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姓党的时代要求极其保障机制

2017-05-30 10:48陈荣武
党政论坛 2017年3期
关键词:姓党党性党校

陈荣武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第一次在中央文件中明确把“党校姓党”作为党校办学的根本原则。2015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专门就党校姓党进行了政治重申和系统论述,回答了“为什么要坚持党校姓党,什么是党校姓党,如何坚持党校姓党”这个根本性的问题,凸显了坚持党校姓党这个政治命题和根本原则的重大意义,为新时期党校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明确党校姓党的时代要求、建立健全党校姓党的保障机制,是党校贯彻落实好党校姓党根本原则的重大任务。

一、准确把握党校姓党的时代要求

坚持党校姓党既是回顾总结党校办学历史得出的最根本结论,也是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校工作的根本政治遵循——坚持党校姓党是党校工作的根本原则和第一要义。党校姓党的时代要求是指在新的历史时期,党校姓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赋予新的理论内涵和新的实践特征,也即党校在新形势下坚持党校姓党的行动原则和实践要求。党校姓党的时代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党校姓党的最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规定,中国共产党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領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工作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党校“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坚持党委办党校,各级党委要把办好管好建好党校作为履行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把党校工作纳入党委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安排,每年至少专题研究一次党校工作。要确保党校姓党得到根本保证,就必须始终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委对党校工作的领导,坚持党委办党校、党委管党校、党委建党校,要从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的高度把党校工作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安排,要认真落实好《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党对党校工作领导的精神和要求,这是党校姓党的组织保证和政治保证。党校要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党校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来进行,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

2.实现全要素姓党是党校姓党的必然要求

党校“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组织属性、角色定位和职能决定了党校必须坚持全要素姓党,将党校姓党贯穿于办学全过程、管理全过程和发展全过程,确保党校姓党在全领域、全方位和全过程得到全面体现和落实。2012年7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党校校长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党校姓党作为党校的灵魂,贯穿于教学、科研、行政、后勤各个方面工作之中,融入到党校教员和管理人员的思想与行动之中”。 2015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党校姓党,就是要坚持一切教学活动、一切科研活动、一切办学活动都坚持党性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路线,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归根到底一句话,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也强调,要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一切教学、科研和办学活动都要坚持党性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路线,做到党的重大理论成果、重大战略部署及时进课堂,党中央作出的决策迅速贯彻、关注的问题深入研究、交付的任务认真完成。全要素姓党是指党校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都要全面体现党校姓党的要求,将党校姓党落实到教学、管理和服务各项工作中,无论是空间布局、环境设计、文化内涵,还是制度体系、队伍建设、后勤保障都要体现党校姓党的文化要素、价值蕴含和具体要求。

3.聚焦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是党校姓党的首要任务

党校姓党,要求党校必须把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作为党校教学首要任务和党校工作重心。《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是党校的主课,是党校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必须重点抓好的教学内容;这两类课,在中央党校、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市(地)委党校教学安排中不低于总课时的70%;各级党校每个主体班次都要设置专门的“党性教育单元”,针对不同班次的学制长短,安排充分的教学内容和时间,确保党性教育课不低于总课时的20%;党校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理论教育中心内容,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作为重要课程,抓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教育,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引导学员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要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中之重,使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员头脑。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各级党校要把党性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要强化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党校姓党,决定了党校科研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展开,在党的思想理论研究方面有所作为,为坚持和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出积极贡献。党校要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智库,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加强理论总结和理论创新,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努力。党校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党委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及时反映重要思想理论动态,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

4.“党校人”姓党是党校姓党的关键环节

党校姓党的核心和关键环节是“党校人”姓党。“党校人”姓党,是指党校的领导管理人员、党校教师、后勤服务保障人员等都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科学理论和党校姓党各项要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党校教师站在教学课堂第一线,直接面对学员开展教学活动,党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党性素养直接影响学员党的理论和党性水平的提高情况,所以党校教师姓党是党校姓党的关键环节和人才保障。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党校教师是我们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教师队伍,是我们党一支不可多得的理论力量。对党校教师来说,首先要做到自觉坚持党校姓党、党校教师姓党,时刻牢记自己党校教师的身份,在自身党性锻炼上更加严格,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学员。党校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教师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忠诚于党、忠诚于党校事业,坚持党的立场,坚定党的信仰,践行党的宗旨;严明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讲坛论坛有纪律,促进教师正确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旗帜鲜明、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5.全面从严治党治校是党校姓党的重要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构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开创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格局。全面从严治党实践既包括了全面教育管理党员干部,也包括了对全面从严治党理论和制度的研究创新。党校是教育管理干部的重要阵地,是党建研究的重要智库,要做全面从严治党的表率,要将加强自身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贯穿党校建设发展和办学全过程,这是确保党校姓党的政治保障。习近平同志强调,各级党校要坚持把从严治党要求和从严治校方针结合起来,坚持严以治校、严以治教、严以治学,把校风建设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要坚持高标准办学,把质量立校作为党校工作的重要抓手,努力提高教学科研质量;要锐意改革,不断推动教学科研、人才队伍、管理服务、学风校风等各方面工作的创新。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全面从严治党走向纵深的关键时期、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叠加期深度并存以及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特殊阶段、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过渡时期,始终服从党的召唤、时刻向党看齐、坚持服务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然成为党校姓党的时代要求。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党校姓党保障机制

进一步建立健全党校姓党的保障机制是实现党校姓党时代要求的根本任务。

1.进一步健全党委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的领导体制机制

坚持党的领导是确保党校姓党的第一保障和首要原则。当前在一些地方存在党委对党校思想重视不够、领导不够到位的现象,导致一些基层党校在党内的边缘循环,办学主业主课不突出,办学功利主义现象作祟,党性原则有所丧失。进一步健全党委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的领导体制机制,就是要进一步健全党委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的领导责任制和述建评建机制。要正确处理好上级党组织、党校党组织和校务委员会的关系,党组织要自觉加强对党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尤其是加强党对党校办学、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和重大决策的领导。党校在加强党的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中的功能、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要将各级党委(党组织)领导党校建设情况作為党建责任制和日常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向上级党组织述责,并形成制度化安排。

2.进一步理顺党校工作职能和健全考评体制机制

对照中共中央对党校职能的定位,一些基层党校需要进一步厘清职能,实现“角色归位”“职能归位”和“思想归位”。实现“角色归位”就是要求一些基层党校解决将自己定位为一般培训机构甚至是盈利性培训组织的不良倾向,将自身的社会角色归位到“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组织属性上来;“职能归位”就是要求一些基层党校严格按照党校职责要求开展工作,围绕主业主课开展教研咨工作,加强对党员干部进行党的理论和党性教育的培训工作,防止荒废主业、不务正业等现象的发生;“思想归位”就是要求各级党校自觉摒弃不符合中央的办学理念、指导思想和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认识,自觉增强

“四个自信”和“四个意识”,尤其要克服自由主义、功利主义的办学思想。要通过健全考评机制监督和规范党校工作职能的履行情况,按照中央对党校职能的定位制定科学的考评体系和体制机制,促使党校始终在党校姓党的正确轨道上运行。要逐步构建党内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评估体系,确保评估的独立性、公正性和科学性。

3.进一步健全主业主课课程建设组织化运作体制机制

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是保障“党校课程姓党”、干部教育得到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工程,需要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和充分论证。一些基层党校存在课程设置随意化、权力化、临时化等现象,一些基层党组织由于高水平师资队伍缺乏,导致课程体系建设专业化水平不高,一些基层党校课程体系建设缺乏组织化运作机制,集体智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导致课程建设的战略性、科学性、专业性缺失。这一系列情况,都会导致主业主课课程建设得不到有效保障。基层党校要进一步健全课程建设委员会运作机制,建立健全课程建设议事决策、研讨交流和咨询论证机制,建立健全学员特点和学员需求调研机制,充分发挥校内外专家在规划和设计课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确保主业主课的专业化水平、科学化安排和制度化实施。

4.进一步健全党校教师思想政治建设体制机制

党校姓党,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党校教师队伍是党校姓党所有保障要素中最为活跃、最有影响力的因素。要通过机制化手段加强党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提升党校教师的政治素养、政治定力、党性修养和师德境界,提升党校教师的党的理论、党性和党规党纪教育的专业化水平。要从源头上把好党校教师“入口关”,加强对党校教师的政治素质审查,决不可以业务素质替代政治素质,以教学科研能力替代党性引领能力。要健全党校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过程化运作机制,确保党校教师在政治上始终不变色、思想上始终不变质、行动上始终“不忘初心”。要通过建立党校领导对教师的“引领工程”、以老带新的“传帮带”工程、推动骨干队伍建设的“骨干培育工程”和“名师工程”等机制,大力推进党校教师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健全党校教师述责评价机制,将党校教师姓党情况、师德水平作为首要考核指标,将党校教师开展主业主课教学科研能力作为骨干教师培育的重要依据。

5.进一步完善党校自身党的建设和学风建设长效机制

在一些基层党校存在党建工作虚化、弱化、边缘化的现象,党建责任制、党风廉政责任制、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不尽到位成为影响党校姓党的一种重要因素。党校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阵地,加强党校自身的党建工作,是党校姓党的必然逻辑和重要路径。当前,一些基层党校党组织建制不健全、党内政治生活不规范、党建工作开展随意化、党组织负责人和骨干队伍建设不力等现象仍在相当程度上和范围内存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少数基层党校存在党组织生活形式化、行政化、表面化、随意化及走过场等现象,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有所缺失,这种情况必须尽快彻底得到扭转。要进一步完善党校自身党的建设和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实现以党风引领学风、以学风促优党风的良好氛围,通过全面加强党风和学风建设,进一步强化党校姓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筑牢党校姓党的政治思想防线,净化党校姓党的政治生态和文化环境。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第四分校)

(责任编辑 周 巍)

猜你喜欢
姓党党性党校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践行“四向四做” 打造“党报姓党”的新闻铁军
新形势下“党校姓党”贯穿党校教学始终的思考
树立党的意识和坚持“党员姓党”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忠诚干净担当是党性
中共中央党校暨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2015年秋季开学典礼举行刘云山强调:坚持党校姓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