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氮量对绿芦笋产量的影响

2017-05-30 09:13习嘉民谭施北习金根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36期
关键词:产量

习嘉民 谭施北 习金根

摘要[目的]研究施氮量对绿芦笋产量的影响。[方法]在芦笋生产基地,以3年生芦笋UC308为试材,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芦笋产量的影响。[结果]增施氮肥处理比常规施肥处理增产明显,处理N3(纯氮 475.0 kg/hm2)产量最高,较常规施肥对照处理N1(纯氮127.5 kg/hm2)增产38.2%,其次为处理N2(纯氮301.5 kg/hm2),增产20.7%,高肥处理N4(纯氮648.8 kg/hm2)增产较少,为12.8%。增施氮肥处理N2、N3、N4平均产量较常规施肥处理N1增加17.0%。[结论]该试验条件下,推荐最佳氮肥用量为纯N 407.3 kg/hm2。

关键词绿芦笋;氮肥用量;产量

中图分类号S14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36-0088-03

Abstract[Objective]Effect of amount of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ed on green asparagus was analyzed.[Method]Using threeyear Asparagus officinalis UC308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the effect of different amount of nitrogen fertilizer on yield of green asparagus was studied in the production base. [Result]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green asparagus yield of applying nitrogen fertilizer increased greatly. The application amount of pure N 475.0 kg/hm2 had the best effect on green asparagus , which increased yield by 38.2%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plot of conventional application (pure N 127.5 kg/hm2). The yield of application amount of pure N 301.5 kg/hm2 came second, which increased by 20.7%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plot.And the yield of application amount of pure N 648.8 kg/hm2 increased by 12.8%.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average yield of applying nitrogen fertilizer increased by 17.0%. [Conclusion]Under this experimental condition, the optimum recommend local fertilization amount of pure N was 407.3 kg/hm2.

Key wordsGreen asparagus;Amount of nitrogen fertilizer;Yield

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为百合科天门冬属宿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嫩茎供食,是一种药食兼用的营养保健型名贵蔬菜。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芦笋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我国是世界第一芦笋生产加工大国, 现种植面积已超过6.67万hm2 ,但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1]。

芦笋是一种药食兼用的营养保健型名贵蔬菜,素有“蔬菜之王”“蔬菜中的人参”的美誉。芦笋嫩茎柔软多汁,风味独特,营养成分非常丰富,含有天冬酰胺等18种氨基酸和包括硒、锰、锌、钼、铬等微量元素在内的15种矿质元素,还有皂角甙类化合物及黄酮类等多种活性成分,其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的含量均高于一般的蔬菜和水果,特别是叶菜类蔬菜,具有防癌、抗癌、降低血脂、预防冠心病等功效,也是抗疲劳、增强体力的营养滋补品[1-7]。

我国南方热区具有雨热条件充沛、无霜期长的气候优势,发展芦笋产业潜力巨大。但由于热区芦笋栽培经验较为缺乏,加上热区芦笋科研进展相对严重滞后,导致种植技术普遍较差,管理较为混乱[8-11]。为此,笔者于芦笋生产基地开展氮肥试验,探索不同施氮量对绿芦笋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期获得最佳氮肥施用量,为我国热区绿芦笋的科学用肥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芦笋基地进行,芦笋株行距为0.3 m×1.6 m,栽植20 850株/hm2,每半年割除一次母茎。试验地土壤有机质为5.90 g/kg,碱解氮34.96 mg/kg,有效磷88.11 mg/kg,速效钾64.19 mg/kg,pH为5.09。

1.2试验材料

供试芦笋品种為3年生UC308,供试肥料为尿素(含N46%)、过磷酸钙 (含P2O5 16%)、氯化钾(含K2O 60%),均为市售化肥。

1.3试验处理

试验设4 个处理,分别为施纯N 127.5 kg/hm2(N1,CK)、301.5 kg/hm2(N2)、475.0 kg/hm2(N3)、648.8 kg/hm2(N4),3次重复,小区面积66.7 m2。每处理均施过磷酸钙1 158.4 kg/hm2、氯化钾637.2 kg/hm2。采用开沟施肥,一次施入。

1.4测定项目与方法

分别于2016年5月22日、6月19日、7月27日测量芦笋株高、茎粗、一分枝高度、母茎数。并于6月15日至7月15日产量高峰期测量芦笋日产量,共30 d。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芦笋生物学性状施肥后每月对不同处理芦笋株高、茎粗、第一分枝高、母茎数进行测定,以观察不同施氮量对芦笋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由表1可见,不同施氮处理芦笋株高有所不同,但不同月份变化规律不同。5月处理N3株高最矮,6月最高,可见N3水平条件下芦笋生长较快,株高明显增加。不同月份比较,总体上6月芦笋株高达到最高,7月株高减小。处理N3芦笋茎粗5月最小,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明显。不同月份比较,总体上6月、7月芦笋茎粗大于5月。6月、7月处理N4第一分枝高最大,可见高氮水平条件下芦笋第一分枝高有所增加,不同月份差异不明显。母茎数变化不大,在4~6株/簇。由于试验地为芦笋生产基地,已进入3龄,芦笋地下部已经贮藏一定量养分,加上当地土壤肥沃,养分含量较高,日常管理施肥充足,都有可能导致处理间差异不明显。该试验在芦笋重新留母茎后的植株快速生长期施肥,施肥初期,植株快速生长,不同处理芦笋长势差异不大。6月芦笋生长达到顶峰,植株定型,植株各方面生物学性状都优于5月,试验肥料效应在此时体现。到7月,由于雨水较多,病害逐渐严重,植株老化,矮化萎缩。

2.2不同施氮处理绿芦笋产量

于高产期(共30 d)每天对合格绿芦笋产量进行测量记录,结果表明(表2),增施氮肥明显提高绿芦笋产量,处理N2、N3、N4绿芦笋产量都大于常规施肥处理N1,处理N3产量最高,日产量为127.6 kg/hm2,总产量3 828.0 kg/hm2,比处理N1增产38.2%,增产显著。各增施氮肥处理平均日产量为108.0 kg/hm2,总产量为3 240.3 kg/hm2,比处理N1增产17.0%。高肥处理N4产量虽然大于常规施肥处理N1,但小于处理N2、N3,可见绿芦笋产量并不总是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肥过量反而造成减产。

2.3施肥效益

由表3可见,增施氮肥可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增施氮肥处理N2、N3、N4绿芦笋产量都比常规施肥处理N1高,其中处理N3比CK增产最多,为14 815.5元/hm2。增施氮肥处理比对照施肥处理N1平均增产6 587.0元/hm2。处理N2比处理N1增产8 011.5元/hm2,而处理N4则比处理N3减产9 870.0元/hm2。按绿芦笋价格14元/kg、尿素3元/kg计算,通过建立一元二次回归方程分析(图1),纯N的最佳施用量为407.3 kg/hm2。

3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施用量对芦笋生长和产量都有一定的影响。不同处理芦笋株高、茎粗、第一分枝高等生物学性状变化规律不明显,总体上施纯氮475.0 kg/hm2处理株高最高,而茎粗最小,第一分枝高在高氮水平条件下有所增加。增施氮肥明显增产,施纯氮475.0 kg/hm2处理产量最高,日产量为127.6 kg/hm2,总产量3 828.0 kg/hm2,比施肥处理(CK)增产38.2%。施纯氮301.5、648.8 kg/hm2分别比施肥处理(CK)增产20.7%、12.8%,施氮301.5、475.0、648.8 kg/hm2平均增产17.0%,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综合肥料和芦笋的价格,通过建立一元二次回归方程分析,得出该试验条件下尿素的最佳施用量为407.3 kg/hm2。

由于热区芦笋生长迅速,生产周期较短,需要大量养分,采笋以及频繁清园处理都带走大量的矿质营养元素,因此,芦笋对肥料的需求量较大,尤其是氮肥用量越来越高[9-12]。该试验结果推荐最佳施氮量比北方笋区氮肥用量稍高,但在高氮水平条件下芦笋依然表现出良好的增产潜力,这可能与热区优越的气候条件有关。该试验于芦笋生产基地进行,芦笋已

进入3龄,地下部已经贮藏丰富的养分,加上当地土壤肥沃,养分含量较高,日常管理施肥充足,都有可能导致短时间内试验肥料效应不突出,处理间芦笋生物学性状差异不明显。

参考文献

[1]

厉广辉,于继庆,李书华,等.中国芦笋栽培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6,32(7):37-42.

[2] 陈光宇.中国芦笋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世界农业,2013(10):181-186,188.

[3] 乜兰春,李保会,黄瑞虹.中国绿芦笋栽培研究进展[J].园艺园林科学,2006,22(12):204-208.

[4] 王春燕,王卫东,李超,等.芦笋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生理功能[J].食品与药品,2010,12(9):369-372.

[5] 李翠霞,毛箬青,李志忠,等.芦笋营养成分的分析评价[J].现代食品科技,2011,27(10):1260-1263.

[6] 乜兰春,李保会,黄瑞虹.中国绿芦笋栽培研究进展[J].园艺园林科学,2006,22(12):204-208.

[7] 刘海清,陈光宇,刘恩平,等.中国芦笋产业国际竞争力探讨[J].中国蔬菜,2012(5):15-18.

[8] 陈河龙,习金根,高建明,等.热区芦笋產业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8):210-212.

[9] 陆锡康,陈忠,陈泉生,等.不同氮肥用量对绿芦笋的影响[J].上海农业学报,2005,21(4):75-77.

[10] 谷永丽,杨恒山,刘艳红,等.不同氮肥用量对绿芦笋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2009,15(3):631-637.

[11] 郜春花,卢朝东,王岗,等.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白芦笋生育指数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09,37(5):38-41.

[12] 翟海翔,杨斌,焦彩菊.化肥施用对绿芦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 2011,39(12):1263- 1265.

猜你喜欢
产量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提高玉米产量 膜下滴灌有效
夏粮再获丰收 产量再创新高
世界致密油产量发展趋势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2018年我国主要水果产量按省(区、市)分布
2018年11月肥料产量统计
2018年10月肥料产量统计
2018年12月肥料产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