教学总结出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中运用直观形象和具体材料设置问题、故事等教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理,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传统的数学课上教师所讲的知识都是书本上的例题、概念、法则和计算公式,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感到枯燥、抽象和难懂。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生活情境, 带有启发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调动他们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提供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数学生活的机会,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括之间联系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新知背景中,积极思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自主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

二、传授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只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学生真正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还在于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养成学习习惯。如果学生能够在长期的、自主的数学实践中,渐渐领悟、习得,积累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学会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学生就真的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了。对数学课程而言,常用的学习方法、应养成的学习习惯有以下这些:

1、质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能以较高的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从自主学习方式来看,这是指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参与讨论的能力。具体包括:敢于积极主动地发言,惯于认真思考后发言,善于清楚明白地表达,乐于吸取同伴的有益观点提高自己的认识。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讨论,参与文本、教师、学习同伴间的对话,是一个重要的自主学习的方法和习惯。很难想象,课堂上听不到激情的话语,看不到兴奋的小脸的孩子,会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教师要创造性地想一些方法,面对全体学生,调动所有孩子参与讨论,做学习的主人的积极性。

2、制定学习计划。会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按学习计划去实现学习目标,是学生有无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也特别重要。传统的接受学习,学生是不需要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的,因为一切的学习活动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完成教师制定的学习任务。在从接受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时,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的指导。一是制定哪些学习计划,常见的如每单元的学习计划,期中期末复习的计划,包括学习内容、时间安排、实施措施、完成情况、自我总结评价等。计划制定好后,教师要经常提醒督促,并发动家长一起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習计划。

3、会利用各种学习资源,特别是电脑网络。生活是数学学习的外延,数学课程的学习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耳听八方、眼观六路”的习惯,要培养学生根据学习主题利用学习资源搜集有用信息的能力。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会利用电脑网络这一“地球人”共享资源显得特别重要。教师可经常带学生进电脑房,登陆有益的学习网站,教会学生“网上冲浪”的本领。有条件的,教师还可自己或与学生一起制作一些专题的学习网页,让学生共享。

三、培养学生阅读数学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由此可见,良好的习惯将让人终身受益。而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顺利、有成效的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数学阅读,使学生逐步在数学阅读中领悟数学语言,提升数学素质。然而与语文阅读不同的是,语文词汇丰富,词义随语境的变化而不同,而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先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看书,提出问题,归纳知识。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是学习的途径之一,所以我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养成看书阅读的习惯,看懂书上的数学表达方式,抓住重要的词和句,依据自学提纲,寻找答案,理解抽象句子的含义,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体独立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奠定基础。所以说数学阅读更需要认真细致,勤思多想,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重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有效的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分析、推理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另外,有助于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品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注重启发、培养学生自学习的信心

自尊、自信、自强是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动力。自我就与需要一个重要的强大的促进因数,这就是一个人的尊严感、尊重自己,才有上进心。“只有受教育者尊重自己,才能有自我教育”,我们老师的任务就是唤起喝保护学生的自尊,让他们体会到受尊重、被信任的感觉,从而产生自豪感、自信心,建立起自尊、自信、自强,成为推动自我教育、自主学习的动力。

自尊心、自信心只有真诚的关怀才能可以产生。“亲其师,信其道”。一个经常被训斥、责备,体会不到关爱的孩子事不可能有自尊心喝自信心的。因此教师必须有一颗博爱的心,说到爱心,所有人都知道,也都要求教师要有爱心。可是要真正做到是不容易的,而对课堂上调皮捣乱、做小动作的孩子,你要有宽容心。而面对经常不做作业孩子,你需要时要给予相应的关怀和帮助,但又不能包办代替,他们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必须要他们自己做。这样才能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受伤害,才能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去主动地自觉地努力地完成学习任务。

师生交流是一种师生间的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活动,在交流中,师生间的思维撞击,有利于学生主动快乐的去学习、创造性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尊重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猜你喜欢
计划习惯能力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