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作玉米对丹参生长的影响

2017-05-30 04:13邓国生李晓天张徽任卫国张教洪王宪昌单成钢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间作丹参玉米

邓国生 李晓天 张徽 任卫国 张教洪 王宪昌 单成钢

摘要[目的]研究间作玉米对丹参生长的影响,为有效解决粮药之间的争地矛盾,缓解连作障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丹参采用大垄双行种植,以不同的间作玉米行距(60、120、180、240 cm)为试验因素,以丹参单作为对照,比较间作玉米对丹参株高、冠幅、生物量、经济产量、根长、根粗、根条数等的影响。[结果]在丹参田间作玉米对丹参的地上部和地下部都具有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更加明显。

[结论]玉米行距为180~200 cm,株距为25 cm,丹参能够正常生长,获得理想产量和间作的整体效益。

关键词丹参;间作;玉米

中图分类号S3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05-0122-02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effects of intercropping maize on growth of Salvia miltiorrhiza,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effectively solving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food and medicine to alleviate the obstacles of continuous cropping. [Method] With different row spacing(60, 120, 180, 240 cm) as factors and sole cropping Salvia miltiorrhiza as control, effects of intercropping maize on plant height, crown breadth, biomass, economic yield, root length and diameter, root number were compared. [Result] Intercropping maize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aboveground and underground part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the influence was more obvious with the increase of planting density. [Conclusion] Salvia miltiorrhiza can grow normally and obtain ideal yield and overall benefits of intercropping when maize was cultivated with spacing between rows 180-200 cm, spacing in rows 25 cm.

Key wordsSalvia miltiorrhiza;Intercropping;Maize

基金項目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草药创新团队建设项目(SDAIT-20-03);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院地合作项目(2015YDHZ33)。

作者简介邓国生(1963—),男,山东聊城人,高级农艺师,从事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研究。*通讯作者,研究员,从事药用植物育种与栽培研究。

收稿日期2016-12-26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为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根及根茎入药,是我国传统大宗药材,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效[1]。山东是丹参的道地产区和主产区,山东丹参在全国丹参市场的占有率达70%以上[2],质量优异。近年来,随着丹参种植面积的扩大,在主产区出现了粮药争地的矛盾和连作障碍。农作物和中药材的间作套种能充分利用土地、光能、空气、水肥等自然资源,发挥边际效应和植物间的互作,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单位土地高值化、可持续生产[3-4]。笔者研究了丹参田间作玉米对丹参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筛选适宜的丹参-玉米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山东省阳谷县闫楼镇(115°78′ E,36°12′ N),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1 ℃,极端最高气温41.6 ℃,最低气温 -21.4 ℃,≥10 ℃有效积温4 404~4 524 ℃,年日照时数平均2 567 h,年平均无霜期193~201 d,年太阳辐射总量502.26~531.53 J/cm2,年降水量578.4 mm,季节分配不均,4—10 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91%,土壤类型以棕壤为主。试验区位于阳谷坤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试验田,土壤为壤土,基础肥力为全氮含量0.78 g/kg,碱解氮含量101.2 mg/kg,有效磷含量35.0 mg/kg,速效钾含量99.6 mg/kg,有机质含量11.4 mg/kg,pH 5.97。前茬作物为玉米。

1.2试验材料

丹参品种为当地农家种,玉米品种为郑单958。

1.3试验设计

丹参采用大垄双行种植,以不同的间作玉米行距为试验因素,以丹参单作为对照(CK)。采用随机区组方法进行田间设计,设3次重复。丹参垄宽60 cm,垄上种植2行丹参,株距25 cm[5-6],玉米种植在垄沟内,分别隔1垄丹参种植1行玉米,玉米行距60 cm(M1);隔2垄种植1行玉米,玉米行距120 cm(M2);隔3垄种植1行玉米,玉米行距180 cm(M3);隔4垄种植1行玉米,玉米行距240 cm(M4),玉米株距25 cm。丹参4月21日种植,玉米4月30日种植。

1.4测定项目与方法

于丹参生长开花期测定每个处理丹参株高、冠幅;于收获期测定丹参生物量、产量、根长、根粗、根条数等。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玉米行距对丹参株高的影响

从图1可见,随着玉米行距的加大,丹参的株高越矮。M1处理的株高最高,M3、M4处理的株高与CK基本相当,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这是由于玉米行距越小,对丹参遮阴越明显,丹参节间变长。

2.2不同玉米行距对丹参冠幅的影响

从图2可见,随着玉米行距的加大,丹参冠幅随之增大。特别是M1处理的丹参冠幅仅为25 cm左右,比CK低34%,M2处理的丹参冠幅为31 cm,较CK低18%,二者差异显著。而M3和M4分别较CK低5%和3%,差异不显著。

2.3不同玉米行距对丹参生物量及经济产量的影响

从图3可见,不同玉米行距对丹参生物量的影响明显,M1处理的生物量仅为355 kg,较CK低50%,M2处理的生物量为434 kg,较CK低40%,二者差异显著;生物量与CK比较接近,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可见,随着玉米行距的加大,对生物量的影响逐渐减小。

不同玉米行距对丹参经济产量的影响明显,其影响趋势与对生物量的影响基本一致。

2.4不同玉米行距对丹参根长及根粗的影响

从图4可见,不同玉米行距对丹参根长的影响明显,随着行距的加大,根长增大。M1处理的平均根长仅为22 cm,较CK短近35%;M2处理的平均根长为27 cm,较CK短21%;M3处理的根长较CK短15%,二者差异显著;而M4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

不同玉米行距对丹参根粗的影响趋势与对根长的影响趋势相同。只有M3处理的根粗与CK无显著差异。

2.5不同玉米行距对丹参根条数的影响

从图5可见,M1处理的平均根条数3.3条,较CK的根条数少27%;M2、M3、M4处理的根条数分别为4.3、4.4、4.6条,且与CK差异不显著。

3结论与讨论

间套作可以更合理地利用土地和光能,从而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该研究以丹参为主作物,玉米为副作物,开展了间作研究。结果表明,在丹参田间作玉米对丹参的地上部和地下部均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这种影响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大更加明显。总体来看,在玉米株距不变的情况下,玉米行距增加至180cm以上时,对丹参减产作用不明显,同时,可增收玉米,明显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建议在起垄种植丹参田中,以180~200 cm行距種植玉米较为可行。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3.

[2] 单成钢,朱彦威,倪大鹏,等.丹参垄作对土壤耕层温度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2(1):118-121.

[3] 祝丽香.中药材与农作物合理间作套种[J].现代种业,2004(2):25.

[4] 王继永,王文全,刘勇.林药间作系统对药用植物产量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25(6):55-59.

[5] 张永清.丹参种植技术要点[J].农业知识,1999(3):32.

[6] 孙华,张彦玲,高致明,等.丹参种质与栽培技术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山东农业科学,2005(6):73-74.

猜你喜欢
间作丹参玉米
不同间作模式对山苍子光合特性及其栽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收玉米啦!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枣棉间作系统光合特性研究
枣药间作滴灌种植技术
RP-HPLC测定石见穿中丹参素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