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计算的准确性

2017-05-24 21:59刘阿礼
魅力中国 2016年37期
关键词:计算题准确性错题

刘阿礼

数学计算能力是数学学习过程中一项最基本的数学能力。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進行;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而计算的准确性是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保障。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计算准确性的关键时期,而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待提高,每次测试都会有一部分学生在计算题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点带面,马虎大意。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笼统、粗糙的,他们往往只能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能看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此,他们对事物的感知缺乏整体性,在看题、读题、审题、以及抄写的时候,有时观察不仔细,看到一个自己知道的知识点就以为看懂了全题,因而获得的表象就是模糊的,这时感知的错误就使信息失真,致使学生把题目中的数字、符号抄错。如把“26”写成“62”,把“+”写成“-”,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等。

2、注意力不集中。小学生在注意的广度、稳定性、转移、分配上发展都很不完善。在做题过程中很容易被打断,比如,学生正在解答计算题时,老师的一句“请大家认真读题”,就会使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导致计算错误。另外由于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暂,常常顾此失彼,丢三落四,所以,容易发生抄错数字,写错符号,漏写数字等错误。

3、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干扰。在计算中,学生往往用习惯的方法去解答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从而出错。例如,经常在练习小数乘法竖式计算时,就会用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了。

4、容易出现类推错误。有些运算顺序以及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也是由于感知上的笼统、粗糙,尤其在特殊数据的刺激下,被做过习题迷惑,一看做过,也不仔细看了,不去分辨符号,小数点是不是不一样,结果出现了错误。

5、虚荣心作怪。有的学生数学基础并不薄弱,做题速度也很快,但也会经常出现计算错误。为了追求快,第一个算完,出现错误,这主要是学生的虚荣心在作怪,是意志不够坚定的表现。

6、缺乏认真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由于对计算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上平时的训练度不够,方法欠妥,因而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

7、学习兴趣不高。有些学生对枯燥的数学计算没兴趣,随便乱做,也有些不愿动脑筋,计算时喜欢到同学处去偷看答案,抄错或看错。

出现了计算不准确这样的问题,我们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准确性。根据我从事教学的经验,我总结出了几个方法:

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并且建立每名学生计算英雄榜,每次计算全对的就发一朵小红花,每月评比一次,期末表奖计算英雄。计算的难度渐进性的提高,面对的是全体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2、强化基础知识,纠正学生计算中的错误。要使学生计算中少出错误,首先必须明确怎样算,即考虑这道题运用什么数学概念、方法,运算性质等。比如,有的学生对于简单的乘法口诀都不熟悉,那么,在计算时,势必会出现计算速度较慢,正确率较低的状况。有的学生在计算25×(4+8)时,有的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还不清楚,便会出现25×(4+8)=25×4+8=100+8=108这样的错误。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基础知识变得越来越丰富,有的学生就会出现知识混淆的现象。这时,不能急于求成,而应帮助学生从整理已学的基础知识开始,运用知识迁移,不断深入。

3.注意估算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对于计算结果有个粗略印象。加强估算,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估算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教学中应逐步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指导学生养成“估算——计算——审查”的习惯,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能力。例如,在计算19×46时,可以让学生大致说说积大概是多少,从而知道,积的位数,不至于出现较大的错误。

4、加强口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又是训练思维敏捷性的良好手段。牢记一些常用数据,如125×8=1000,25×4=100。每天坚持练习。

5、注重类试题对比训练 。对于容易混淆的计算问题,或者为突出新知识的特征,一般在复习课中,安排对比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对比帮助沟通与辨析,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知识的内涵、特点和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鉴别能力,克服学生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使学生养成认真看题,仔细解题的良好习惯。

6、重视错题分析,建立错题本 。学生计算出现了错误,要及时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寻找错误的根源,及时改正过来。对于重复犯的某种错误,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组织学生一起观察、思考、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既达到“治病”作用,又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同时要求学生建立一个错题本,把错过的题记录下来,没事的时候自己看看,加深印象。

7、专心校对、积极验算。要求学生凡是抄写的题目 ,都要及时校对,做到不错不漏。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

8、家庭配合教育对策,针对计算容易出现错误的优等生和后进生,并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配合,在家里进行口算训练和计算练习。

总之,小学阶段学生的计算准确性关乎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学习应用题、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利用合理的方法,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任务。

猜你喜欢
计算题准确性错题
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及MRI补充诊断的意义
力学计算题
产前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成像对胎盘植入诊断的准确性评估
Task 1
“二元一次方程组”易错题练
速寻关系式巧解计算题
一道化学计算题的守恒多解
初中化学计算题类型解读
“一次函数”易错题
化学反应热计算易错题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