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问题与对策

2017-05-30 05:04谭刚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耕地质量土地管理吉林省

摘要从吉林省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现状出发,分析了吉林省耕地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的建议,为未来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提供思路与参考。

关键词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土地管理;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05-0202-02

AbstractFrom the work status of farmland classification renewal evaluation in Jilin Province, the research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evaluation, put forward suggestion of strengthening farmland classification renewal evaluation, so as to provide ideas and reference for future farmland classification renewal evaluation.

AbstractCultivated land quality;Update evaluation;Land management;Jilin Province

作者简介谭刚(1970—),男,山东淄博人,高级工程师,从事土地利用及土地规划相关研究。

收稿日期2016-12-07

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耕地保护重心向耕地质量管护转移,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拉开了耕地保护工作中耕地数量和质量并重的新局面,“十三五”规划指出要继续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1]。粮食产量与耕地质量密切相关,通过开展耕地质量更新评价工作,全面掌握耕地现状变化及耕地质量分布规律和特点,保持耕地质量等别数据的现势性,为土地保护、农用地资源安全、主体功能区划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政府宏观调控与土地资源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吉林省作为我国重点粮食产区,其粮食生产能力及可持续性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战略[2],做好吉林省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就尤为重要。笔者分析了吉林省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1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情况

1.1明确工作任务

按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发〔2014〕8号文件要求,为加快推进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与监测工作,及时防范数据生产、上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质量控制标准,详细要求如下:①修正数据字典。国家下发的数据字典规定规则与《吉林省耕地质量更新评价技术手册》有部分内容存在出入,因此根据本省耕地质量等别更新工作的具体标准和要求分别制定了《三江平原长白山区数据字典》《松嫩

数据字典》。②数据提交与读取情况。要求截至2015年6月29日全部数据提交完成,对数据的提交情况进行汇总,同时检查数据的存储情况。③数据完整性检查。检查耕地质量评价涉及的县级行政区是否按照《评价技术手册》中规定的文件夹结构存放、数据格式是否正确等。④数据规范性检查。检查提交成果是否符合《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和《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规定的数据结构要求。⑤数据是否一致性检查。检查数据的代码是否一致,代码字段的取值是否符合数据库标准和技术手册要求,指标区代码、复种类型代码、标准耕作制度等是否填写正确等情况。⑥面积一致性检查。核查数据库以及数据表中旱地、水田、水浇地面积与通过国家验收的2013年末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表数据是否一致。⑦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包核查。除了更新包部分图斑,其他耕地图斑不得变动原有分等以及耕地质量等别补充完善成果。

1.2制定工作流程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吉林省国土资源厅组织成立了项目调研组,借鉴了外省的先进经验。同时结合吉林省市、县(市、区)实际情况,依据《农用地分等规程》《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制定了《吉林省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評价工作实施方案》和《吉林省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方案》。

为确保吉林省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还制定了详细的数据汇总方案,对数据的自检和提交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组织大家对文件进行学习,为了节约资源,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借助网络终端以及移动通讯设备解答。吉林省各市、县(市、区)主管局长、利用处(科)长及工作人员共计240人,对相关材料进行了学习。培训过程中学习了技术手册和省级方案,为开展耕地质量等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在工作过程中,针对各市、县普遍出现的问题,省技术指导组还形成了专门的指导方案。

1.3取得成果

依照国家成果应用要求和技术标准,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信息平台,建立了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成果。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库建设包括各县、市基础数据库、分等成果数据库以及变更包数据库。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数据库依据《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农用地分等数据库标准》建立,包括吉林省各县、市图形数据库、表格数据库。图形数据库包括吉林省各县、市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图件数据;表格数据库包括原始属性数据表、指定作物基本参数表、土地利用系数表、土地经济系数表和地类面积汇总等数据表格。

2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

2.1涉及部门多,不易协调

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涉及相关部门较多,包括国土、农业、水利、财政等。就工作内容而言,不仅涉及到国土系统内部整治项目及占用耕地引起的耕地等别变化,且涉及农业综合开发和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引起的耕地等别变化。由于涉及部门较多,可能出现各部门对本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同、积极性不高、责任分工不清等现象,加大了工作开展的组织协调难度,进而影响工作进度。

2.2基础数据不规范

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技术性和逻辑性较强,不同数据往往存在逻辑上的联系或约束,技术单位在处理大批量数据时容易出现返工,极大影响工作效率和报备进度。主要体现在:①耕地面积数据不一致。一是年度间耕地面积变化不一致,即“上年度耕地面积-本年度减少+本年度新增”的结果与“本年度耕地面积”不等,二是年度耕地现状面积与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不一致。②耕地质量等别数据不正确。一是新增、质量建设耕地质量等别计算错误,误将周边耕地属性一并赋值而忽略对其计算,或者计算方法有误。二是渐变区耕地因素、分值等信息挂接不准确,因质检软件要求不一致,技术单位容易对个别字段赋值不完整。③更新图层信息不准确。包括减少耕地更新类型填写与实际不符、新增耕地更新类型填写与实际不符、提供的质量建设耕地项目非项目工作年度的项目等问题[3]。

2.3资料收集获取难

耕地质量等别评价工作所需资料涉及部门众多,资料内容繁杂。在资料搜集中,国土系统外项目资料难以获取,需要农业、水利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且各部门对项目开展和标准不同,其成果内容也不一致,将其纳入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有一定局限,存在收集的资料无法满足工作需求或者无法收集资料的情况。且部分需要搜集的项目正开展中,没有形成完整成果,资料的详实程度不够,加之部分数据涉密,更加难以获取,会影响到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成果的精度[4]。

2.4相关标准未出台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等相关规范和标准是开展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的重要技术依据,除《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是正式发布的国家标准外,其他技术依据均未正式出台。在工作实施过程中,未正式出台的标准多次发生调整,使得该项工作需要根据调整后的标准进行反复修正,造成重复工作,降低了工作效率。

3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的建议

3.1提高领导重视,明确组织分工

领导重视、组织严密是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的关键。国家、省、市、县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提高对耕地质量等别更新工作的认识和理解,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研究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路线和技术路线,确保成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应用性。并成立省、市(州)、县各级组织,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统一部署,明确分工,上下协力,从工作部署、组织实施、成果验收、成果应用等各环节高度重视,狠抓落实,积极推进[5]。

3.2多部门协作,落实资金保障

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和资金保障是实现分等工作目标的基础。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是对农用地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进行综合评价,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都非常强的工作,基础资料的收集是基础的基础。需要农业、水利、气象、统计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保证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并应根据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求,依据相关规范和标准,编制经费预算,积极向本级财政申请工作经费,以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3.3吸纳高技术人才,应用新技术

高素质的工作团队是高标准完成分等工作的前提条件,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是实现工作目标的重要手段。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技术性强、工作量大,需要有充足的、专业的技术队伍来完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涉及大量的数据处理、软件开发、数据库操作、图形叠加分析等多方面的内容,采用常规手段或手工方法很难完成此项工作。采用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相关数据、制作图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6]。

3.4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指导

技术培训和巡回指导是完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的重要環节,加强与国家技术指导组沟通是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的质量保证。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及时开展培训和指导十分重要。根据《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结合地方实际情况,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技术方法进行。而实际工作总会遇到了土地利用现状图不符合工作要求、基础数据不准确和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对象的界定、标准样地设置及自然质量等、利用等和经济等等别内涵不清等问题。这就需要向国家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组咨询、沟通,得到国家级专家的大力支持,确保成果满足《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要求,保证成果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王桂阳.对耕地“质保”背景下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的几点建议[J].国土资源,2015(8):48-50.

[2] 卞凤鸣,胡海峰,贾玫,等.粮食安全背景下吉林省黑土资源退化防治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0):212-213,307.

[3] 严庆良.浙江省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探索与思考[J].浙江国土资源,2016(7):38-40.

[4] 黄发秀,段正松,陈兰康,等.广西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工作有关问题探讨与建议[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4(2):4-6.

[5] 刘伟林.黑土地保护有章有法有效果[N].农民日报,2016-04-25(003).

[6] 黄威,李淑杰,王极,等.吉林省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3,35(3):334-339.

猜你喜欢
耕地质量土地管理吉林省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改革土地管理方式 创新土地管理机制
嘉禾县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