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太原市旅游特色街区的开发策略研究

2017-05-30 22:35任俊英
中国商论 2017年18期
关键词:开发策略太原

任俊英

摘 要:旅游街区是城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旅游街区的含义、特征分类、影响因素,分析了太原市旅游街区的现状,对太原市特色旅游街区开发提出了新常态下的建设性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旅游特色街区 开发策略 太原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6(c)-046-02

1 引言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了“新常态”。这种国内经济“新常态”是相对之前的“常态”而言的一种阶段性概念,表现出几个主要特点:一是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我们的旅游发展中,很多产品也急需走上“新常态”,进行创新、注入新活力。

现代城市旅游产品中,有一类旅游产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它们名称不同,如上海的南京路步行商业街区、常州的南大街特色商业街区、南京的1912主题街区,还有一些城市的旅游商品街区、休闲风情街区等。每个城市有不同的城市文化,而这些街区是这种文化的集中展示,是城市的一个独特符号。通过旅游街区这一特殊载体,城市内涵得到更进一步地展示,城市旅游取得更快的发展。而在城市旅游发展的同时,旅游街区也被打造成了一张特殊的“城市名片”。而旅游特色街区就是具有某种城市景观,通过表现城市的文化、历史背景,同时配备旅游多项功能和设施,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知名度,从而满足旅游者文化差异体验、休闲消遣、购物娱乐等需求的旅游街区。

2 太原市旅游街区现状

太原是一座具有4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都。然而,迄今为止,太原尚没有一处成熟的有特色的旅游街区,成为其城市旅游建设中的一处空白。现存的比较完整的初具规模的街区是柳巷。柳巷在太原历史悠久,商业繁华,在太原民众间的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尚可,但在游客里的知名度不高。传统的柳巷商业街区包括的区域是以柳巷的十字路口为中心,东到五一路,南到起凤街,西至解放路,北到府东街,是太原传统的商业街巷。名店名吃、传统店铺遍布,具有浓厚的太原城市特色。但柳巷目前仍只停留在商业街区的阶段,旅游功能和设施尚不具备,在规模和知名度方面也差强人意。存在如下问题。

(1)文化特色不鲜明,主题形象不突出。柳巷商业街目前只单一的以服装、小吃、百货商厦等为经营内容,店铺建筑、经营方式、内容等也毫无特色可言,文化的影子没有得到体现。此外,街区内也没有标志性的建筑或城市雕塑等,街区主题识别性差。

(2)整体风格显混乱,鱼龙混杂太随意。柳巷街区经营项目鱼龙混杂,商家店铺位置、建造、装饰也及其随意。

(3)配套设施极缺乏,系统规划不到位。公交车线路以及人行道设计存在不合理性,经常性造成人流拥挤以及交通阻塞,严重影响了整条街区风貌,而且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厕所。除去交通问题,很多休憩设施,如公共开放休憩平台(石凳、长椅等),卫生设施(如垃圾桶、下水道等)不完善。

虽然近几年来,柳巷通过规划和改建,但因改建过程缺乏系统性,商业街整体上还不具备旅游特色街区的功能和性质。

3 太原市旅游特色街区开发策略

3.1 商旅核心,晋商风韵

麦肯锡在总结世界著名商业街区成功的六大要素中,把和文化相关的“悠远的历史”列在六大关键因素之首。纵观国内外的旅游特色街區,它们都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内涵或者文化体验,无法复制。由此可见,文化核心是旅游特色街区创建的根本。

晋商文化是中国商业文化的典型代表。太原也是晋商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柳巷现存的大大小小的老字号就是最好的例证之一。所以柳巷旅游街区应紧扣晋商文化这一主线,在旅游街区的设计开发规划方面凸显晋商文化。

3.2 主题定位,时尚历史

旅游街区与历史文化街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大的相同性。给旅游街区赋予主题定位可参照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位。张艳华、卫明认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主题定位有两类:一类是以显性环境为主题,如建筑、自然、空间体验等,适用于建筑风格突出的街区,如南京的夫子庙街区、青岛八大关等;另一种是以社会生活为主题,包括以相关的背景知识的学习为主题,以宗教活动和民风民俗的体验为主题,以及以其他可添加的体验为主题,适用于物质环境保存不全,或需要进行大规模更新的街区。主题的确定要保持街区的“原真性”,防止旅游开发与主题偏离。主题定位要注意城市旅游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有三种方法可以借鉴,一是以传统为主,充分发扬当地传统文化特色,第二种是以现代功能为主,开发服务于现代生活的功能,体现现代与历史氛围的反差;第三种是介于两者之间,将传统功能和现代功能以适当比例融为一体。

柳巷街区目前本身历史建筑保留不是很完整,纯粹地选择修复仿建不是最好的选择;同样一味地突出现代功能和商业气息只会将其又推回商业街的原位上,旅游特色街区的创建将无法实现。而将传统功能和现代功能以适当比例融为一体,通过巧妙的布局和设计,使得历史和时尚得到完美结合,将会让柳巷旅游特色街区的创建收到很好的效果。

3.3 行业分布,科学合理

刘菲通过对世界著名商业街区的分析认为,世界综合性商业街区在业态上有“三足鼎立”的特点,即购物、餐饮和休闲娱乐各占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比例,一般是商品购物占40%,餐饮(含咖啡、茶座)占30%,休闲娱乐占30% 。关于柳巷特色旅游街区的业态分布可以参照这一点。目前柳巷的购物、餐饮比例占主要部分,但是鱼龙混杂,没有形成品牌化,进而没有影响力,美誉度、知名度都不高。另外,休闲、娱乐、商务等产业行业较少,整体比例不够优化,需得到一定的调整。

3.4 文化气息,重点培育

(1)晋商文化。晋商文化在平遥古城、乔家大院已经得到淋漓尽致地开发,知名度已经很大,太原在这一方面竞争力稍弱。

(2)面食文化。山西面食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繁多的品种享誉海内外,素有“面食之乡”、“面食王国”的美称。以面食为主题,全面发展与面食有关的产品、文化,柳巷旅游特色街区应抓住这一契机,对于面食不应该局限于终端的销售,要提高面食文化的层次与品质,把柳巷旅游特色街区打造成中国乃至全世界惟一的以面食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特色街区。让人们提起面食文化就能想到太原柳巷,提到太原柳巷就能联想到面食文化。

(3)煤炭文化。柳巷旅游特色街区可以通过设置煤精雕等艺术陈列室,把煤炭富有文化、艺术品的一面展现出来,向游客展示中国煤炭大省的特色风貌。

3.5 宣传营销,大力推进

通过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不断扩大太原城市特色街区的影响力,同时观念“变旧为新”,利用时下非常流行的自媒体、直播平台等新的宣传方式,各路媒体齐头并进,扩大其知名度及影响力。政府适时牵头,“政府搭台,街区唱戏”,举办相关的公益或公共活动,改善街区的配套设施,提升其美誉度和社会认可度。

4 结语

综上所述,建设有活力的旅游特色街区对太原的城市旅游发展意义重大。旅游特色街区要改变集中更新的传统做法,逐步推行渐进更新,由业主自行更新、小规模展开、历时推进的新机制,使历史街区永远处于有机的生长过程之中。旅游特色街区的创建应该充分发挥太原市传统商业街柳巷的作用,打造其为太原的“城市名片”,作为太原的标志性旅游街区,吸引旅游者,同时兼顾广大太原市民的需要,打破“旧常态”,发展“新常态”,力求商业、娱乐、餐饮、休闲、旅游等功能交混、互补,提升活力。

参考文献

[1] 侯利民,陶卓民.南京旅游特色街区发展刍议[J].江苏商论, 2007(3).

[2] 仲进.麦肯锡再造南京路[J].商务周刊,2002(3).

[3] 张艳华,卫明.“体验经济”与历史街区(建筑)的再利用[J].城市规划汇刊,2002(3).

[4] 刘菲.国外著名商业街比较与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5] 杨新海.历史街区的基本特性及其保护原则[J].人文地理, 2005(5).

猜你喜欢
开发策略太原
乡村振兴“太原模式”亮起来
太原清廉地图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人造太原
除夜太原寒甚
如何有效利用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策略的研究
高中政治微课程开发策略研究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体验旅游开发ASEB分析
太原女房管局长在京沪有36套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