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习作水平之我见

2017-05-24 22:54于锡娜
魅力中国 2016年37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生活

于锡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等。如何践行课标精神以达目标,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促进学生发展。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一、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

作文是通过观察、思维加工后的文字表达,它来源于生活,同时也表现了生活。就象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老的话很形象地说明了生活才是创作的源泉。而实际情况是,学生面对缤纷多彩的生活,却仍是发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愁叹。学生的这种表现,很好地解说了罗丹的话语——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怎么办呢?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是第一要务。具体的引导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第一,多感官感知事物。就是要求学生不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用鼻子闻,用手摸,用嘴尝,用心想。對不懂或不够了解的内容,要向别人请教,或查字典及有关书刊资料,以使所观察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全面、具体的印象。这样的话,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同时也是积累习作素材。第二,教给学生一些观察的方法。如观察人物,可从人物的肖像、衣着、神态和言谈举止这些方面来着手,并通过这些去体会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观察植物时,可从物的形状、颜色等着手。这类范文,在教材中俯拾即是。

二、减少习作束缚尊重个性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对学生的写作束缚是很多的。为了让学生考试时能拿高分。要求学生在立意上,强调要深;选材上,强调要新;构思上,强调要巧;情节上,强调要全,等等。这些要求,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为了追求迎合老师的高标准而大编材料、说假话;许多学生的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从短期效果来看,学生按照老师的意图和主旨去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甚至说自己不愿意说的话,写出来的作文也许是能得高分。但这种束缚,完全剥夺了学生自己的思想和灵魂。不能真实表达情感或拔高认知的习作教学,让我们看到的只能是虚假、做作,强加在学生习作内容中的成人感悟,严重忽视了人一步步心路成长的历程。这样的习作,它严重羁绊了学生的个性,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也就不足为怪。写出来的文章生气尽失也就有了解释的凭据了。

半个世纪前,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他们的眼睛,解放他们的手脚,解放他们的嘴巴,解放他们的空间,解放他们的时间”的主张。我想,每一个语文老师,都要好好地重温陶老这段话。在今天尊重多元认知的社会里,更应尊重学生个性,减少学生习作束缚。还学生语言的真实面目,让学生自由表达,写自己所想、所思、所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无拘无束的表达中,体验到作文就是生活,作文就像呼吸一样自在,真正做到我手表我口,写我心。这样的习作,有些是会不合我们老师的心意,有缺陷,但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真实的缺陷才是美的,教师应该给予肯定、鼓励。

三、重视阅读与练笔的结合

阅读和作文是相互促进的。书读得多了,积累、思考的东西自然就需要用写来整理;写得多了,自然就会觉得腹中“墨水”不够,文章不出采,需要继续海量的读来提升。所以说,读写结合,多读多写,对于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综合发展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在美国,阅读与写作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学生每读完一本书,都要写阅读报告。不仅教师这样要求,就是学校图书馆管理员,也是如此要求,学生从图书馆借书阅读后去还书,图书馆的管理员会针对书中的内容提问考核学生,然后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打分,并将成绩交给班主任。美国孩子的“语文课”也主要是以阅读为主,课堂上一般不讲语法和语言理论。而且美国教师为了要让学生多读书,甚至是不惜“屈驾降卑”,将神圣的师道尊严束之高阁。《给你真理的钥匙》中这段文字就是最好的佐证。

一位美国小学的女校长,为了鼓励学生大量地读书,她向学生宣布,如果全校孩子能照她的要求,在一个学年里读完2500本书,她就去吻一头猪。当孩子完成任务后,校长带着孩子们来到公园,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真的吻了一头猪。

正是因为美国教学重视阅读与写作的紧密联系,所以美国的孩子,给我们的感觉是个个都善于讲话,会写文章,公关能力强。这些都是与大量的阅读培养了学生的词汇量、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写作能力密不可分的。

对于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我们的先辈们也早就有名言传世至今。古语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先辈们的话语充分肯定了阅读与写作的依存关系,证明了写作必须以阅读为基础。写之前必须读,广读、深读才能会写、写好。积累得多了,语感不断得以积淀,自然,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形成了。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生活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