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儿时游戏

2017-05-27 09:29张崇娟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6年26期
关键词:火把磨刀祖辈

张崇娟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童年。我的童年似乎只有动画片陪伴,而奶奶是在蝴蝶飞舞的晴空下,玩着抛石子、跳七圈等游戏长大的。

在奶奶的记忆中,劳动就是玩,玩也就是劳动。奶奶很小的时候,每天早上都要去割喂牛的草。因而头天晚上,奶奶就开始磨刀。她先舀来一盆水,然后往磨刀石后面垫一块青砖,再把磨刀石的面上淋满了水,就开始磨起刀来。“霍——霍——”奶奶磨刀很有节奏感,身子一起一伏的,引得她的弟弟也在一旁淘气地模仿。这时,奶奶磨得更带劲了。奶奶从来不把磨刀看成是磨刀,而看成是一出游戏的开端。①

第二天来到田里,奶奶总是变换着姿势割草。遇到茎儿高的草,她就一手薅着梢,一手贴着草根割;遇到大片浓密的嫩草,她就双手抱着刀把,刀刃贴着地面用力地横扫下去。奶奶往筐里装草,很讲究艺术。她常常把一筐草装成圆柱形,而且把四周梳理得整整齐齐,走路也不会掉一根草。割完草回家前,奶奶和小伙伴们总是要玩一玩乐一乐。当时没有玩具,他们就把手里的镰刀当玩具玩。他们先在地上画一条线,然后又在两丈开外画一个大圈。一个个都把镰刀向圈里扔去,谁的镰刀头立在地上,谁就赢了,奖品是一个野生的香瓜。这个游戏虽然简单,却给少年时代的奶奶带去无穷无尽的欢乐。②

夜晚,少年时代的奶奶更为欢乐。月光下,她和伙伴们把芦苇秸秆从枝节处截成一节节,然后在地上画一个大大的圈儿,把芦苇秸秆放在圈中。最后,用小石子把秸秆往外砸,谁砸到,秸秆就属于谁。可做起游戏来,那些小伙伴们并不守规矩,总是把刚出圈的秸秆乘机抢走,引来一场口水纠纷。游戏结束了,大家都会自觉地交出秸秆来。奶奶最细心,总是将秸秆收在芦苇丛中,免得大人拿去烧火。

有时候,奶奶和伙伴们还玩抛石子跳七圈的游戏。月光下,这边,石子在手掌上起起落落,“嗒嗒”地响着;那边,瓦片被小伙伴们从一个圈踢进了另一个圈,“哗哗”地响,极富有诗情画意。想到这里,我的眼前立刻浮现出一幅画来:月影疏朗,一群欢乐的少年蹦蹦跳跳,那欢快的笑声在竹林里飘荡着……③

奶奶的少年时代过去了,自嫁到我们家以来,家中历经多次变故,可奶奶从没被困难压倒,一直都是乐呵呵地对待生活中的一切艰难,并顽强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④

奶奶在游戏中长大,在游戏中学会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艰难的生活。在她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就再也没有难倒她的事。这或许也是奶奶对儿时游戏念念不能忘怀的原因吧。

【点拨】

1.选取有情有意的生活材料。当我们和祖辈聊天,获取一大堆第一手材料后,就要进行仔细甄别,找到有价值的材料。而判断一件事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的大小,就是要看它是否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情感。比如说,我们从祖辈小时候天不亮就到村外割草的材料,可看出他们从小就受到劳动的锻炼,之后就形成了他们勤劳的品格;从祖辈之间众多姊妹融洽相处的故事,可以看出中国传统中的和谐文化;从祖辈为过上好日子,屡屡失败而又屡屡奋起的例子,看到中华民族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文章是用以表情达意的,因此,选取有情有意的生活材料很重要。

2.原汁原味地表达生活内容。祖辈们小时候,住的是土房,穿的是土布衣服,吃的是土豆、红薯、玉米等一些粗粮,做饭用的是土锅灶台,运输东西靠扁担箩筐……这就构成了那时的生活场景。在那个时代,他们有着丰富多彩的生活:白天挖泥巴做炮仗、跳七圈摔皮卡、抽陀螺推铁圈;夜晚捉迷藏唱童谣,指着星星听长辈讲故事;更多的时候,他们都是和家人一道,收庄稼割青草……那就是他们小时候的生活。写作时,要真实地再现那一代人的生活环境及生活情趣。

(夏玉桥拟题并指导)

【片段】

爷爷说:“撩火把!那可是我们小时候最好玩的事情了。到了正月十五那天,家中的旧刷把、破笤帚都被找出来了,大人们又用稻草把它扎紧,然后倒点煤油,我们一群少年就提着火把去村南的坝子上了。那里,地上燃起了一堆堆火。火把朝火里一伸,立即燃了起来。接着,一个个少年就用力把火把扔上天空。天空一片光亮,那一团团火焰,时上时下,煞是精彩。少年们一边扔火把一边喊着:‘正月十五撩火把,八月十五结大瓜。朝东撩,结冬瓜;朝西撩,结西瓜;朝南撩,结南瓜;朝北撩,结白瓜。那时候人们都穷,人们就用这个歌谣来祈求在秋季果实累累。”爷爷一边说一边笑还一边比画着,看得出来他怀念小时候的快乐日子。这时候奶奶“扑哧”一笑,说:“我听你太奶奶说,你爷爷小时候撩火把,把自己的头发都给烧了……”全家人一听都笑开了。

(安徽五河县临北中学初二 陈玉杰《撩火把》)

那时候,小麦大米这种细粮很少,红薯这种粗粮很多。红薯,在我们这里又叫芋头。芋头怕热怕冻,热了,会上霉;受冻,会结板。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它切开晒干。爷爷很小的时候,就常帮太奶奶切芋头。在切芋头之前,先爬进芋头窖,把一筐一筐芋头拾出来,然后,背到塘中洗净晾干。最后,就开始切芋头干了。十来岁的爷爷,用一双小巧的手,一手按住芋头,一手用刀切。不一会儿,就切了一大堆。切完后,爺爷还要找到一片刚犁过的凸凹不平的庄稼地,把鲜芋头干晾到那里。

(安徽五河县临北中学初二 刘梦蝶《切红薯》)

猜你喜欢
火把磨刀祖辈
磨刀人与磨刀水
磨刀不误砍柴工
父辈和祖辈的情感故事,分外美丽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调查
可爱的蜡烛
助教带动“夕阳”之爱
磨刀的人
风吹夜幕一火把
夏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