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①

2017-05-30 16:44张亚敏崔瑜
中国商论 2017年29期
关键词:因素分析文化创意产业创意

张亚敏 崔瑜

摘 要:我国“十三五”规划要求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本文研究通过查阅并参考国内外大量相关研究文献,归纳和总结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范围,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价值形成的过程图。根据该过程图,本文研究基于文化创意产品从创意产生到转化为商品销售的过程,得到发展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四个关键影响因素,即产业因素、资金因素、人才因素、制度因素。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因素分析 创意 北京

中图分类号:F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0(b)-149-03

阿特金森和科特(1998)认为新经济是以知识为本质的经济,而创意经济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动力。美国人已发出“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的宣言。文化创意产业因其自身具有附加值高、发展可持续、核心竞争力难以模仿的特点,其增速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代表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的关键纽带。而我国文化的繁荣发展,推动着文化产业成为经济转型的新增长点。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受到国内外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1 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界定

文化创意产业一词,最早源自英国,后来其他各国各地区发展了这一概念。“文化创意产业”进入中国,最早进入台湾地区,随后北京市成为中国内地最先引用这一概念的地区。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国内外给出不同的界定范围,如美国把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版权产业”,我们知道美国经济主要依靠的不是实体经济,而是虚拟经济。即美国物质资料生产产生的经济效益占GDP的份额固然很大,但以金融系统为依托的经济活动也占很大份额,这种比例关系与常规的占比不同,对经济的稳定发展产生风险。此外,也有美国学者提出“创意经济”的概念。如约翰·霍金斯(2006)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指出,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 5%的速度递增。Florida在《Creative economy》一书中也指出,美国的创意部门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30%,工资和收入占总工资和收入的50%。文化创意产业在英国被称为“创意产业”,强调了创意的关键作用。1998 年英国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振兴经济的立足点。文化创意产业在德国被成为“文化产业”。据有关数据显示,2011年人口不足350万的德国柏林,已有3万家文化创意企业,且从业人员达到22万,每年平均创造200亿欧元的价值,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德国的“创意火车头”。韩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即“文化产业”,它把从事与文化产品的研发、生产、流通等相关的服务产业都包含在内。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得到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涵盖了广播影视、动漫、传媒、表演艺术、软件、计算机服务等方面。据有关数据显示,2014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经济比重13.2%,且2015年增速仍然保持13%。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成为首都经济中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在全国具有标杆作用。

综上可知,文化创意产业强调主题文化依靠个人或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文化创意产业本质上是以创意和知识为核心的产业。根据管理学中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可知,產品的生命过程与人一样,都有进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同样的道理,文化创意产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也会经历投入各种原材料、进入生产过程、产品进入市场,以及最终退出市场的阶段。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过程,通过运用现代IT传播技术、知识和智慧、创意等“无形”的原材料,经过加工制作,最后生产出产品,一旦获得市场认可,将会产生很大的市场反应。因此,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含三个因素:创意、知识、技术。

2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归纳国内外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界定,本研究在产品生命周期的理论基础上,把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以文化创意为基础,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核心技术形成文化创意产品,然后,通过市场营销手段,把文化创意产品呈现给观众,实现产品的经济价值的过程(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品价值形成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文化创意的产生阶段,这是文化创意产品形成的基础。第二个阶段是生产产品阶段,通过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科学技术,生产、制造出文化创意产品,这一阶段是文化创意产品形成的关键,意味着文化创意产品能否产生。第三个阶段是市场营销和销售,在把文化创意产品推向市场的过程中,可以利用4P(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营销理论实现文化创意产品到商品的转变。因此,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即分析这三个阶段实现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通过价值关系形成图,清晰客观地描述了文化创意产品形成各个阶段的流程,从该图得到,影响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因素有:文化产业的环境因素、资金因素、人才因素、制度因素。这四个因素贯穿于文化创意产品形成的整个过程中。

2.1 产业环境因素

产业环境,指处于同一产业内的组织相互发生作用的环境因素。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具有同类特征的企业通过共享资源、降低不必要的消耗等逐渐进行集群或集合发展,这就形成了产业。同一产业内,企业彼此之间既可能会有合作,也可能存在竞争。针对可能产生的竞争关系,本研究认为主要是产业内的企业与潜在的想要进入该产业的企业、替代品的生产商之间也可能存在竞争关系。面对激烈的竞争,产业中的企业需要形成各自的发展战略。而迈克尔·波特的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成为企业制定战略的指导。其认为产业内可能存在以下五种竞争力:现有的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潜在的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生产企业的替代风险、供应方的讨价还价能力、顾客的讨价还价能力。此外,也有些学者在波特教授五力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政府、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群体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这类影响因素我们称之为“其他利益相关者”。因此,这六种竞争力因素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范和运行指南。通过北京市第一批、第二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可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园区发展为主要方式。又如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将重点建设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有:影视产业功能区中国(怀柔)影视基地、新媒体产业功能区、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功能区、动漫网游及数字内容功能区。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对北京市形成全市统一、上下联动、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功能区文化建设意义重大。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的发展需要考虑产业环境的重要作用。

2.2 资金因素

生 产产品需要一系列“材料”的投入,维持一个企业的运营也需要各种资源。资金是企业所需资源中最为关键的一种资源。资金链一旦断裂,企业将无法正常运营,面临岌岌可危的境地。文化创意产业不同于生产、制造型企业,它需要更多的、带有商誉性质的资源,文化创意产业自带光环,它需要有文化、有创意、有产品,同时,需要有道具、有场地、有技术等。而这些,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初期需要先投入资金、运营,才能产生效益。对产业中的众多企业来说,现金为王。现金流,是衡量任何一个运营状况的重要指标。因此,基于北京商业机会众多、资金众筹能力强、银行政策优惠等优势,吸纳企业运行所需资金,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

2.3 人才因素

人是世界上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高级动物,人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有时候,不逼你一把,你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由此可见,人作为世界的主体,适应着世界,改造着世界。邓小平曾提出“人才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他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马云在2014年曾说道,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因此,不管是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还是从企业發展的角度出发,人才都是最重要的资源。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所需的人才由于其产业的特殊性主要需要两类人才:创意型和经营管理型。创意型人才是发展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没有创意,文化创意产业就无从谈起,没有创意型人才就没有文化创意产业的形成。经营管理型人才主要分生产经营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经营型人才是基础,技术经营型人才是关键,管理型人才是保障。这三类人才缺一不可。技术经营型人才主要协助创意型人才把文化创意利用一定的技术显化为生产技术,并在管理型人才的领导下,由生产经营型人才转化为产品。因此,在发展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各高校、科研院所以及职业技术培训机构的人才,吸纳优秀的人才,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增加总收益和总产值。

2.4 制度环境因素

制度环境一般指一系列与政治、经济和文化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习俗,是用来建立生产、交换、分配的基本的政治、社会、法律基础规则。文化创意产业不同于传统的生产、制造业,它具有独特的产业特点,这就决定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要特定的制度环境。发展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首先需要重视创意的重要性,新的创意的产生,需要营造一个优良的产生创意的土壤,这就需要强化文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优化区域布局,给予政策和法律支持,营造良好氛围。其次把文化创意转化为产品的过程中需要人才、需要科学技术、需要科研设备等,这就需要政府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参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科技创新,促使文化创意产业与高校、与科研院所合作,并给予政策优惠。接着把文化创意产品呈现给消费者时,需要各种市场营销活动,加大宣传力度,这就需要行业协会、产业协会等中介服务平台进行信息交流、成果转化交流。最后,从世界各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看,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离不开与国际的交流,这就需要举办各种博览会、展销会等活动,一方面借助这一平台与国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产品、技术等进行交流并开拓国外市场,另一方面有助于吸引外商的眼球,获得外商的融资。

3 结语

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得到文化创意产业价值形成的三阶段框架图,基于该三阶段框架得到发展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一方面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使我们在以后研究文化创意产业时有了研究阶段的思路;另一方面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四因素告诉我们一个产业的发展不仅仅需要自身的生产经营,更需要社会、法律、政府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给予支持。

参考文献

[1] 中国文化报.德国柏林:文化产业成为创新发动机[N].2011-12-06.

[2] 杜志华.中国科技产业化环境因素分析[D].北京机械工业学院,2003.

[3] 刘艳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关键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商业, 2006(36).

[4] 卫志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制约与突破——一项基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

[5] 张晓翠,黄欢.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前景及对策研究——以北京798艺术区为例[J].区域经济,2017(6).

①基金项目:北京市属高校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项目(集群背景下高管团队、知识整合对开放式创新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CIT&TCD201704066));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高管团队异质性的北京市文化创意企业能力提升研究(17GLC059))。

作者简介:张亚敏(1991-),女,汉族,河南商丘市人,现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读研究生,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从事战略管理、知识管理方面的研究;崔瑜(1982-),女,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要从事知识管理、企业组织行为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因素分析文化创意产业创意
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研究现状分析
无形资产减值因素分析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考核模式因素分析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钧瓷造型设计的创新研究
浅析“跨界与融合”思维的特征与应用
试谈美术教学中的创意作画
广告招贴设计中的图像创意
广告图形设计教学之创意性思维研究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互联网+”时代杨家埠木版年画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