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途径研究

2017-05-30 00:49刘正丽
科技风 2017年15期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摘 要:在当代,高校学生大都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行业知识,因而高校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深受互联网影响,因而,这样的情况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互联网思维具有的开放性、参与性和颠覆性创新特点,和以人为本、具有交互性和时代性原则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价值观是一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创新教育方法,提高高校实施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是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重视的课题。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思维;创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互联网思维方式。互联网的思维方式有很多,比如用户思维、社会化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等等。互联网思维在如今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政治领域都有运用,因而也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要想互联网时代下生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自身学习和形成互联网思维,并且合理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效果。

一、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品

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品要不断更新。互联网产品就是对互联网思维的实体化。比如,智能手机等硬件类和微信等软件类产品。互联网产品都是在互联网思维下创新并且运用成功的。而从某种角度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也是一种教育产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互联网思维,像做互联网产品一样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用户思维”,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体验,注重简约化,极致化,跨界性,让学生的刚性需求得到真正的满足,思想政治教育产品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学生有良好的体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就出现了体现这些理念的优秀产品,比如《中国共产党与你一起在路上》等,这些网络视频受到了广泛关注,并且为互联网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产品提供了良好的范本。

当然,树立用户思维,做出良好的教育产品,是一项需要付出努力的任务。如果教育体制中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思维模式,甚至传统思维已经固化,那么教育产品以及教育模式就很难更新,产生新的教育产品。因此,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做出好的教育产品,关键就要建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第一,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在一切教育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良好体验为上,教育工作者的态度要由往上看转为往下看,改变教育工作者自弹自唱,自说自话的局面,真正关注学生的需求,真正考虑到学生的体验,不仅满足社会对学生的需求,也提高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第二,建立新的质量标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互联网思维的受众特点等,强调学生的参与感,设计目的明确化,进而开发对学生有吸引力和有说服力的教育网络产品,让有意义的事情成为有意思,让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能听得进,并且记得住,能够在实践中运用。第三,建立新的激励机制,在互联网思维下,把评教师职务职称、统计科研成果等都和发表优秀的网络文章联系起来,进而建立起体现互联网时代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职务晋升体系、职称评审体系以及教师薪酬待遇体系,有效的激励教育工作者能够多做出优秀的教育产品[1]。

二、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

高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趋于成熟,刚刚进入成人世界,在复杂多变的社会和人生中,他们需要良好的引导者,帮助他们调节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因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顺应现代的互联网思维,参考成功的互联网企业的服务模式,比如腾讯提供的交流平台等。互联网思维下的服务是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把开放和服务的精神理念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建立起以微信群、QQ群、校园论坛等为媒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服务体系,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情感引导等职业咨询,在这些服务提供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教育和助人相结合。在这个网络服务体现中,可以建立很多种类的平台,全方面为学生提供服务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第一,学生思想交流平台,比如信仰交流论坛,促进学生思想的碰撞,让学生树立科学信念;第二。建立情感交流平台,学生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交流关于友谊、未来事业或者愛情的想法;第三,职业发展服务平台,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观,规划好自身的职业计划,探讨各种职业的发展问题等[2]。通过这些网络平台,高校学生可以交流关于职业,理想和感情方面的问题,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可以从这些平台上面,关注高校学生的思想、生活动态,及时掌握他们遇到的问题,并且给予及时的引导和帮助,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有实践意义。当然,在服务的过程中,依然要体现学生主体性,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顺应时代的潮流,对存在的问题有所突破,就应该引入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思维变革教育方法和模式,让思想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白洁.互联网思维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融入性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7,(01):4852.

[2]张衡.互联网思维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讨[J].亚太教育,2016,(30):262+221.

作者简介:刘正丽(1976),女,汉族,四川内江人,法学硕士,内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互联网思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论述互联网思维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