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经汤加减联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7-05-29 07:08苏芳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1期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艾灸

苏芳静

【摘要】 目的 探讨温经汤加减联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0例。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 疼痛开始即服, 消失即停止;观察组采用温经汤加减治疗, 于经前7 d开始服用, 经期停用, 同时经前7 d时用清艾条温和灸神阙、关元及双侧三阴交穴。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结果 观察组痊愈35例、显效14例、有效1例、无效0例, 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22例, 总有效率为56.0%,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21, P<0.05)。观察组治疗后单项中医症状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经汤加减联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 可改善全身寒凝血瘀之根本, 调节体内激素平衡分泌, 温煦内脏, 温经散寒, 互补长短, 消瘀止痛, 共奏奇效。

【关键词】 温经汤加减;艾灸;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1.076

痛经为中医妇科常见的月经不调类疾病, 属经行腹痛范畴, 主要表现为经行前后下腹胀痛、坠胀、手足厥冷、恶心呕吐等, 寒凝血瘀证型临床最常见[1-6]。病因多为经期淋雨、起居不慎或临时贪食生冷, 风冷寒湿致冲、任瘀阻, 气血失畅[7-10], 胞宫失于濡养血流淤积, 不通则痛。故治疗应以温经散寒、祛瘀止痛为主, 佐以养血调经。本校第二附属医院通过温经汤加减联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 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南阳医专二附院门诊2015年3~8月收治的10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0例。对照组平均年齡(17.3±3.2)岁;平均病程(18.6±4.5)个月;观察组平均年龄(17.3±3.2)岁;平均病程(18.6±4.5)个月。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中医诊断标准 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 经前、经期小腹冷痛拒按, 得热痛减, 量少色黯伴有瘀块, 手足欠温, 肢冷畏寒, 面色青白, 舌黯, 苔白, 脉弦或脉沉紧。排除对温经汤过敏, 合并有心血管、肝、肾等恶性病变等。

1. 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芬必得胶囊(长春海外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规格:0.4 g)400 mg, 1次/d。疼痛开始即服, 消失即停止。连续用药3个月经周期。观察组采用温经汤加减治疗, 组分:当归20 g、吴茱萸20 g、蒲黄15 g、川芎15 g、白芍15 g、党参10 g、肉桂20 g、牡丹皮15 g、干姜15 g、鸡血藤30 g、益母草15 g、甘草10 g。量少色暗、有血块者加泽兰叶10 g、益母草20 g, 瘀血腹痛甚者加五灵脂、蒲黄各15 g;腰酸剧烈加川断10 g、杜仲20 g;水煎取汁, 1剂/d, 早晚各服150 ml, 于经前7 d开始服用, 经期停用, 连服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经前7 d内服中药同时用清艾条温和灸神阙、关元及双侧三阴交穴, 每穴20 min, 1次/d, 以四周皮肤潮红, 患者自感舒适, 灸处稍有红晕为度, 月经来潮即停止, 治疗3个月经周期。

1. 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各项中医症状改善率及临床治疗有效性。疗效标准如下, 痊愈:服药后症状积分恢复为0分, 停药后3个月经周期无复发;显效:治疗后症状积分降至治疗前积分的50%以下, 腹痛改善明显, 其余症状消失或好转, 停用止痛药即可持续工作;有效:治疗后症状积分降低至治疗前积分的50%~75%, 腹痛显著减轻, 身体不适症状好转, 服止痛药可持续工作;无效:痛经症状积分无改变, 腹痛及其他症状增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痊愈35例、显效14例、有效1例、无效0例, 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22例, 总有效率为56.0%,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21, P<0.05)。观察组治疗后单项中医症状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原发性痛经多属本虚标实之证, 尤以寒凝血瘀型最为常见。寒凝、血瘀、瘀热可致冲任胞宫致寒邪入袭, 寒主收引, 胞宫血运不畅、不通则痛, 同时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致不荣则痛。西药口服虽能立刻缓解疼痛, 但副作用较多, 不宜长期服用[11-13]。故中医强调求因治本, 以“温通”为根本, 辅以温肾助阳, 疼痛病发及病发前治疗止痛效果明显, 可实现根治目的[14]。温经汤加减具有温经散寒, 化瘀止痛之效, 同时经药理学证实其也能抑制前列腺素生成, 缓解子宫痉挛,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温经汤加减方出自仲景《金匮要略》[15], 具散寒祛瘀, 行气活血之功。方中以吴茱萸、当归、肉桂为君药。性热味苦寒, 有散热止痛、温中下气, 降逆止呕之功当归性温, 味甘、辛, 补血活血, 调经止痛, 润肠通便, 善止血虚之痛。肉桂补火助阳, 引火归源, 散寒止痛, 活血通经。三者合用, 调理冲任, 温经散寒, 通利血脉。蒲黄性平, 微辛;味甘, 活血祛疲。川芎味辛, 性温。归肝经、胆经、心包经, 被誉为血中之气药, 具有行气开郁, 祛风燥湿, 活血止痛之功。白芍苦、酸, 微寒, 平肝止痛, 养血调经, 敛阴止汗。三者合用养血敛阴, 活血祛癖, 行气开郁而止痛为臣药。党参性味甘, 平, 补中益气, 健脾益肺。牡丹皮辛苦, 凉, 清热凉血, 活血散瘀。干姜辛、热。归脾经、胃经、肾经、心经、肺经。温中逐寒, 回阳通脉, 暖宫散寒。鸡血藤味苦, 微甘, 性温, 归心经、脾经, 活血通络舒筋, 养血调经。益母草苦、辛, 微寒。归肝经、心包经, 活血, 祛瘀, 调经, 消水, 引瘀血下行, 上药合用温肾助阳, 补先天之不足, 共为佐药。甘草生甘, 平;炙甘, 温, 能平衡调和众药, 祛瘀通经, 缓急止痛, 为使药。该方擅长活血散瘀, 祛癖止痛, 重在温经, 温通中寓补, 通利血脉、温宫散寒、扶助肾阳、宽胸理气、寒热并用、气血双补, 则降逆止痛。《灵枢·禁服》[16] 曰:“脉血结于中, 中有著血, 血寒, 故宜灸之”艾叶苦, 微温, 无毒, 主灸百病。艾灸是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 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神阙上行水气为任脉上部经脉气血的重要来源, 艾叶艾灸之可温煦胞宫冲任, 温补元阳, 健运脾胃, 复苏固脱之效。关元隶属任脉, 补肾培元、温阳固脱, 用艾条艾灸具行气活血, 鼓舞阳气之效。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可调和气血, 通经活络, 健脾和胃, 消谷化食, 调经止痛, 宁心安神, 补阴除烦。艾灸三阴交可调理肝脾肾三经气血, 温煦胞宫, 温阳通脉、散瘀止痛。本文中的观察组患者通过中药内服与艾灸穴位治疗后, 与对照组比较,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各单项中医症状改善均优势明显(P<0.05)。

总之, 两者联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 可改善全身寒凝血瘀之根本, 调节体内激素平衡分泌, 温煦内脏, 温经散寒, 互补长短, 消瘀止痛, 共奏奇效。

参考文献

[1] 赵华丽, 李秀芳. 中医学护理在妇产科痛经与月经不调中的效用探究. 现代养生b, 2016(8):51.

[2] 韩亚光, 朱小琳, 张雪芝, 等. 龙江韩氏妇科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32(2):302-304.

[3] 刘晓燕, 阮红英. 月经不调与痛经的治疗与保健方法研究. 医学信息, 2015(15):190-191.

[4] 谭克平, 李新伟, 杜嘉. 埋线配合中药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上海针灸杂志, 2015(9):864-866.

[5] 罗清平, 林咸明. 隔姜灸神阙、关元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65例. 中医药导报, 2015(9):40.

[6] 张红, 刘国云. 少腹逐瘀汤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60例. 河南中医, 2015, 35(5):1156-1158.

[7] 杨桂芬, 汪亚群, 王新华, 等. 针刺不同单穴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止痛效应的研究.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5(11):2601-2603.

[8] 宋如意, 庄语. 腹部艾灸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观察.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5(4):527-529.

[9] 孙润洁, 田亮, 朱博雯, 等. 温通针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随机对照研究.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6, 23(1):23-26.

[10] 李晓荣, 邓高丕. 邓高丕教授治疗原发性痛經经验介绍. 新中医, 2013, 45(6):197-198.

[11] 王惠津, 闫颖, 杨娜, 等. 经痛平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的Ⅱ期临床研究.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5(7):824-828.

[12] 孙培培, 张世娇.褚玉霞教授治疗原发性痛经经验.中医研究, 2009, 22(11):47-48.

[13] 叶田, 王宇, 刘岚. 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临床观察. 上海针灸杂志, 2015(12):1154-1156.

[14] 熊文丽, 康志媛. 康志媛运用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证痛经临床经验. 中国民间疗法, 2016, 24(12):15-16.

[15] 折利娜.夏阳教授治疗原发性痛经经验总结.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30):3851.

[16] 沈明坤.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用于原发性痛经治疗.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8, 11 (21):833-834.

[收稿日期:2017-02-04]

猜你喜欢
原发性痛经艾灸
艾灸保健知多少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婆婆迷上了艾灸
自己艾灸,一定要注意这两件事儿
千万“别”艾灸
扣击次穴和三阴交联合口服益母草颗粒治疗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不同剂量益母草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淮安市中职女生原发性痛经的中医体质研究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进展
舒尔经颗粒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