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之我见

2017-05-30 16:55王炫懿
中国商论 2017年29期
关键词:应对气候变化一带一路

王炫懿

摘 要:如何应对当前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的大国,提出创建亚欧、亚非经济发展带,以此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一带一路”理念。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发起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公平有效、合作共赢的国际经济气候治理体系,向世界宣示了推动绿色低碳和经济共赢的信念和决心。本文通过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国际气候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一带一路”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倡议展开探讨,旨在为如何促进“一带一路”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有序健康发展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一带一路” 经济 气候变化 应对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0(b)-171-02

有资料显示,2016年全球气候普遍转暖,全球现有冰川面积迅速缩小,北冰洋冰架加剧融化,全球恶劣气候频发,人类饮用水源在未来数十年后将面临严峻挑战。今天世界经济发展由于世界各国间的贸易壁垒,以及冷战思维,导致各国间、各个利益集团间以及不同的地缘政治引发的各自为阵相互挤压、相互制裁,从而导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受到遏制,无法面对人类即将面临的因气候变暖所造成人类生存的重大挑战[1]。“居安思危”“警钟长鸣”是人类几千年来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得以繁衍生息的秘诀所在。人类自身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经济发展史。人们对全球数次工业革命带来经济飞跃是有目共睹的。然而伴随全球经济发展的高速推进,工业污染所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带给各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则引发人们更多深层次的思考。“优结构”“减产能”“促环保”已经逐渐成为各国共识。面临严峻经济危机所引发的巨大挑战人类逐渐学会运用经济手段和信息技术寻找到全球经济发展的突破口。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发展同时也为人类重新认识经济打开新的眼界,拓展新的经济领域,增加调控经济的更多强有力的手段。这就是中国经济能在近十年保持着让世界瞩目较高经济增长率的原因所在。信息技术产业带给中国强大的推力是功不可没。

如何应对当前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的大国,提出创建亚欧、亚非经济发展带,以此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一带一路”理念。那就是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经济为纽带带动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共同应对以达到全球绿色发展的宏伟目标。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发起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公平有效、合作共赢的国际经济气候治理体系,向世界宣示了推动绿色低碳和经济共赢的信念和决心。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经济发展与经营理念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世界经济发展是需要全球各国携手合作、沟通协调、相互补充、共同应对、共渡难关。我记得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在他首次入主白宫时,面临当时严峻经济危机时说的一段话以示今天的人们。“这是一个民族献身的日子。我确信,我的同胞们期待着我在就任总统时,能以我国当前形势所迫切需要的坦率和决心对他们讲话。现在首先是要讲真话的时候,坦率地、大胆地讲出全部实情。我们不必畏缩,不敢正视我国今天的情况。这个伟大的国家将会像它曾经忍受过的那样忍受下去,它将得到复兴,它将得到繁荣。”今天我们各国人民都应有这种“民族献身的日子”勇气和危机感,以全人类的共同智慧应对今天的人类生存危机。由此可见,对“一带一路”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国际气候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国际气候合作面临的机遇

“一带一路”下,以经济发展为纽带,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可为机遇与挑战并存。其中,在机遇方面,首先,伴随可持续发展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一带一路”以经济发展为纽带,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势在必行。近年来,世界各国相继提出了各种有关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与协定,中国在陆续提出的举措、倡议中同样尤为关注“绿色”的发展理念,绿色经济已然转变成推进国家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前提。其次,伴随参与国际事务程度的逐步深入,中国需要不断提高主场外交及议程设置的水平,“一带一路”理念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合作无不创造了有利平台。“一带一路”理念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合作在国际外交、全球气候治理等领域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现有成果,应对进一步提高中国参与和引导全球治理的能力。再次,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必然需求,各个国家相互协作,互惠互利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及绿色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推动绿色经济发展、逐步增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能力,是“一带一路”各国实现有序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同样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2]。强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绿色基础设施、绿色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可有效推动区域的共同发展、繁荣。最后,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上收获的成就,全球有目共睹,凭借累积的科学完备的技术、保护方案,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可发挥显著作用。如在节能减排问题上,中国在节能、绿色交通、可再生能源等领域收获了大量成就。尤其是高速铁路建设、风电和光伏设备制造等方面拥有全球领先水平。

1.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国际气候合作面临的挑战

首先在挑战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现阶段发展水平较为落后,该部分国家未来经济发展或多或少会造成大范围温室气体排放,减排形势不容乐观。大部分沿线发展中国家现阶段人均排放依旧明显不足全球平均水平,在推进工業化发展中温室气体排放升高不可避免,在当前狭隘碳排放空间制约下,这些国家势必面临极大的减排压力。其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禀赋以高碳为主,发展绿色低碳能源面临不小的难度。中国、印度及东南亚等国有着十分丰富的煤炭资源,中东地区则有着极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对于这些国家而言,尤其是部分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国家,发展绿色低碳能源势必会面临来自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层面的阻碍[3]。最后,现阶段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环境标准及相关碳排放标准较为宽松,社会大众缺乏有效的生态环保意识。国际合作项目的环境影响颇受国际舆论的热点关注,过去也存在一些中国企业在国际合作项目中因对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缺乏考虑而备受争议。

2 “一带一路”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倡议

2.1 强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提高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能力

首先,中国应当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成“一带一路”理念下的重要合作领域及关键点,提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在主场外交中的地位,有效借助在“一带一路”周边外交及全球气候治理领域累积的影响力,有序强化打造相关平台并健全机制机构,进而在全球治理及国际规则制定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其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基于对合作方切身发展议程及诉求的尊重,充分结合相互间的比较优势,促进国际合作效益最大化,经由交流合作促进各个国家实施国家自主共享,提高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能力。基于对“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实际情况的全面考虑,强化推动绿色基础设施、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的国际合作。最后,依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现有合作平台、亚投行以及丝路基金等渠道,有效采取国际贸易、政府援助等方式,引入科学的合作模式,最大程度地动员不同利益方积极参与合作,真正意义上推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政策合作、经济合作、贸易合作[4]。

2.2 构建“一带一路”生态文明传播机制,提高沿线国家对中国生态发展理念的认同

“一带一路”的愿景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并达成人类的共享共赢。鉴于此,要构建“一带一路”生态文明传播机制,在“一带一路”理念传播过程中,实现对中国生态发展理念的科学引领。“一带一路”理念提出三年以来,已超过一百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相应支持,四十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达成合作协议。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达数百亿美元。各式各样重大项目在沿线国家落地开花,促进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即便获取了一系列发展成果,然而国际上对“一带一路”依旧存在各种偏见,指出中国工业化发展会使当地面临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5]。针对该种情况,中国务必要提高重视,构建科学完备的“一带一路”生态文明传播体系,加大宣传力度,使国家社会认识到,中国政府、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不会破坏生态自然环境。同时,还可构建“一带一路”国际舆情监测分析、应对工作机制,国际舆情可一方面可反映“一带一路”发展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可对未来工作带来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为了充分有效了解国际舆情对“一带一路”发展的反应,必须要提高对国际舆情监测的有效重视,并通过对监测分析成果的有效应用,在工作中采取应对措施,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有序开展。鉴于此,中国相关部位要不断探索构建“一带一路”发展国际舆情检测分析和应对工作机制,并使该项工作不断趋向于规范化、常态化,逐步提高水平,进一步为“一带一路”建设工作提供更好地服务。

3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中国做出让国际社会有目共睹的努力。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的各种基础设施项目和贸易协议已经具体表达了中国的发展思路和绘制中国绿色经济的宏远蓝图。中国正身体力行,许多绿色项目已經在建之中。“经济发展,环保先行。绿色低碳,持续发展。”是所有国家共同遵循的理念。中国的“一带一路”共同体可以扶持全世界各国共同走向更加绿色的未来,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抓手之一。今天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地球面临更加严峻的生存挑战。只有各国政府和人民齐心戮力、共赴艰难,才能为人类可持续发展赢得一片得以生存的“青山绿水”。

参考文献

[1] 王志芳.中国建设“一带一路”面临的气候安全风险[J].国际政治研究,2015(02).

[2] 王文,杨凡欣.“一带一路”与全球绿色基础设施投资的未来[J].国际金融,2017(06).

[3] 周国梅,解然,周军.明确目标抓住重点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J].环境保护,2017(13).

[4] 姜晔,耿建忠.“一带一路”建设农业生态环境合作现状与前景分析[J].世界农业,2015(10).

[5] 祁悦,樊星,杨晋希,柴麒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国际气候合作的展望及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17(06).

猜你喜欢
应对气候变化一带一路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气候变化与环保法官
气候变化:法官的作用
营改增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应对策略分析
石油企业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实践与思考应用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打通“网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