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洪山公园春秋季植物景观研究

2017-05-30 04:42何诗静郑都琪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植物群落

何诗静 郑都琪

摘要以武汉洪山公园春秋季节的景观为研究对象,主要调查公园植物群落情况,针对春秋季节景观变化,总结出公园植物景观的季相性变化。研究中选取了9个典型样地,并评价了其景观效果。调查发现洪山公园基本遵循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植物群落注重色彩对比,乔灌草配置合理;但依然存在植物种类少、部分植物群落设计不当、植物群落养护不够、公园设施维护不到位等问题。最后就洪山公园春秋季植物景观营造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洪山公园;植物群落;景观评价

中图分类号S73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05-0182-05

Abstract The landscape of Hongshan Park in spring and autumn in Wuhan was studied,the plant community was mainly investigated, and the seasonal changes of plant landscape were summarized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landscape in spring and autumn.9 typical plots were selected and the landscape effect was evalu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ongshan Park basically followed the principle of adapting to the local conditions and adapted to the local conditions.The plant communitise have paid attention to the color contrast, and then trees, shrubs and herbs were reasonably configured.But there are still a few plant species, such as some plant communities improperly designed, inadequate conservation of plant communities, park facilities, inadequate maintenance and other issues.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lant landscape in spring and autumn in Hongshan Park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Hongshan Park;Plant community;Landscape evaluation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16G216)。

作者简介何诗静(1985—),女,湖北孝感人,讲师,硕士,从事园林植物应用与园林生态研究。

收稿日期2016-12-28

城市中良好的植物景观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使人们感受大自然,更能表达出一定的意境,供人们观赏,给市民带来美的享受。城市综合性公园是承载着居民日常娱乐、休憩、科普、教育等最重要功能的场所,能够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市民的需求,是城市绿地中必不可少的绿地。国内针对公园绿地的研究一般是多样性研究,很少根据不同季节对公园景观变化做出调查。笔者主要以武汉市洪山公园春秋两季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总结该公园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评价其景观效果,并就相关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1武汉洪山公园概况

1.1研究地概况洪山公园是武汉市市级综合性公园,公园占地9.97 hm2。公园依山而建,十分静谧,位于武昌区的繁华地段,周围小区众多,人流量较大。根据使用功能,公园有4个区:入口区、瞻仰区、休闲娱乐区、安静休息区。

1.2研究方法对公园进行现场踏查,根据公园功能分区,每个分区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方,共9个,大小为10 m×10 m。记录每个群落的植物种类、冠幅、树高,根据植物的生长现状,对植物的健康情况进行分级评定。

2结果与分析

2.1植物组成样地中乔木涉及12科18种。其中木兰科有广玉兰和深山含笑,占乔木树种的11%;木犀科有木犀和小叶白蜡,占乔木树种的11%,蔷薇科有日本晚樱、石楠、梅花和桃花,占乔木树种的22%。运用树种数量最多的是蔷薇科的石楠。

灌木共有14科16种,其中蔷薇科有珍珠梅、火棘和紅叶石楠,占灌木树种的18.8%。

草本4科6种,其中马蹄金、麦冬和红花酢浆草运用非常多。

2.2植物群落景观评价乔木在群落中往往作为主景,对景观起着主导作用,有巨大的观赏效益,亦或为人们遮荫;灌木用来丰富植物群落的层次,各种造型的灌木不仅在植物间充当过渡、联接、围合的作用,在建筑与植物之间也发挥了重要的协调作用[1];花卉作为色彩与造型的活跃因素,是植物群落中的点睛之笔[2];地被植物则作为整个群落中的铺垫。

2.2.1入口区。

2.2.1.1群落1。入口区群落1的植物群落层次:乔木—小乔木—灌木—地被。配置模式:木犀+杜英—对节白蜡+苏铁—红花檵木+山茶—红花酢浆草(图1~3)。

该群落位于洪山公园入口处右侧。高大乔木采用木犀与杜英,小乔木有对节白蜡与苏铁,而灌木则为红花檵木、山茶。色彩上,红花檵木与3月盛开的山茶花同为红色系,与其他绿色树种形成了很好的色彩对比。春季可观红花檵木的红花,秋季木犀飘香,冬季常绿乔木与灌木也不会让景观失色。但是小乔木与灌木树种外形太过相似,从而使灌木并没有很好地起到过渡作用。该群落植物树冠饱满、叶色正常、无病虫危害,健康生长情况分级为健康。

2.2.1.2群落2。入口区群落2的植物群落层次:乔木—小乔木—灌木—地被。配置模式:棕榈树+木犀—鸡爪槭—金丝桃+山茶+云南黄馨+红花檵木+金边黄杨—红花酢浆草(图4~5)。

该群落造型独特,顺着阶梯形成一个坡状景观,合理地运用高大乔木、小乔木、灌木的高度差,以及它们丰富的色彩,景观效果较好。整个群设计巧妙,随形就势,循序渐进;巧妙地利用了色彩的优势,如鸡爪槭与红花檵木的红色,在云南黄馨、金丝桃盛开的季节还增添几丝金黄,以及山茶的红花。沿着阶梯层层递进的红花檵木与金边黄杨的组合被修剪成几何图案,搭配山茶的两个半圆形式,十分和谐。再加上洪山公园内地形起伏变化比较明显,亦为该群落加分。

2.2.1.3群落3。入口区群落3的植物群落层次:乔木—地被。配置模式:日本晚樱—麦冬(图7~9)。

该群落位于洪山公园后门处,整体是一个纯林,结构简单。整个群落树冠饱满、叶色正常、无病虫危害,生长健康。最佳观赏季节是晚樱齐放的春季,这时无需其他观赏植物,日本晚樱花大而芳香,盛开时繁花似锦,但由于其是落叶小乔木,秋季观赏价值不高,冬季整个植物群落会显得十分萧条。

2.2.2休闲娱乐区。

2.2.2.1群落1。该群落1的植物群落层次:乔木—小乔木—灌木—地被。配置模式:桃—鸡爪槭—杜鹃—马蹄金(图10~12)。

该群落乔木为桃树与鸡爪槭,灌木是杜鹃。高度上,灌木与小乔木作为整个群落的过渡与联接,使高大的桃树与低矮的马蹄金自然过渡,十分有层次感。春季嫣红的桃花与杜鹃花热闹非凡,还有红叶的鸡爪槭,整个群落姹紫嫣红。由季相对比看出,这样的群落在春季比秋季观赏价值高,春秋季节植物景观季相变化不明显。

2.2.2.2群落2。休闲娱乐区群落2的植物群落层次:乔木—小乔木—灌木—地被。配置模式:水杉+广玉兰+木犀—石楠—紫薇+凤尾竹—马蹄金+麦冬+葱兰(图13~15)。

该群落高大,常绿乔木较多,即使在深秋和冬季也不会显得萧条,但该群落色彩丰富性较差,景观富有一定的季相变换,春季石楠开花,夏季可观紫薇开花,秋季水杉叶色发生变化。此地地被层遭到破坏,部分土壤裸露,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度不够;北面植物单调,效果不佳,故可以在北面增植一些观花灌木,如紫荆。植物树冠缺损在25%以内、叶色正常、无病虫危害。

2.2.2.3群落3。群落3的植物群落層次:乔木—小乔木—灌木—草本—地被。配置模式:刚竹+深山含笑+桃+水杉—鸡爪槭—凤尾丝兰+含笑+杜鹃+南天竹+火棘—紫萼—红花酢浆草+麦冬(图16~18)。

该群落位于洪山公园的中心地段,人流量大,植物种类十分丰富,群落树冠饱满、叶色正常、无病虫危害。群落也着重运用了植物的高度特点,不同高度的树种打破了平直单调的局面,不同冠形的乔木轮廓线对比调和,并且树冠形成的天际线起伏变化有一定的连续性且有适当的间隙。该群落还运用假山堆砌将植物融合进去,自然与人工式相结合,整个群落美观度非常高。春季桃花争艳,紫萼与含笑勾勒出一幅桃红柳绿的场景,冬季常绿植物居多。美中不足的是,该群落周边的环状水景现在干涸了,较为影响美观度。

2.2.3安静休息区。

2.2.3.1群落1。安静休息区群落1的植物群落层次:乔木—小乔木—灌木—地被。配置模式:梅+银杏—紫荆—凤尾竹+凤尾丝兰—红花酢浆草+麦冬+马蹄金(图19~21)。

该群落春季和秋季都有很高的色彩鲜明度,春季盛开的紫荆花繁花似锦,秋季金色的银杏成林,春秋季节季相变化明显。高大乔木有银杏,小乔木有紫荆,灌木有凤尾竹和凤尾丝兰,不同高度的树种高低起伏打破了平直单调的局面。乔木树冠饱满、叶色正常、无病虫危害,健康生长情况分级为健康;紫荆树冠缺损在25%内,叶色较为正常,无病虫危害,健康生长情况分级为中等;灌木树冠饱满、叶色正常、无病虫危害,健康生长情况分级为健康。

2.2.3.2群落2。安静休息区群落2的植物群落层次:乔木—灌木—地被。配置模式:广玉兰+雪松—杜鹃+凤尾丝兰+珍珠梅—紫叶酢浆草+马蹄金+麦冬(图22~24)。

该群落的优点在于它利用了斜坡使高度相近的小乔木与灌木形成了一目了然的林冠线,使整个群落参差错落。但由于几乎是常绿植物,所以并没有明显的季相对比。另外,地被的配置并不完善,可以看见裸地。

2.2.4瞻仰区。瞻仰区群落的植物群落层次:乔木—灌木。配置模式:龙柏—苏铁(图25~27)。

瞻仰区以松柏类植物为主,营造了一个庄严肃穆的环境。该群落只有2种树种,且都为常绿树种,养护较好,没有设置地被。该群落是烈士纪念碑,所以无论是从建筑形式上,还是植物配置方面,都采用简明的规则式配置形式。高大的龙柏与硬朗的苏铁一对一搭配,也更彰显了烈士神圣不可亵渎的气势。

3讨论

洪山公园基本采用本土树种,以自然式和混合式植物造景风格为主,许多群落运用了障景、借景等手法,也拥有一些十分出彩的植物景观。但是许多公共设施年久失修,植被后期管理不到位,导致多处有地荒以及水景干涸的现象,于是对洪山公园提出了以下建议[3-6]。

3.1增加植物种类,多采用乔灌草搭配方式由于洪山公园本土树种选用较多,导致景观趣味性降低。可以引进一些易于养护并有景观效益的树种,增加公园植物多样性,提高

景观趣味性。一些评价不高的植物群落应按照乔木—小乔木—灌木—地被模式进行改进,丰富植被层,从视觉上达到层次分明的效果会更好。

3.2植被的养护与水景的维护应得到重视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出,一些评价不高的植物群落是因为植被的养护不到位,还有一些重点区域的水景因长年失修已经干涸,影响美观。如果能将这些养护措施落实到位,那么洪山公园的景观效果一定能大幅度提高。

3.3对公园的基础设施定期维修经过多次对洪山公园进行实地考察发现,公园的公共设施已经十分老旧,需要进行一番修补。植物景观效益跟公园的基础设施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好的公园,没有好的公共配置,它的植物景观效益会大打折扣。

参考文献

[1] 陈自新,苏雪痕,刘少宗,等.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J].中国园林,1998,14(1),57-60.

[2] 包满珠.花卉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3] 储亦婷,杨学军,唐东芹.从群落生活型结构探讨近自然植物景观设计[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4,22(2):176-180.

[4] 傅徽楠,严玲璋,张连全,等.上海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生态结构的研究[J].中国园林2000,16(2):22-25.

[5] 肖国增.重庆城市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评价研究[J].重庆:2007.

[6] 叶云霄.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2016.

猜你喜欢
植物群落
浅谈湖北省湿地植物群落特征
滨海湿地土壤表层盐分在不同群落的变异分析
上海外环绿带植物群落邻体干扰特征分析
谈城市滨水植物群落的构建
校园不同功能区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舒适度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