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

2017-05-24 10:41张元宏
魅力中国 2016年37期
关键词:理论联系实际师生关系高中物理

张元宏

【摘 要】新课标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学生交互与探究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的。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素质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物理;师生关系;理论联系实际

长期以来,教师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做出了很多努力和尝试,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和成果;但是,从总体上来说,现今的高中物理教学中灌输式教学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尤其是随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大面积推广,高中物理教育教学不管是在理念上还是在操作上,都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因此,高中物理教育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适应改革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笔者认为,教师要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在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和运用上取得突破。优秀的教育教学模式体现了先进的教学思想,一般来说,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教学模式,二是教学程序。新课程放开了对教师的束缚,使得教师可以适当地选择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模式绝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就要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对比研究,建立并运用适合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

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掌握科学的方法

学生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能有效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解疑心。而且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对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

例如,每章都有精彩的导入,旨在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导入有的浅显易懂、幽默风趣,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物理学习;有的高度概括,从科学技术的现代应用开始,启发学生思考;有的则从身边的生活现象出发,指导学生从不起眼的小事思考物理学的问题;有的导入展示了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产生学习兴趣;有的则从物理学史的角度将学生引入课堂。教材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加强物理学与生活、生产的联系。这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就在身边,物理学融进了我们的生活,物理学对社会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也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探究,注意从身边现象探索物理规律,注重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兴趣与能力。在引入新知识时,教师巧设悬念。在某一物理知识的教学结束时,提出一个或几个以后学习的有关悬念,埋下伏笔,让学生带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强烈愿望结束对某一知识的学习,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中学物理课程中蕴含有丰富的科学方法内容,如观察与实验、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模型与模拟、猜想与假说、灵感与直觉等等,它们组成一个大系统。物理学理论的建立遵循着这样的途径:观察实验一提出假设一设计实验一验证假设一理论总结一实践验证理论。如果要使学生体验、认识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各种基础能力,以科学的态度和时代的责任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科学方法因素,使同一科学方法多次出现、多次运用。做到自觉地、坚持不懈地让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学习。教学中要分析每章每节的科学方法因素,在确定知识、能力教学目标的同时确定科学方法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感受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另外应创设诸如实验、讲座、交流、作业、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形成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认知、情感、科学方法、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2.重视原理讲解

在前文我已经论述了理论与实践联系的重要性。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是为了帮助学生从枯燥、单一的原理中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是在帮助学生掌握课本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扩展学习,所以,其顺利进行是以原理的掌握为基础前提的。因此,物理教师在物理的教授中要加强对原理知识的讲解。物理原理知识类似于中国汉字,如果学生没能掌握基础的汉字,那么就无法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无法阅读和写作,无法进行关于文字的创作,同理,学生无法理解原理知识,就无法明白电力是怎么回事,就无法开展简单的电力工作,就无法依据物理原理进行科研小发明,所以,理论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所以,物理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必须加强对原理的讲解,运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理论化为形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可是,在实际的学习中,有些教师并未认识到原理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只是将原理告诉学生,然后带领学生套用原理和公式进行做题,这样只能是舍本逐末,对学生物理成绩的提高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其后果只能是增加学生日后习题练习的迷惑,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高中物理教师要在课堂上将原理讲解透彻,帮助学生从根本上透彻理解公式,只有这样,学生在公式的运用中才能信手拈来,提高做题准确率和做题速度,综合提高解题能力。

3.努力加强师生互动,让课堂上的师生息息相通

任何学科的教学,要想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都离不开好的课堂环境,对于内容比较抽象、枯燥的物理课来说,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尤显重要。课堂情境的创设者是教师,一堂课上得好与坏,这跟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步骤、方法以及创设的课堂情境有很大的联系。我们的课堂要让学生的心情激荡,使他们感到物理学知识神圣,有魅力和诗意,才能在愉快的氛围和环境中,迸发激情,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意愿。创设教学情境的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往往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

要使一堂课上得有效率,教师的态度、情感至关重要。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那么就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热情。首先,教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情绪状态。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绪应该是快乐的。教师的情绪是极易感染学生的。当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拉长着脸或烦燥不安地走进教室,打开书本进行课文教学或操作实验时,学生会感到情绪压抑,从而使得学生心理闭锁,阻碍了新信息的输入。而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进入课堂教学时,学生会倍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师自己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会使学生思维活跃,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的输入。

4.学习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我国的教育教学模式导致很长的时间里,物理教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没有被充分地重视,使物理知识与生活应用脱离,对于怎样从物理学角度来分析和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涉及甚少,学生们不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新课程标准的根本思想就是要教育教学面向学生的生活實际和社会实践,使物理学习与运用物理知识能有效地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学习物理不能脱离生活的实际,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学习它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学习方式对学习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要使学生形成坚实的物理基础知识。发展创新思维,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变革物理学习方式,并不断研究物理学习方式变革的新问题、新方法。总之,我们要把握好新课改总目标和总方向,不断变革创新并加以反思总结,我们的新课改目标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猜你喜欢
理论联系实际师生关系高中物理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态课堂建设
对中职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对策探究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