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海陆经济统筹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2017-05-30 10:48刘新民张亚男范柳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7年2期
关键词:政策建议企业家影响因素

刘新民 张亚男 范柳

摘 要:采用共生度模型对山东省海陆经济统筹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发现山东省海陆经济统筹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目前陷入瓶颈期。为此,应实施“重点突破”的扶持政策突破发展瓶颈。提炼出海陆经济统筹发展影响因素体系,对问卷获得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发现:宏观经济环境下的GDP增速、人民购买力水平,政策制度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税收优惠力度、政府参与度,科技环境下的技术成果商业化水平,金融环境下的资本市场风险水平和资本市场活跃程度,人才环境下的行业人员素质是海陆经济统筹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进一步针对关键因素提出促进山东省海陆经济统筹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海陆经济统筹发展;影响因素;企业家;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 7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17)02-0136-09

Abstract:Considering the importance of marine industry and land industry in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marine & land economy,this paper adopts the symbiosis model to evaluate the condition of overall development of Marine & Land economy of Shandong Provenience from 2001 to 2013.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marine & land economy in Shandong Provenience has obtained periodic achievement,however,it has been caught in the bottleneck period with a slow development currently.On account of the result,the study refines the influential factor system of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marine & land economy from entrepreneurs perspective,and analyzed data by clustering analysis.The result reveals that the GDP growth and peoples purchasing power level of the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level,the degree of tax incentives,the government participant degree of the policy regime environment,the technology commercialization level of the technology environment,the capital markets risk level and the degree of the capital market activity of the financial environment,and the industry personnel quality of the talent environment are the critical factors of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marine & land economy.The study puts forward policy suggestions aiming at the critical factors that can promot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marine & land economy of Shandong Provenience.

Key words: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marine & land economy;entrepreneurs;influential factors;policy suggestions

0 引 言

當前以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陆域经济,已经使其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了严重威胁。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以增加生产要素投入来取得经济发展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以“创新”、“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等为核心驱动力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加快经济转型已迫在眉睫。

目前我国陆域经济由于水资源、能源、矿产资源和空间等缺乏而造成的发展困境,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多使其发展雪上加霜。海洋是陆域经济活动空间的延伸,是陆域经济发展的“资源库”,陆域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海洋经济。但在长期“重陆轻海”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对海洋经济的开发仅为冰山一角,并未充分发挥海洋经济对整个经济系统的拉动作用。目前“陆海统筹”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海陆经济统筹作为陆海统筹战略中关键组成部分,海洋经济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海陆经济统筹发展是整个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研究海陆经济统筹发展对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1 文献综述

现有的对海陆经济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3类:

第一类是相关概念、对策研究。该类研究主要是对海陆一体化、海陆经济一体化、海陆统筹以及海陆经济统筹等的概念进行界定和对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属于定性研究。韩立民在界定海陆一体化概念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海陆一体化的层次、内容和发生机理,并提出了海陆一体化的建设重点[1];卢宁等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海陆一体化的基本内涵和实践意义进行了论述[2];鲍捷等从地理学视角分析了海陆统筹发展的内涵,并对海陆统筹法战略规划提出了建议[3];王淼从人才、科技等角度探讨了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4]。

第二类是海陆经济发展现状评价研究。该类研究的定性研究居多。刘伟光等应用耗散结构理论对我国11个沿海区域的海陆经济一体化发展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我国海陆经济一体化程度逐年提高[5];徐胜从海、陆经济产业关联度入手,应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海、陆经济三次产业关联程度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海、陆经济三次产业间存在较强联系[6];王涛等从资源共享度、经济依赖度和发展潜力3方面入手分析了我国沿海地区海、陆经济系统的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测算了2002—2011年海陆经济的合作强度,结果表明虽然海洋经济发展脆弱性较强,但是海陆经济合作比较稳定[7];杨羽頔等建立了资源、环境、经济、社会4个维度的指标计算了环渤海地区的海陆统筹度,并对其进行了时空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海陆统筹水平呈上升态势[8]。

第三类是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姚剑峰等以海水利用业为例,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括技术、经济、社会宏观环境因素在内的海水利用产业化影响因素评估体系,以探究延缓海水利用产业步伐的关键因素[9];杨林等应用熵值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沿海11省市的海洋高科技产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并发现各省经济发展水平是海洋高科技产业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10];王泽宇等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分析了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对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相对较小,并给出了具体原因[11];乔俊果等应用C-D生产函数拓展模型,研究了政府海洋科技投入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对海洋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大,其次是政府海洋科技投入、劳动力的增长[12]。

关于海陆经济的第一类和第二类研究成果较多,并且体系也逐渐完备,对于进一步促进海陆经济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第三类研究可能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研究主体。目前研究主体多为海洋经济领域的影响因素,而不是海陆经济统筹发展的影响因素。海陆经济统筹发展与海洋经济发展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并不能等同。

2)影响因素体系。以往研究中影响因素的选取比较单一,未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

3)研究对象。现有研究对象大多是沿海地区,而针对具体省市的研究较少,因此政策建议的针对性比较有限。

基于以上分析,文中首先对山东省海陆经济统筹发展现状进行评价,厘清山东省海陆经济统筹发展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海陆经济统筹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应用调查问卷得到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探究影响海陆经济统筹发展的关键因素,并基于此给出了促进山东省海陆经济统筹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2 山东省海陆经济统筹发展现状评价

海、陆产业在技术和空间上的依赖关系决定了海陆经济统筹发展和一体化发展的必然性[13],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发展的程度以及两经济系统产业融合、衔接的程度决定着海陆经济统筹发展的程度。因此,海、陆经济产业协同共生发展成为海陆经济统筹发展的核心。为突出海陆经济统筹中产业的特性和重要性,在参考相关研究的基础上[14-16],采用海陆产业共生度模型对山东省海陆经济统筹发展的现状进行评价。

2.1 评价模型的构建

海陆经济产业共生是指海洋经济产业与陆域经济产业在产业系统中相互影响,利用全局信息进行协同,实现同类资源的共享和异类资源的的互补,促进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推动产业协同发展[14]。

产业共生度的含义是一个共生单元或共生系统主质参量的变化引起另外一个共生单元或主质参量变化的程度,反映2个共生单元或共生系统之间的主质参量变化的关联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公式的含義是j变量的主质参量变化率引起的i变量主质参量的变化率。

公式中δij表示i变量对j变量的产业共生度,zi,zj分别表示变量i,j的主质参量。

产业共生模式的判定标准参考苑清敏“产业间共生模式判定及其特征表”。

2.2 山东省海陆经济统筹发展现状实证分析

文中将海、陆经济产业总值增长率作为海、陆经济这2个共生单元的主质参量。相关数据来源于《山东省统计年鉴》和《中国海洋统计年鉴》。

1)将2001年到2013年山东省海洋经济产业总值可比价N1与陆域产业总值可比价N2做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由数据分析可得以下结论。

首先,山东省海陆经济统筹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由表2可知,2001—2013年的δ12,δ21均大于0,且二者随着时间发展皆趋向于“1”,说明此时间段山东省海陆经济产业共生为正向互惠共生,海陆经济统筹发展在海、陆产业的互相拉动作用下正趋于协调状态。这是海陆经济统筹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其次,山东省海陆经济统筹发展进入瓶颈期。首先,海洋经济发展尚未实现良好突破。2001—2013年δ12的值均显著大于δ21的值,为不对称互惠共生,海洋经济子系统在海陆经济统筹发展中相对于陆域经济子系统来说处于弱势。其次,海陆产业共生发展迟滞。由图1可知海洋经济对陆域经济的产业共生度增长率自2006年以来大幅度下滑,迫使山东省海陆经济产业发展距离实现“正向对称互惠共生”目标一再延期。

海陆经济是一种新形式的经济体,在发展上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使得在海陆经济统筹发展支持政策上形成“面面俱圆”却“药不对症”或者关键政策缺失等两极分化的现象,这是当前山东省海陆经济统筹发展陷入瓶颈期的重要原因之一。鉴于以上分析,采取“重点突破”的政策扶持方式对山东省海陆经济统筹发展意义重大。在提高政策针对性和效果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避免浪费现象,进而加快山东省海陆经济统筹发展突破瓶颈期,进入发展的新阶段。

3 海陆经济统筹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当前对于我国经济重要驱动因素的研究大多呈现出“见物不见人”、“见形不见人”的趋势,即将经济发展归结于资金、劳动力等投入的增加以及产业集群的发展,而忽略了“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转型,“人”即企业家,在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2个层面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有研究发现,创业企业创始高管的离任、投资决策、战略选择等行为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创业企业的有效治理和企业绩效[17],已有部分学者深入到企业家类型等自身特质层面,研究企业家自身特质对企业创新方式的选择[18]、企业迁徙决策的制定以及实施[19]等。企业家在驱动区域经济发展[20-24]层面的作用也已得到理论上的重视和认可。毋庸置疑,企业家已成为当今企业技术变革、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25]。而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企业家自身丰富的生产经验、精准的市场判断力,使得其在当今经济发展中拥有越来越大的话语权。因此,企业家将成为促进海陆经济统筹发展的先锋队伍。

鉴于企业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依据企业家观点甄选关键的影响因素进而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政策,将对未来海陆经济统筹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1 海陆经济统筹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建立

文中参考了2010—2015年21篇以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海洋产业集聚、海洋技术产业竞争力等影响因素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为主题的文献,提炼出影响海陆经统筹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政策制度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环境、金融环境和人才环境7个一级影响因素和31个二级影响因素。建立了海陆经济统筹发展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见表2.

3.2 样本背景统计与数据收集

此次调查的对象是山东省青岛市企业法人代表,对“企业家”这一概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青岛市是山东省重要的沿海城市之一,且青岛市是山东省实施海陆经济统筹发展战略的先驱,以青岛市的企业家为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合理性。样本基本情况统计见表3,样本所在企业的基本情况统计见表4.

调查问卷共发出134份,收回117份,回收率87.3%.其中有效问卷94份,有效率80.3%.

3.3 实证分析

3.3.1 研究方法的选择

在上文构建的指标体系中,各个影响因素对海陆经济统筹发展的影响程度界限并不十分清晰,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所以文中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3.3.2 数据处理

1)数据预处理。调查问卷中这一部分的每个题目下设置了若干个备选选项(影响因素),按照企业家的个人观点,选出其认为“非常重要”、“一般重要”、“不重要”的影响因素。

第一步,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分别将每个影响因素下各个重要程度等级的企业家数累加。

第二步,对企业家标记为“非常重要”的因素赋权为5,“一般重要”的因素赋权为3,对于“不重要”的因素赋权为1.

第三步,将每个影响因素各个重要性程度等级的得分累加得到该影响因素的总分。形成企业家对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原始评分矩阵。见表5.

3.3.3 聚类分析

应用SPSS 20.0软件对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原始评分矩阵做聚类分析。由于样本数据量较少以及对合理聚类类别个数的不确定,所以文中选用系统聚类法。在系统聚类法的基础上选择Z得分方法对原始评分矩阵进行标准化。由于个案聚类类别数不确定,所以设定最小聚类类别数设为4,最大聚类类别数为7.不同聚类类别下的具体聚类结果见表6,聚类树状图如图2所示。

考虑到集群个数既要适度又能显现出个案集群之间差异性的要求,文中选择个案的集群个数为6.将集群个数为6的聚类情况进一步整理,结果见表7.

3.3.4 聚类结果分析

由聚类结果可知:

從一级指标上来看,除了社会文化环境之外的一级指标皆进入第一层次。

从二级指标来看,宏观经济环境下的GDP增速、人民购买力水平,政策制度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税收优惠力度、政府参与度,科技环境下的技术成果商业化水平,金融环境下的资本市场风险水平和资本市场活跃程度以及人才环境下的行业人员整体素质均位于第一层,说明以上指标是海陆经济统筹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

从整体上看,可将海陆经济统筹发展的影响因素特征总结为“全面而重点突出”。“全面”即对海陆经济统筹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包含了宏观经济、政策制度、科技、金融、人才等各方面;“重点突出”即在较为全面的一级影响因素中,其属下的一个或者几个因素从众多影响因素中脱颖而出,成为“重点”和“突破点”,这些“突破点”或者“重点”是我们当下实施海陆经济统筹发展战略的重点。

4 政策建议

在宏观经济环境方面,我国正处于“经济新常态”阶段,宏观经济的发展并不十分乐观,GDP增速放缓和人民购买力水平降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海陆企业家的合作及其对未来海陆经济发展的信心,也是海陆经济统筹发展速度减缓,进入瓶颈期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宏观经济中最为关键2个影响因素提出以下建议:首先,鼓励企业家在经济新常态下接受现实树立信心,在海陆经济统筹发展中寻求新的机遇。其次,经济新常态下对收入分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政府应该积极改革,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扩大消费需求、合理提高人民购买力。

在政策制度方面,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税收优惠力度和政府参与度对海陆经济统筹发展的影响力最大。文中针对以上影响因素提出如下建议:首先,积极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通过知识产权宣传周等活动加大知识产权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大众,尤其是企业家产权保护意识。其次,进一步扩大海陆经济统筹发展战略试点区域,在该区域中对相关项目提供税收优惠和支持资金等;最后,继续加大政府参与度,可以搭建政府牵线的海陆企业家交流平台,在该平台中向企业家提供技术、人才、资金等支持。

在科技方面,技术成果商业化情况影响力最强,是科技政策的核心。文中针对技术成果商业化提出以下建议:建立科技研发成果与企业对接平台,推动优秀研发成果的商业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科技成果商业化提供良好法律环境;出台相关政策以规范技术交易市场的运作程序和市场秩序,为科技成果商业化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在金融方面,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融资困难[26],成为海陆经济统筹发展的阻力之一。资本市场风险水平和资本市场活跃程度是中小企业资本市场融资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此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力度,完善资本市场融资交易的法律法规,降低融资可控风险。其次,发展科技金融,为海陆经济中的高科技中小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增加资本市场活跃程度。比如知识产权质押、信用互助贷款等。第三,企业家要对资本市场风险有清醒的认识,结合企业自身以及开发项目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融资方式。

在人才方面,行业人员整体素质的影响力最强。文中针对提高行业人员整体素质提出以下建议:从企业方面来说,员工素质来源于企业文化的积淀,海陆经济统筹发展需要创新、合作等精神,相关企业也应培养创新、合作等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针对项目需求对企业相关员工在技能、知识等方面进行专业培训,比如对准备与海洋水产接轨的项目员工进行水产养殖的知识技能培训等。从国家方面来说,首先大力发展海洋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完善以海洋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体系。其次,政府对企业开展的项目培训给予资金、培训师等的支持。

5 结 语

海陆经济统筹发展战略的实施已经提上日程,如何驱动海陆经济的统筹发展成为重要议题。文中以山东省为例,采用产业共生度模型对海陆经济统筹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山东省海陆经济统筹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目前其发展陷入瓶颈期。

基于山东省海陆经济统筹发展现状,指出需注意避免政策扶持上的“面面俱到”或者关键政策缺失现象,而应采用“重点突出”的政策扶持方式。鉴于企业家在海陆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文中建立了海陆经济统筹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以企业家为切入点,对青岛市的企业家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一步对所得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海陆经济统筹发展的影响因素呈现出“全面而重点突出”的特征,并进一步针对聚类分析结果中第一层的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了促进山东省海陆经济统筹发展较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韩立民,卢 宁.关于海陆一体化的理论思考[J].太平洋学报,2007(8):82-87.

[2]卢 宁,韩立民.海陆一体化的基本内涵及其实践意义[J].太平洋学报,2008(3):82-87.

[3]王 淼.21世纪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3(11):27-32.

[4]鲍 捷,吴殿廷,蔡安宁,等.基于地理学视角的“十二五”期间我国海陆统筹方略[J].中国软科学,2011(5):1-11.

[5]刘伟光,盖 美.耗散结构视角下我国海陆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4):385-389.

[6]徐 胜.我国海陆经济发展关联性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27-33.

[7]王 涛,赵 昕,郑 慧,等.比较优势识别下的海陆经济合作强度测度[J].中国软科学,2014(4):92-102.

[8]杨羽頔,孙才志.环渤海地区陆海统筹度评价与时空差异分析[J].资源科学,2014(4):691-701.

[9]姚剑峰,杨德利.基于AHP模型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影响因素研究——以海水利用业为例[J].科技與经济,2012(6):46-50.

[10]杨 林,成 前.我国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11年的省际数据[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7.

[11]王泽宇,刘凤朝.我国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5):42-47.

[12]乔俊果,朱坚真.政府海洋科技投入与海洋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4):37-40.

[13]赵亚萍,曹广忠.山东省海陆产业协同发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21-26.

[14]苑清敏,杨 蕊.我国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协同共生分析[J].海洋环境科学,2014(2):192-197.

[15]洪爱梅.江苏省海陆产业系统协同共生发展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6(2):33-38.

[16]李东兵,杨 洁.上海市海陆产业系统协同发展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11.

[17]王 垒,刘新民,王 松.基于双重委托代理的创业企业治理框架构建与研究展望[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68-73.

[18]刘新民,王 垒,李 垣.企业家类型、控制机制与创新方式选择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8):102-110.

[19]范 柳,王 垒,刘新民.企业迁徙行为研究述评:概念、理论与动机[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37-42.

[20]刘新民,董 啸,丁黎黎.企业家集群创新:经济发展驱动的内核[J].科学管理研究,2015(3):84-87.

[21]刘新民,董 啸,王 垒.资源整合视角下企业家集群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作用研究[J].商业研究,2015(9):41-47.

[22]唐国华.企业家才能配置与经济增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11):110-116.

[23]孙昊哲.创新理论视角下企业家在创业中核心作用[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6):119-121.

[24]庄子银.南方模仿、企业家精神和长期增长[J].经济研究,2003(1):62-70.

[25]Schumpeter J A.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M].Harvard: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12.

[26]苑慧玲,王向荣,刘新民.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新方式——项目融资[J].企业经济,2012(8):172-176.

(责任编辑:王 强)

猜你喜欢
政策建议企业家影响因素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与思考
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改革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
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