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研究

2017-05-30 23:28张文成
中国商论 2017年18期
关键词:区域差异金融发展经济增长

张文成

摘 要:本文分析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含义,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强调了两者之间协调发展的重要性,重点从政策的角度入手,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以使我国经济与金融发展水平能够得到共同提升。

关键词: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关系 区域差异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6(c)-138-02

现代化国家经济的增长,与金融的发展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金融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市场化经济条件下,确保两者协调进步、统一成长,是提高国家经济以及金融实力的主要途径,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金融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增长,仍呈现着显著的区域差异,极大地阻碍着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解决上述问题,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1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金融发展主要表现为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的过程,以及发达国家金融创新的过程,简单地讲,即金融自由化的过程[1]。从金融发展的形式来看,金融工具以及金融机构的发展,属于金融发展的主要体现。有学者指出,金融发展与经济的增长之间存在显著联系,金融领域的进步,应以经济的增长为前提,要求经济的增长,为之提供良好的物质方面的推动力,反之,金融的发展,对于经济的增长同样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金融发展的环境下,金融机构数量明显增加,金融资产明显上涨,反映到经济领域,便是国家经济水平的提升[2]。

可以看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的联系不可被割裂。金融与经济的共同进步,应成为国家经济以及金融领域发展的重要原则。

2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现状

2.1 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

我国金融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点。影响区域金融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历史、地理以及人文因素等方方面面。统计显示,近些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与西部欠发达地区之间金融行业的发展情况,已经拉开了明显的差距[3]。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金融机构组织丰富性强,除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外,外资银行以及新兴商业银行数量同样较多,受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的影响,东南沿海地区金融资产交易十分活跃[4]。以广州、深圳为主的各大城市,股票以及债券等金融交易频繁。在长期的金融活动中,东南沿海地区吸引了大量的资金以及劳动力进入,居民消费力度提升,经济的增长随之实现。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西部地区金融的发展并不理想,金融机构数量少,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资金欠充足,金融机构规模一般较小,民生银行以及交通银行等,仅在少数核心城市中存在,金融发展活跃程度差,居民消费欲望及力度低下,经济的增长水平随之下降。

2.2 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却一直显著存在。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全国将GDP总数达到了209359亿元的水平,其中东南沿海地区GDP占全国GDP总量的40%,而西部地区,则仅占据全国GDP总量的9%左右,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的特点十分明显[5]。导致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与东南沿海地区以及西部内陆地区的地理位置存在联系。

东南沿海地区属于改革开放所关注的重点区域,在交通方面,具有着极其显著的优势,陆上交通以及海上交通,均十分便利,与国外往来密切,因此经济活跃程度较高。在长期的贸易往来过程中,当地服务业以及第三产业发展速度逐渐加快,经济的增长速度显著提升。

我国西部地区特点以风沙大、交通不便利以及物质资源匮乏等为主,风沙大,限制了旅游行业的发展,交通不便利,容易对经济贸易造成阻碍,受上述缺陷的影响,西部地区对人才以及贸易等的吸引力极小,因此经济增长速度相对缓慢。

3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共同实现的途径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在金融发展及经济增长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导致上述差异存在的原因,与区域本身的地理位置特点有关。为实现对西部地区的扶持,实现全国各区域经济与金融协调发展,政府需从政策方面给予西部地区支持,缩小地理位置对各区域的发展所带来限制[6]。

3.1 实施差异性金融货币政策

考虑到西部地区金融机构规模小、货币总量少的问题,国家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的方法,为西部地区提供支持:(1)央行需根据区域的不同,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区别设置,实现对以西部地区为代表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投资欲望的刺激。(2)在贷款方面,需为西部地区提供优惠政策,可以增加再贷款的规模,放宽还款期限,降低贷款利率,提高西部地区贷款的积极性,提高金融发展的活跃程度,为经济的增长奠定基础。(3)央行放宽权利,确保西部地区银行能够根据本区域内金融行业发展状况,及时提出并实施相应的金融政策,通过调整利率等方法,实现对当地金融市场的调节,提高国家宏观调控的针对性水平,增强调控力度,使当地金融的发展与经济的增长能够共同实现。

3.2 东南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共同发展

东南沿海与西部地区,应形成共同发展的意识,各自从自身的角度入手做出努力,确保两大区域金融与经济能够实现协调发展。

3.2.1 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战略

(1)建立金融合作区。东南沿海地区应发挥金融中心的辐射作用,以合作共赢的理念为基础,通过建立金融合作区的方法,加強与西部地区金融市场的联系,从政策以及经验方面,给予其指导,为西部地区金融市场的完善以及经济水平的提升铺平道路。(2)引导民间投资。东南沿海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经济发展速度快,GDP总量大,西部地区则与之恰恰相反。东南沿海地区应在考虑到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提高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视,引导民间投资向着西部地区流动,为西部地区的金融以及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确保区域金融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能够有效实现。

3.2.2 西部地区的发展战略

在东南沿海地区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西部地区应以此为基石,加强对区域金融以及经济市场的改革与创新,推动区域内经济的发展,使我国东西地区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得以实现。(1)成立西部地区开发银行。西部地区应成立开发银行,运作模式以股份制或国有民营模式为主,完善区域金融机构的构成情况,扩大金融市场规模,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2)发行政府债券。西部地区可以通过发行政府债券的方法,将资金吸引至本区域内部,同时,充分利用由发行债券的渠道所获得的资金,建设当地金融基础设施,鼓励居民参与到金融活动中来,提高金融市场的活跃性,提高货币的流通速度,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3.3 加强金融体系改革

东西部地区,均需加强金融体系改革,在缩小东西部金融与经济发展差距的基础上,坚持“城市带动农村”、“核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的原则,缩小区域内部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城乡差距,为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提供充足的动力。另外,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从融资等方面,给予其帮助,增加中小企业数量,扩大企业规模,以吸引更多的劳动力,解决劳动力过剩问题,从提高单个居民的收入水平入手,提高家庭收入水平,最终实现区域GDP水平的全面提升。

4 结语

综上所述,国家应认识到当前国内区域金融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从政策反面,加强对以西部地区为主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扶持,東南沿海地区以及西部地区,同样应做出努力,为国家各区域金融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闫丽瑞,田祥宇.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宏观经济研究,2012(03).

[2] 彭耿,刘芳.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基于变系数模型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12(05).

[3] 刘仕保,鲍曙明.金融机构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及动态关联——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J].财政研究, 2014(05).

[4] 中国人民银行果洛州中心支行课题组,刘建辉.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基于非平稳面板数据的分析[J].青海金融,2013(04).

[5] 杨友孝,汪永俊,王敏.广东省区域金融发展差异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6] 张三喜.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新疆为例[J].特区经济,2011(07).

猜你喜欢
区域差异金融发展经济增长
我国城乡居民财产分配现状及区域差异研究
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区域差异分析
金融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实证分析
邮政金融应对互联网冲击的对策探讨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对外开放对金融发展的抑制效应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城镇化、商业化与农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