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

2017-05-24 11:28保长军
魅力中国 2016年37期
关键词:混交林营林生物防治

保长军

【摘 要】林业有害生物是影响林业的生产力、生态效益以及绿化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被称为森林的“隐形杀手”,对森林所造成的危害最严重且复杂。因此,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应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重视,提出治理方针为“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关键词】防灾减灾;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可持续发展 “森林健康”是针对人工造林林分结构单一,森林病虫害防治能力、水土保持能力弱等提出来的一个营林理念,倡导通过合理配置林分结构,实现森林病虫害自控、水土保持能力增强和森林资源产值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国家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事关国土生态安全,对促进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1、专项资金不足,现有的资金状况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森防基础设施较差,技术手段落后,防治设施老化,应急措施储备不足,科研支撑力度不够。3、林权制度改革情况下,森防配套改革及创新意识淡薄,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4、生物防治比例有待提高,持续控灾能力不强。5、森防队伍整体素质还难以适应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发展的需求,基层林业工作人员尤其是村级森防员专业性不强。6、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还没有真正纳入林业全过程管理,有些部门对此关注不够,缺乏主动的协调配合。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公共服务保障体系1、完善防治投资政策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检疫检验、防治等费用应纳入财政预算;建立重大疫情和突发灾害应急储备基金制度;根据不同经营类型,建立公益林、生态林有害生物的预防和重大灾害的治理以政府投入为主,商品林以经营者投入为主、各级政府补贴为辅的投入机制,逐步实行森林保险制度。2、加强森防机构建设根据地方实际,在政府主导下稳定队伍,充实专业化的技术力量,改善机构设施,改善检疫检验和外界监测作业条件,协调好部门配合,提高行业管理、应急处置、技术指导能力。要充分发挥乡镇林业工作站作用,林业站要确定专人负责管理辖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及时开展林业有害生物调查、产地检疫和防治,乡镇村组要确定虫情调查员和协防员,使县区、乡镇、村组、林农上下统一协调一致。建立虫情报告制、限期防治通知书制、防治委托制等联络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履行好直接责任人的义务。3、完善森防服务体系各级森防站应当承担森防服务职责,为林农提供森防知识咨询、森防技术服务和及时准确的预测预报等。健全预测预报网络,加大测报投入,稳定测报队伍,强化测报管理,及时掌握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和动态,继续与市气象局合作,通过电视台向森林经营者发布准确的测报信息,为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4、建立联防联治机制自上而下建立以防火、防病、防盗为主的三防联合组织,引导林农实行联合防治,形成网络,统一协同,使林业有害生物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确保小灾不出村,大灾不出县。5、加速防治服务市场化体系建设结合地方实际,制定政策,采取物质鼓励和技术支持等方式,吸纳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经济组织和个人,采取专业公司、专业队、森林医院、树木医生等多种形式进入防治领域,开展承包、咨询等业务,解决林农一家一户防不了、治不好的问题,形成以各级林业防治队伍为主导,社会化防治组织为骨干,林农互防为基础的社会化防治新格局。6、强化依法防治推行依法行政,实行依法防治,可以出台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法规,把防治从以行政措施为主管理转向以法律法规管理为主上来,加速标准化建设,强化行政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确保法律效力。在以法律、法规为基础,地方法规相配套,在以技术标准为支撑的防治技术体系框架下,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手段,形成知法、守法、执法的林业有害生物依法防治新模式。7、开展防治技术入户工程行政村是防治的基本单元,村级森防员是监测和防治第一梯队,必须加大培训力度,开展科技承包,试验示范,采取发放防治技术手册,利用电视、网络等手段培养基层能手,直接服务于林农。做到村村有1~2名森防员,建立健全基层防治体系,强化自主防治意识,确保把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营林技术林业生产包括培育树种、造林、抚育管理以及周期性的砍伐等。树苗从种下到长成大树的过程中都受到有害生物的威胁,并且有可能因为林业有害生物死亡。而营林技术则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基础,其通过利用生物间的生态辩证关系,并结合生物、物理措施把有害生物控制在不会造成林业灾害的范围内,从而对林业有害生物造成的危害进行预防,例如增加害虫的天敌,改变昆虫的发育、繁殖,培育抗病虫树种等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逐渐由原来的治理向预防方面转变,由治标转为治标治本相结合,而营林技术则是可以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防治方法,是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应用营林技术1、选育抗病虫树种同一树种因为不同品系所以其抗病虫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优良的树种抗病虫能力自然更强。在林业生产的培育期,提高树种的抗病虫能力自然能够让森林中林木的免疫力提高,降低受到病虫侵害的几率。在培育抗病虫树种时应结合树种种植地的实际情况,并结合科学的培育方法,培育并选育抗病虫能力强、产量高、适合种植地栽种的优良树种。2、营造混交林混交林是将不同树种种植在一起,使林业中的树种多样化,形成生物平衡,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中最受欢迎的营林技术。混交林的营造中树种的选用:①两种以上乔木树种混交;②乔灌木混合种植;③主要树种、次要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种植。混交林营造中的配置方式包括:株间混交、带状混交、行间混交、塊状混交、植生组混交。营造混交林并不是什么树种均适用的,营造出不良的混交类型反而会抑制树木的生长。因此,混交林的营造中一定要注意树种的选择,并且需要考虑种植地的地理环境,坚持因地制宜和适地适树的原则,选用在种植地能够更好生长的树种。相较于纯林而言,其营造难度较大,但是混交林因为树种更多样化而具有更多的优点。混交林因为树种多样化,生物的生存条件更为复杂,不仅使大量的害虫、病菌失去了繁殖条件,无法繁殖,还增加了生物的天敌,使森林处于一个生态平衡的状态,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另外,混交林利用外界环境条件和树中间的促进作用,能够更好的进行关和作用,树木生长更为旺盛。3、建立隔离带,预防虫害扩散隔离带是用于防止虫害在森林中扩散、传播的有效预防措施。多数林业有害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会迁飞、转移,特别是单一食性的害虫,这也是林业病虫害扩散的重要原因。通常害虫在幼虫时期的食量较大,而当他们在原来的寄主处无法获得足够的食物时就会选择转移、迁飞到新的寄主身上。而幼虫因为不能进行长距离的迁移,所以它们会选择附近的寄主。因此,在营造林时可以设立隔离带,用于防止这类幼虫的迁移。4、对林区进行清理若是树木已经遭虫害不能治理或是已经枯死、被自然灾害等毁灭,那么一定要将这些树木进行清理,避免它们影响健康树木的生长。其中,特别需要注意虫害树木的清理工作,清理虫害木是治理害虫,改善林木条件,确保林业生产力、绿化效益的基本工作。假如林区大面积遭到害虫侵害时,首先根据相应的技术规格对遭受危害的立木进行清理,然后选择对病虫害有抗性的树种对林区进行更新。五、生物防治措施应用建议1、加强宣传培训,以利推广普及随着人们日益关注食品安全和农药残留问题,要因势利导,利用森防培训、科普宣传、科技下乡等各种机会,宣传生物防治的特点和优势,树立生物防治理念和普及预防知识,大力推行无公害防治,努力实现生物灾害防控与环境保护和谐统一,达到提高生产效益、促进森林健康、维护生态安全的目的。2、强化项目管理,增大生物防治比例针对不同治理对象,进一步明确应用防治的比重,充分发挥出项目治理的示范带头作用,扩大生物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治理份额。3、鼓励并规范对生物防治措施的应用。4、加强基层林防工作人员的培训,指导农民对各种有害生物采取科学防治措施。5、强化各级森防机构的管理职能,使其真正履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维护公共安全的职责,防止农民的不当防治作业造成污染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破坏。6、开展生物防治科学技术研究,解决防治中的难题;同时积极推广科技成果,以满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森林经营者对防治提出的更高要求。【参考文献】[1]王爱清,邢秀云,张星,塔娜,边春雷.浅谈营林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中的应用[J].防护林科技,2015.endprint

猜你喜欢
混交林营林生物防治
基于Web of Science的抑病型土壤文献计量分析
关于营林前期准备及栽培技术研究
提高营林生产效益的有效措施
首届国际生物防治大会在北京举行
营林绿化的重要性及营林绿化规划探讨
试论营林绿化的重要性及营林绿化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