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能力、环境特征与联盟绩效的关系研究①

2017-05-30 23:28华幸
中国商论 2017年18期
关键词:战略联盟

摘 要:本文以我国境内139个企业联盟为样本,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检验,证实了区域因素和行业因素在信息技术能力与联盟绩效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与跨区域的联盟相比,同区域合作的联盟企业的信息技术能力对联盟绩效具有更强的积极作用;与低动态性行业相比,高动态性行业中的联盟企业的信息技术能力对联盟绩效具有更强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战略联盟 信息技术能力 联盟绩效 知识获取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6(c)-147-03

战略联盟被认为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增加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增强企业应对经营风险的能力,但现实中失败的联盟事件层出不穷(Steensma等,2008)。学者指出,影响企业的联盟绩效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企业在联盟合作过程中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然而,已有的对于信息技术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中,学者们的研究结果和观点不尽相同,一个关键的原因在于企业联盟的外部环境因素存在差异。基于战略联盟中信息技术能力的实践重要性和理论成果的有限性,本文试图针对中国企业联盟中的企业信息技术能力进行研究,以揭示中国情境下联盟企业的信息技术能力是否有助于其实现联盟目标以及外部环境因素是否会对其产生影响。对于正在进行联盟或者未来可能进行联盟的中国企业来说,是否需要重视以及加大IT投资,进而努力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因此本文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1 理论和假设推导

1.1 信息技术能力与联盟绩效:区域因素的调节效应

中国企业组建战略联盟时,有相当多的时候是与不同区域的企业进行合作,从而实现跨区域市场的进入或不同价值链活动的共享等整合效应。在中国企业境内跨区域经营和合作中,如何适当协调与外地合作伙伴或者外地联盟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高效利用相关信息,是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关键点和难点,也受到了学界和企业界的相当关注。企业跨区域组建联盟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以及扩大原有的经营范围,因此各地子公司必须迅速回应当地需求、提高母公司的整合效率,并不断寻求新的市场机会与利润增长点,才能实现企业的总体经营目标。理论上,如果企业与其联盟伙伴处于不同区域时,要比处于相同区域内时,其信息技术能力對联盟绩效的积极作用要更强。因为跨区域时其联盟合作伙伴可能会有更强的机会主义行为,而企业则需要更强的控制管理能力,此时信息技术能力越强,对于信息和资源的获取和控制能力会更强,从而更有利于联盟绩效的提升。然而,在中国,由于不同区域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分割性,使得跨区域联盟时无法获得有效信息,即使拥有较强信息技术能力获取了相应的联盟信息,该信息有可能并不能在不同区域实现共享或产生协调效应。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区域因素对企业信息技术能力与联盟绩效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即与跨区域联盟相比,同区域联盟中企业的信息技术能力对联盟绩效的积极作用会更强。

1.2 信息技术能力与联盟绩效:行业因素的调节效应

行业动态性被认为是影响企业行为和企业绩效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Daft、Sormunen和Parks(1988)曾指出行业的动态性是指企业所在的行业中不可预测的环境变化程度,并且实证检验了环境动态性对企业行为与企业绩效具有调节作用。当行业中的不确定性越高,行业中的消费者偏好、企业竞争策略以及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都会更快,导致企业所需面临的信息变化和信息处理量会相应增强,此时对于企业来说就需要更高水平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例如在高动态性的计算机硬件或软件行业,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日新月异,竞争者的数量和水平也瞬息万变,顾客的需求变化也逐渐加剧,此时,各种信息的获取对于企业的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甚至决定性的作用。而在战略联盟中,企业的信息技术能力是企业能够从联盟合作中获取上述产品、竞争以及市场等信息和知识的保障,也是企业稳固竞争优势的关键。相对来说,环境动态性越强的行业,信息技术能力对联盟能力的积极作用要更强。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行业动态性对企业信息技术能力与联盟绩效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即与动态性低的行业相比,动态性高的行业中企业的信息技术能力对联盟绩效的积极作用会更强。

2 样本和变量

2.1 样本说明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一手数据进行大样本的实证分析,调查对象主要为中国境内曾经或正处于战略联盟合作关系的企业。在问卷中设置上述问题来确认该企业是否为联盟中的企业,共发放468份,回收有效问卷139份,有效问卷率为29.7%。

2.2 变量测量

信息技术能力:本文中对企业信息技术能力的测量包括IT基础设施、IT人力资源以及组织结构对IT方面的支持三个维度。联盟绩效:本文中该变量以受访企业是否实现联盟预期目标来测量,包括利润、销售收入、盈利能力、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度、联盟创造收益的比重以及有效掌控的联盟数量等七个方面。

3 分析和结果

为了检验区域特征和行业特征对信息技术能力和联盟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本文基于是否跨区域以及行业动态性的高低对样本进行分类。将联盟中的企业不在同一地级市的归为跨区域联盟,共有36个样本,在同一地级市的为同区域联盟,共有65个样本,其余样本因受访者基于商业保密等缘由未填写联盟企业的基本信息资料而缺失。另外,由受访者从行业环境中竞争者、顾客、供应商、潜在进入者以及替代品等方面的不可预测程度来判断其企业所在行业动态性的高低,用Likert七点测量,基于问卷回收数据得到总样本的行业动态性均值为4.82,则高于均值的为动态性高的样本,共有66个,低于均值的为动态性低的样本,共有73个。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样本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具体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显示,同区域联盟中,信息技术能力与联盟绩效的路径系数为0.882(P<0.001),而在跨区域联盟中,该系数为0.735(P<0.001),表明与跨区域联盟相比,同区域联盟中信息技术能力对联盟绩效具有更强的积极作用。此外,处于高动态性行业中的联盟,信息技术能力与联盟绩效的路径系数为1.103(P<0.001),而处于低动态性行业的联盟,信息技术能力与联盟绩效的路径系数为0.763(P<0.001),表明在动态性高的行业中,企业的信息技术能力对联盟的积极作用表现得更大。

4 結语

本文主要针对中国的企业战略联盟中企业的信息技术能力与联盟绩效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实证检验了区域和行业环境因素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基于139个企业联盟的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在中国情境下,区域和行业这两个环境变量对信息技术能力与联盟绩效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与跨区域的联盟相比,同区域合作的联盟企业的信息技术能力对联盟绩效具有更强的积极作用;与低动态性行业相比,高动态性行业中的联盟企业的信息技术能力对联盟绩效具有更强的积极作用。该结果支持了市场基础观和制度基础观的学者的观点,即中国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以及区域环境均对企业行为和企业绩效均具有显著影响的判断。而在中国企业的联盟合作过程中,联盟伙伴所处的区域特征尤其是区域制度环境差异甚至可能会对企业战略行为的有效性产生更为关键的作用。本文一方面丰富了中国情境下的企业战略联盟研究,另一方面也为企业信息技术能力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有价值成果。本文结论能够为中国企业的管理者在进行战略联盟合作过程中如何通过有效提升信息技术能力进而实现联盟预期目标并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 Mesquita L,Anand J,Brush T.Comparing the resourcebased and relational views:knowledge transfer and spillover in vertical allianc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8,29(9).

[2] Kale P,Singh H.Building firm capabilities through learning:the role of the alliance learning process in alliance capability and firm-level alliance succes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7,28(10).

[3] Steensma H K,Barden J Q,Dhanaraj C,et al.The evolution and internal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s in a transitioning economy[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8,39(3).

[4] Dyer J,Singh H,Kale P.Splitting the pie:rent distribution in alliances and networks[J].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2008,28(2-3).

[5] Santhanam R,Hartono E.Issues in link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pability to firm performance[J].MIS Quarterly,2003,27(1).

[6] Jean R J,Sinkovics R R,Cavusgil S T.Enhancing international customer supplier relationships through it resources:A study of Taiwanese electronics supplier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10,41(7).

[7] Ravichandran T,Liu Y,Han S,et al.Diversific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exploring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nding[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009,25(4).

[8] Liang T P,You J J,Liu C C.A 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firm performance:a meta analysis[J].Industrial Management & Data Systems,2010,110(8).

[9] Meier M.Knowledge management in strategic alliances:a review of empirical evide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2011,13(3).

[10] Lyles M,Salk J.Knowledge acquisition from foreign parents in 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s: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in the Hungarian context[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7,38(1).

①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市场分割条件下中国企业国内跨区域联盟的控制方式与绩效研究”(2014A030313442);广东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国内跨区域联盟的合法性、制度距离对联盟控制方式的影响研究”(GD14CGL06);广州市哲学社科发展“十三五”规划项目“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后控制与全球市场整合策略研究”。

作者简介:华幸(1982-),女,湖北武汉人,广东青年职业学院财经系讲师,哲学硕士,主要从事企业管理和企业伦理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战略联盟
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伙伴竞争与合作关系研究
电子商务供应链集成与战略联盟采购模式运行研究
战略联盟中环境不确定性与关系风险分析
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环境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研究
广元市物流产业群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浅析互联网时代背景下
战略联盟综述
日照港供应链战略联盟合作伙伴筛选
高校战略联盟的效应与模式:基于资源优化的视角
中国半导体企业间战略联盟网络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