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丑:谈当代艺术的“丑”

2017-05-26 07:28王馨宜
景德镇陶瓷 2017年2期
关键词:美学价值当代艺术

王馨宜

摘要:本文探讨当代艺术中的审丑美学价值、当代艺术审丑美学的呈现以及当代艺术中审丑现象的影响和反思。

关键词:当代艺术 审丑 美学价值

一、审美的转向

1、大众审美和大众消费

自古以来,美和审美都不可避免地依附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对于美的认识,除了个体的认知不同以外,往往与当下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有关。而对审美的认知进程,与人的精神需求与精神追求的进步息息相关。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劳动时间随之不断地加强,在不断付出劳动的同时,与人本来存在的自然属性产生了极大的冲突。当个体生命的自然时间恢复到自身的平衡状态时,就愈会寻求一种生命原始的、本能性的发泄,一些具有审美上的强烈刺激性,更加贴近于原始本能的审美形式。

现代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相比过去有了极大的丰富,相对应的精神层面却相较之困乏,这时就需要填补精神空缺。在吸取精神养分之时,发现美的东西已经无法满足这种在高强度下、快节奏生活的精神需要。在这时美好的事物却显得平淡无奇,反而一些荒诞的、怪异的东西相比美更加吸引人们的视觉,更能刺激大脑、更加亢奋,以此获得心灵上的震撼。

大众审美与大众消费是相互影响的。大众审美有即时性,即大众审美有时尚的短暂性,这是与消费引导密切联系的,大众審美大多是由于从众心理的影响,受到消费环境的暗示而产生的。大众审美还有一致性,现代人生活的环境发展迅速,并且绝大部分是处于群体之中的个体。基于一定的群体压力,偏向于“他人向导”,所以总体上还是求同,导致大众审美的相对单一。如今全球化的发展及大众传媒的影响,也使得地域性差别和审美年龄界限趋向消失。种种发展态势促使消费时代下人们的审美心理机制逐渐在发生改变。

2、美与丑的时代变迁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于美与丑的认知也有所不同。审美心理机制的变化源于人们审美意识的扩张,传统美学一元化被打破,泛审美化的出现扩展了审美形态。从美与丑的时代变迁与逻辑演变来看,它主要经历了原始艺术、古典艺术、近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四个阶段。

原始艺术——美丑不分。原始时代是人类社会的童年期,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还未确立,万物有灵的思想、自然崇拜的意识充斥着早期人类的头脑,文化类型以宗教文化为主,艺术或者说审美还带有强烈的巫术色彩,此时的艺术其实只是巫术宗教的附庸,一切都要服从神灵或者图腾崇拜的需要。所以我们看到殷商时期的青铜艺术,装饰纹样狰狞、恐怖、怪诞,还时常出现动物食人的图案,让我们不寒而栗的同时又会陷入思索,这样的远古意象一定蕴含着某种我们无法认知的内涵,也一定与当时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有关。毫无疑问,饕餮、夔龙、人首蛇身、鸟头兽身,还有那些在祭祀场合使用的神秘面具,这样的形式用我们今人的眼光来看,不仅不美,反而恐怖,但对早期人类而言,世界是无所谓美丑的,这一切都为服务于他们的宗教巫术意识。所以神秘性、怪诞性也成为了原始艺术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古典艺术——美丑分明。在古典时期,无论是在艺术领域还是美学理论中,探讨的核心都是“美”,发现美,表现美成为艺术家的唯一宗旨,美学研究也落入了唯美主义的窠臼。古希腊罗马时代是西方美学的形成期,这一时期的美学家大多是在探讨哲学问题时涉及的美学问题,对美的本质作了界定。人们的审美理想是理性、庄严而静穆的,崇尚多样统一、和谐的美。这种古典的审美理想,形式上要求整一、秩序、均衡与合理,内容上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容。如亚里士多德主张美的事物应能见出整一性,体积有一定大小,各部分有适当秩序和安排。这一原则直到近代美学研究才出现了转向。

近现代艺术——艺术美。近现代的西方美术是受到欧洲工业革命影响的,艺术逐渐脱离了贵族特性,变成了大众消费文化的重要元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科技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艺术家们开始创造和选择新的艺术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近现代的美术已经开始注重个人的思维表达,是理性主义的产物。审美的倾向也由唯美主义转为对现实世界的关注。西方美学从近代开始就突破了传统美学和谐的母体结构,此时出现的美学范畴很少由单一的元素构成,一般来说都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蕴含着美与丑对立斗争的痕迹。

1 9世纪中叶以后,人性的异化、世界的荒诞成为了西方人世纪末的情感共识,艺术家源于现实和心灵的感触进行创作,自然也要调整自己的方向,拒绝生活的理想化与虚伪性。此时占据西方审美文化主流的现代主义艺术中,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美丑关系发生了时代性逆转,“丑”因素的逐步突显,“丑”的形象已从配角变成了主角,艺术的领域也因丑的介入而大大拓展了。这也正是美学与艺术领域由古典形态向现代迈进的过程,古典美学或者说古典艺术也就被现代美学、现代艺术所取代。

当代艺术——反理性主义。在当代艺术中,美好的事物已经不再是艺术家所要关心的核心点,因为当代艺术已经不再是以审美的方式呈现。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艺术家对西方理性主义文化产生反叛,以消解为中心性、秩序性、权威性、整体性为出发点,以倡导多元化、碎片化、差异性、非理性等为宗旨,对现代社会进行批判与反思。对丑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批判性的审视是为了站在“丑”的立场上来揭示事物背后的本质。

二、审丑的美学价值

审丑,并不是表现丑,而是审视丑,批判丑,是把传统的以象为主的审视转向了以内在精神为主的审视。审丑是一种美学策略,具有积极的美学价值。

伟大的艺术家永远是自己时代的眼睛。面对世道人心的丑恶,伦理道德的吃人,他们通过发掘丑的美学意蕴来启示后来者,他们不仅是丑象的言说者,更是“丑世界”的救赎者。他们对人类世界的否定正是源于对人类世界处境艰难的深深忧虑。

丑作为一种美学关怀,最为重要的是面对社会生活的无意义,现实的非人性,面对平庸、病态、畸形的荒原,他们不再乞求虚幻的东西来安慰自己,而是在丑的直陈中展示真实的人生。他们面对生活活动中的否定的因素,以一种困兽犹斗的精神,通过自我亵渎来实现自我拯救,通过它的非人性来保持人性的忠诚。

“丑”作为一种否定的极端形式即反向的思维却透视了审美文化的负效应、负作用,负面价值和负面结果。它对审美文化的一元思维、单向思维和独白话语进行了拨反。从而突破了思想的禁区,使人类思想进入一个创造性的新阶段。这种异质性思维沿着对象的结构逆向而入,直探底蕴,去揭示其中被有意无意遮掩的破绽,它是从肯定性追求到否定性体悟,为人们打开了通向未知世界之门。

当我们说某对象是丑的,也就意味着对于否定性审美活动的某种评价与判断的形成,审美活动中的负面因素的否定性价值的形成。人类原来无法道出的某种东西被道出了,原来未曾领会的某种价值关系被领会了。可见,丑是对于审美活动的负面因素所蕴含的否定性价值的意识。因此,对丑的张扬不是说人类从此就变成了丑,而是说人类从此开辟了全新的美学语境。

三、当代艺术审丑美学的呈现

当代艺术源起于西方,我们都知道古典艺术的目的是为了写实,它的审美性被定义为“自然美”,现代艺术是为了演创造“有意味的形式”,它的审美性可以说是“形式美”,到了当代艺术,被模糊的艺术和美的界限,使审美變得困难起来。

杜尚是形成当代艺术世界的思想者,传统美学观念使人无法进入杜尚,他在一百多年前画在蒙娜丽莎名片上的小胡子,成为一个历史路标,反映了审美在西方艺术史上某种心态的深刻变化。他将小便池这样的作品堂而皇之放在公众面前,不是对艺术的亵渎,而是将一种心理态度外化在不属于艺术的俗物上。杜尚通过这些“俗物”发动了对艺术权威的挑战,也发动了对艺术自身的强烈批判。

1、适当的审丑

艺术中的“丑”并不是真正的丑陋和恶俗,它只说违背传统审美的、被认定为某种奇特价值观的取向。在持积极态度的艺评家眼中。“丑”只是相对“美”而言的一个概念,它们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因为对“美”的判断从来不是固定的,随着历史的进步它们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当时“丑”的艺术在下一阶段中可能就是“美”的了,而反之亦然。如果说“美“的作品相对是传统和保守的,是可以愉悦人的感官的,那么“丑”的作品确实意在剔除物质层面的愉悦,而强调艺术本体精神的内省,是可以震撼和洗涤人们心灵的。因此,“丑”的艺术是具有先锋性的,可以影响着艺术进程的,积极的“审丑”可以说是“审美”的延伸,可以缓解在过度“审美”时所产生的疲劳,适当和恰当的“审丑”是有益于艺术的健康发展的。

2、审丑的滥用

“审美”的束缚一旦被打破,便一发不可收拾。艺术不再单纯的是一种美的形式,同时也成为一种反抗工具,于是艺术的“审丑”趋向逐渐显现,各种光怪陆离的艺术形式粉墨登场。艺术表现中开始表现暴力、血腥、怪诞的区域,似乎越新鲜越离奇,就越有表达力度。当大众对审丑艺术最初的惊艳和别具洞天的好感被为丑而丑的嫌恶感取代时,当代艺术独具的“审丑”观被彻底扭曲了。滥用审丑无疑是对“审丑”的误读,艺术是不排斥丑的材料,但是艺术拒绝非理性的丑的滥用。这种以夸张的手段营造丑的艺术并没有真正的审丑性,这些并不是蕴含在当代艺术中以批判精神和以人文关照为追求的“审丑”态度,只是通过毫无节制的丑化来刺激大众的一种畸形心态。无论这些作品具有怎样的批判意义或现实主义色彩,那些批判也是牵强附会的,也不会触及到人们灵魂深处,激发更多数人的心理共鸣。

四、当代艺术中审丑现象的反思

当代艺术已经不是只表现美好的事物,它也并非完全是以“丑”为“丑”,同时也通过表现“丑”反映社会问题。当代艺术以独特的表现方式,揭示了当下人们对生活中存在问题的焦虑与不安,批判了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疾病、战争、人格畸形、性的泛滥等问题,并以畸形的、病态的、荒诞的、丑陋的形态呈现给观者,深刻反映出当代人们生存现状的迷茫失落、孤独寂寞、惶恐不安、人性异化。从形式上看,丑的形象并不符合人们的审美感官,但从内容上看,丑比美更能揭示事物的内在真实性。因此,“审丑”可以获得一种深刻底蕴的美感。

当代艺术可以说是“审丑”的艺术,表现丑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但我们要以一种正确的观点去评判它。“审丑”并不等于“丑化”,“丑化”是脱离实际与真实,是一种对低级趣味的迎合,是对艺术审美的背道而驰。艺术可以表现残缺、怪诞、丑陋,但折射出来的意喻必须是积极向上的,“审丑”需要透射出人文关怀和道德功能。在当下已经不能用传统的审美标准去审视当代艺术,需借助“审丑”的角度去分析这种现象,“审丑”的目的最终还是“审美”,只有“审美”与“审丑”相结合才能使人的本质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约翰?拉塞尔.现代艺术的意义[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

[2]克罗齐.美学原理?美学纲要[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

[3]高小康.丑的魅力[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

[4]蒋孔阳.美学新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美学价值当代艺术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
当代艺术拓展城市文化新“绿洲”
克里夫兰当代艺术三年展论坛
文艺美学观念与散文艺术价值研究
体育艺术的美学特征及美育功能研究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关于《诗经》中的婚恋诗及其美学价值分析
现代城市雕塑的美学意义探微
中国画的高贵传统
中国当代艺术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