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林在农村成片林建设中的现状及实施策略

2017-05-30 06:38王明霞颜皆曙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实施策略现状农村

王明霞 颜皆曙

摘要立足乡镇级别,以江蘇省海安县为例,从农村成片林建设角度出发总结成片造林工程的特点、重点、难点,分析当前工程造林在农村成片林建设中应用的现状,提出相应实施策略。

关键词工程造林;农村;成片林;现状;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S7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05-0230-02

AbstractIn this paper,taking Haian County of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we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emphases and difficulties of largescale afforestation project,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ngineering afforestation in rural forest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forest construction,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y based on the township level.

Key wordsEngineering afforestation;Rural;Largescale forest;Present situation;Implementation strategy

作者简介王明霞(1978—),女,满族,辽宁省绥中人,农艺师,硕士,从事造林绿化及园艺农技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6-11-28

成片林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冬春季节农业和农村的重点工作,直接关系到林木覆盖率和绿化覆盖率指标的实现,也与农村生态环境息息相关。而镇一级作为成片林建设工程的直接实施主体,起着联系行政村、绿化单位和县一级的纽带作用,对工程的实施质量和进度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农村成片造林主要有苗木招标和工程造林2种组织实施方式。前者是通过招标确定苗木单价,以村为单位,对规划地段进行造林,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栽植数量,从而确定合同总价;后者是通过招标确定栽植苗木的综合单价,按实际工程量确定工程总价。因实施主体和管理方法不同,实施效果也千差万别,各有利弊。笔者从成片造林工程的特点、重点、难点,分析当前工程造林在农村成片林建设中应用的现状,总结其实施要点。

1工程造林在农村成片林建设中应用的现状

1.1成片造林工程特点

1.1.1

成片造林工程要素的不确定性。与城镇绿化工程相比,农村成片造林工程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主要是工程地点存在不确定性和工程量存在不确定性。虽然工程造林的招投标文件中有工程地点和工程量的相关描述,但是由于排查的是宜林地段及潜力地段,在实施阶段难免存在不具备绿化条件的情况,需要调整工程地点;若绿化地点的类型不同,或需要与相关单位和个人协调,还要调整树种及数量,造成工程要素的不确定。

1.1.2

成片造林工程关系协调的复杂性。镇级的成片造林工程地点都是由村级上报,镇主管部门进行工程量计算,报招投标部门公告招标。作为业主单位,既要熟悉工程地点和工程量,又要确保施工单位按照设计意图施工。因此,在踏勘时就要做好与村对接,施工过程中与村和施工单位保持联系,协调矛盾,有时甚至要与镇一级相关部门进行咨询和协调。

1.1.3

成片造林工程管理的多元性。乡镇一级成片造林工程相对来说工程造价较低,以墩头镇为例,2011—2015年该镇成片林工程总价都在15万~25万元,由于不满足监理招标的强制规定,另外也没有这方面的专项资金,且具备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有限,因此,从设计到施工、监管、验收、结算,业主单位都要面面俱到。同时还要兼顾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等方面。

1.1.4

成片造林工程工期的严格性。成片造林工程季节性强,且从成本角度考虑,不宜在非栽植季节施工,因此,一些落叶树种必须在萌芽前栽植到位,最迟不超过3月底。即使是常绿树种,也要在4月底前全部栽植到位,以便申报验收。扣除规划和招投标的时间,最佳栽植时间最多只有3个月,工期短,工程量集中。

1.1.5

成片造林工程的严肃性。成片造林工程属政府工程,也是一项民生工程,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和公开性,工程实施质量关系到地方政府的政绩,也体现政府执政能力,具有一定的政治性,必须严肃对待,从苗木进场到栽植结束,乃至后期管护,都容不得半点马虎。

1.2农村成片造林工程特点

1.2.1

造林地点分散,小班数量较多,单个小班面积较小。海安县农村成片造林宜林地主要有圩堤、河堤、道路、沟塘、工业预留地等几种类型。虽然各乡镇成片林总面积都在3333~133.33 hm2,但是分布比较零散,特别是里下河地区,由于河网密集,很难形成连片1.33 hm2以上的片林。单位小班平均面积0.33~0.67 hm2,这就决定了小班数量较多。以墩头镇为例,2015年工程造林面积44.07 hm2,小班数量为45个,平均面积0.98 hm2,最小的小班面积仅0.20 hm2。2016年工程造林面积24.20 hm2,小班数量为28个,平均面积0.87 hm2,最小的小班面积仅0.19 hm2。而且地点分散,有的相邻2个小班直线距离能达到5 km。

1.2.2

立地条件复杂,交通不便。很多造林小班位于偏远地区的圩堤上、河道边,不利于大型车辆通行,苗木进场不便,需要小型货车运输甚至人拉肩扛,增加施工难度和成本,后期养护也很不方便。

1.2.3

成活率和保存率较低。由于農村成片造林的地点都是农村田边隙地和河边驳岸空地,立地条件不如城镇绿化用地,而且由于投资的限制,苗木规格偏小,米径基本为2~3 cm,很少有超过5 cm的,这就导致了苗木的抗逆性不强,成活率不高。里下河地区人口密集,劳动力众多,而耕地面积相对较少,可造林面积更显不足,林耕矛盾时常出现,导致保存率不高。

2工程造林的意义、重点和难点

2.1工程造林在农村成片林建设中的意义

工程造林工程作为我国林业发展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提高我国造林整体水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2.1.1

极大地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减少不必要财政支出。海安县各区镇一直在探索提高成片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好方法,2005年以前以县苗木招投标,镇筹劳力的模式为主;2005—2010年以区镇苗木招投标,自筹劳力的模式为主;2011年至今,各区镇苗木招投标与工程招投标兼有。从各年实施效果和资金使用情况看,工程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明显好于“苗木+劳力”的造林方式。以2006—2015年墩头镇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为例,可以看出工程造林的优势很明显。2006—2010年是“苗木+劳力”的造林方式,当年平均成活率82.3%,保存率为78.8%,后期补栽养护耗费的资金约占造林资金的28%,2011—2015年是工程造林方式,当年平均成活率92.4%,保存率为87.3%,而且合同期内的补栽养护由中标单位自行负责,很大程度上节省了财政资金支出。

2.1.2工程管理更加规范,“一对一”工程款结算更加高效。由于工程造林是由具有专业资质的绿化公司实施的,施工人员、施工机具、及施工组织等方面也更加专业,施工效率高,质量高,工程管理的可控性强,可以由建设单位直接下达指令监督指导,省去了与村组之间的多重沟通,工程进度大大提高。工程款由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一对一”结算,有效减少矛盾和纠纷。

2.2工程造林重点和难点

2.2.1

进度控制。由于农村成片造林工程时效性强,因此组织实施和监管就要有主动性和前瞻性。但是由于其工程要素的不确定性,导致工程变更频繁,若不及时处理,会影响工程进度,所以进度控制是一个难点。

2.2.2

质量控制。工程造林苗木成活率及景观效果取决于工程质量控制,包括苗木规格进场验收及施工质量方面的监控。由于成片造林的工程造价相对较少,而且建设领域也存在方方面面的制度缺陷,因此中标单位的资质及业务水平、从业素质各方面都可能存在问题。另外,由于农村造林地段比较分散,质量控制对于业主单位来说是一个难点。

2.2.3

投资控制。乡镇成片造林资金来自县级以上财政拨付,专款专用,需要在财政允许的范围内对造林小班内的树种进行合理规划,使每个小班的工程造价在上级根据核实面积拨付的资金范围之内,或者总造价与验收面积的比例相当,不宜超标过多[2]。工程造林的成本控制主要来自树种选择和栽植数量两方面。目前海安地区造林树种以垂柳、意杨、大叶女贞、红叶石楠、榉树、水杉、池杉、银杏为主,从价格上看,垂柳、意杨、水杉价格较低,大叶女贞、红叶石楠、榉树、池杉、银杏相对较高。从最佳栽植时间上看,垂柳、意杨为12月中旬至次年3月上中旬,水杉、池杉、榉树、银杏可推迟到3月下旬,大叶女贞和红叶石楠为常绿树种,苗木通过适当修剪和处理可以常年栽植。但是成片造林是政府工程,需要统筹安排,具有统一性和程序性,再加上招投标的运作,开工时间正常在2月左右,因此要抓好成本控制,就必须抓好2—3月垂柳、意杨、水杉的栽植,从一定程度上控制单位面积的工程造价。因此从成片林建设的特点来看,工程的投资控制与进度控制存在密切关系,使其具有一定难度。

2.2.4矛盾协调。工程建设中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特别是农村成片造林的特殊性,决定了矛盾的复杂性。很多成片造林地段紧邻农田,如果前期土地确权不够明确,就存在争议,影响进度。另外,农民对树种不够了解,误解树木的遮荫效果,会阻挠施工。由于成片造林地段分散,涉及的村组也比较多,矛盾也多种多样。如果仅仅依靠镇主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协调,肯定是应接不暇,也不利于工程的开展,就需要调动当地村民组织进行调解,因此矛盾协调比较复杂。

3农村工程造林实施策略

3.1准备工作详细充分

及早排查宜林地段,确定工程地点,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结合立地条件,选择树种,确定苗木规格,规划混交方式,在满足造林的生态功能基础上,增强景观效果[3]。由于作业设计、工程概算要经过镇级主管部门和领导审批,因此必须要有至少7个工作日的机动时间。

3.2招投标运作高效有序

3.2.1

简易快捷招标。海安县各区镇财审部门都具有自主招标资格,可以就授权范围内的工程自行组织招标,但是负责招投标的工作人员大多还兼任其他工作,会一定程度影响招投标进度,对后期工程进度造成影响。因此建设单位要加强与招投标部门的对接和协调,确保招标工作快捷开展。

3.2.2

完善评标方法。近年来,很多地方工程造林采用最低价中标的原则,但事实证明工程质量并不理想,存在苗木规格偏小、栽植密度过小、成活率低下等诸多问题,虽然这些情况可以从合同的角度对施工单位予以处罚,但是社会影响极坏。因此,设定合理评标方法,得到一个合理中标价,是确保工程质量的第一步[4]。近年,海安县部分乡镇采取区间价中标的方式确定中标价格,即区间价内最低价中标,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最低价恶意中标,但是对于树种多的工程来说,不利于投资控制。因此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合理制定评标办法,确保招投标工作顺利开展。

3.2.3

合同签订及时详尽。建设单位和中标单位在发出中标通知书30 d内尽早签订造林合同,明确施工地点、树种、规格、行株距、配配置方式、工期和养护措施,明确双方权利义务、验收、工程款结算方式及其他相关事宜。

3.3工程实施监管到位

施工前对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技术要求。对进场苗木进行验收。按照合同规定,每批次抽取5%,不少于50株进行米径、地径或高度的测量,合格率不得低于95%。施工过程中对于需要变更的地点、树种和工程量及时做出反应,不误工期,完善变更手续,减少纠纷。督促施工单位做好管护工作,根据天气情况确定浇水次数,对积水地段及时疏干排水[5],因恶劣天气倒伏的苗木要及时扶正。对于成活率较低的小班,选择适宜的树种及时进行补植,确保造林效果。

3.4验收结算准确及时

工程验收是一项极具责任心的工作。目前海安县区镇工程造林的验收工作都是按照合同规定的行株距,结合造林面积推算树种及数量,进行工程款的结算。这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施工单位增加栽植密度套取工程款的行为,但是也加大了验收的工作量,对于不规则的造林地段要根据造林宽度實地测算,确保工程量准确无误。施工单位对验收结果签字确认,建设单位按照合同规定,向施工单位发放工程款。

3.5工程养护多方配合

农村绿化造林中植绿是基础,护绿是关键。要想保障农村绿化造林的成效,就必须高度重视林业管护工作,安排基层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到管护工作中,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使得责任能够落实到不同的个体[6]。海安县工程造林一般于冬春进行,5—6月初验,雨季补植,8—9月抽验。第1年要确保成活率和保存率,后1~2年是常规养护期,由中标单位负责实施病虫害防治及修剪等技术性工作,确保2~3年后的林木保存率不低于90%;同时也要遵循属地管理原则,由工程所在村组安排管护人,进行日常监督,由中标单位和镇、村共同承担管护责任。

参考文献

[1] 齐向伟,张姬利.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方法及意义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3):246.

[2] 曾文清.造林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3] 曹宏宇.论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方法及意义[J].防护林科技,2015(6):74-75.

[4] 李明谋.浅谈林业工程造林的管理策略[J].农业与技术,2014(2):94-96.

[5] 许晓明,蔡俊,许晓琴.浅谈如何提高工程造林质量[J].农家之友,2010(6):81,205.

[6] 瞿晓娟.新形势下对加强农村绿化造林工作的思考[J].乡村科技,2016(15):55.

猜你喜欢
实施策略现状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