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机务维修人员培养和培训研究

2017-05-30 22:51花明颖
科技风 2017年21期
关键词:飞机维修民航

花明颖

摘要:我国民航机务维修人才流失以及优秀人才招收的滞后状况已经成为制约民航维修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相关高校应当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设定,拓宽人才培养和培训的渠道和途径,为我国民航业的大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民航;飞机维修;机务维修人员;院校培训

我国的民航业在近些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机务维修人才的高度匮乏成为了一个明显的问题,成为了一个短板。机务维修的骨干人才流失严重,同时相关企业对于人才又有着很强烈的需求。因此,我们要把握其中的发展机遇,做好做实高等院校机务维修专业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满足社会的用人需要。

1 人才危机是民航维修企业面临的主要困境和问题

1.1 随着我国民航飞机在数量上的快速增长,机务维修人员数量的增长速度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快速改善和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利用民用航空出行成为了许多人外出的首要选择之一。

与我国民航飞机增速不断加速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航机务的维修人员的增长速度出现了相当明显的滞后状态。维修业务的大量增加,维修人才的实际缺口非常大,使得优秀的民航机务的维修人员成为了各家企业竞相追逐的香饽饽。首先,航空维修行业具有极高的准入门槛和行业特殊性,相关的民航法律法规对于维修人员的专业性作出了详尽的适职要求。由于民航维修人员的培养需要经历专业院校的训练,因此,从企业外部的一般性的人才市场上难以发现合适的人才。其次,到我国设立了机务维修专业的高等院校去面对面地招聘合适的人才不失为一条便捷、有效的途径。第三,由于以上两大途径能够获取优秀机务维修人才的作用有限,一些相关企业把招聘人才的目光转移到了广阔的国际人才市场上。但是,这绝不是一个天下掉下来的馅饼。良好的效果的背后,需要引进企业付出高昂的成本代价。据悉,一家国内知名机务维修企业聘请外国专家的时新起点为160欧元。由此可见,从国际市场上聘请高级人才不是一条可以广泛使用的路径。

1.2 我国机务维修人员在年龄上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成熟的高级技工的比例不断递减

发生以上现象主要可以归因为两点:第一,由于机务维修职业所具有的特殊性,相比民航其他业务门类而言,机务维修人员的平均工作量和应当承担的责任与福利待遇水平严重不成比例。 第二,由于民航机务维修业务的高技术含量属性,合格人才培养的时间周期非常漫长。根据经验调查,机务维修的人才生成一般需要花费五至六年的时间。

2 以培养技能水平优秀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加强“心、脑、手”方面的入口训练

为了培养合格的机务维修人才,培养院校应当与用人单位紧密配合,充分发挥行业性标准的指导性作用,以生产实际出发联合制定人才培养的各种可操作性细节,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能力,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加速毕业生到岗位的适应周期。维修技能的培养与锤炼要有明确的针对性,从“心、脑和手”三方面入手,提高对机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水平,以“问题意识”学会思考问题和解决机务问题的能力,全面加强机务维修技能的养成。机务维修专业的学习过程中,要大力提倡工匠精神,鼓励学生对业务知识投入更多的热情和专注力。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业务需要,输送一大批“业务精、能力强、技能高超、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3 以民航維修行业的标准为依归,大力地拓展民航飞机维修人员的培养途径

3.1 大力强化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的培训供给能力和优势

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民航维修企业的调查与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在世界上领先的机务维修企业都拥有本企业的在职职业培训体系。这些培训体系和课程的设置,内容全面完整,非常行之有效,对于保持这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专业水平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的对应企业在员工在职培训和继续培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比如培训体系设置不科学、实操性不强、课程内容的实际针对性不明确。 除此之外,由于我国机务维修企业普遍缺乏机务维修人员满员满编的情况,相关人员都是在超负荷工作,常常无法抽身专心学习和提高。

根据上述的分析,我国的民航机务维修人才的培养已经步入了高校体制的规范途径。我们也发现,高校培养的机务维修专业的毕业生虽然专业能力很强、知识结构完整,非常符合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和需要。但是,高校培养途径的周期过长、无法在短时间内满足用人单位对于机务维修人才的巨量需要,远水解不了近渴。因此,作为一种变通手段,我们可以大力发展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的作用。对于此类的培训机构,这预示着其具有非常重要的发展机遇。

3.2 提供多渠道的民航维修培训服务,大幅提高民航维修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在民航高校的教学中,要把考取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基础执照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这不仅可以提高毕业生的专业含金量,而且加快了毕业生从大学生到企业机务维修人员角色转变的速度。

随着机务维修企业大量引进人才,对于新员工的培训将成为一项常态性的任务。为此,我们可以依托基础执照培训,根据新员工毕业学校类型的不同,有所侧重,因材施教,从而为企业培训提供培训效果提供助力。对于民航企业参加复训的员工,高校也可以采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开发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

4 结语

总之,民航机务维修人员的培训与培养是一个可以持续探讨的话题。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依托各种优势资源,提高培养和培训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范学斌.论目前民航机务维修人才培养与培训探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4,(18):184.

[2]刘中袆,朱派波.求解民航人才困局——关于机务维修人员培养之对策[J].中国民用航空,2005,(12):17-19.

[3]田巨,符双学,张建荣.民航机务维修人才的培养与培训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2,(01):8-10.

猜你喜欢
飞机维修民航
简析飞机维修公司航线维修风险管理
飞机维修中人为因素研究
“大数据”时代数字化飞机维修展望
民用航空空中管制中的人为安全风险以及应对措施
构建第四代海事卫星民航客舱通信系统
民用航空导航信号的干扰研究
基于颜色特征的行李箱检索系统设计与实现
浅谈飞机维修技能培训
基于水平测量的飞机改装顶升实践
民用航空统计跟踪系统评价:加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